想聊聊“连杆”这事儿,很多人觉得是运气,是出门撞大运,碰上鱼群开口了。这话对,也不全对。运气是那阵风,把你吹到鱼面前,但能不能把鱼一条接一条地请上船,那得看你手里的家伙和脑子里的东西,是不是跟大海在同一个频道上。
我玩船钓有些年头了,从最初的愣头青,拿着死沉的铁棍竿配个纺车轮,挂上南极虾就往下丢,到现在,一摸到竿子,闭上眼都能感觉到水下那块铁板的姿态,这中间交的学费,比我买过的任何一套装备都贵。真正的“连杆”,不是意外,它是一套严丝合缝的系统工程,是从你决定出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先说根上的东西,读懂潮水。这比你买什么DAIWA的顶级轮子、Gamakatsu的钩子都重要。很多人出海,就看个天气预报,风不大就行。错了,大错特错。你要看的是潮汐表,核心是看“流”。死流,就是我们说的平潮或者干潮底,那段时间,整个海好像都睡着了,水不动,鱼也懒得动,你在那儿抽半天铁板,基本就是个体力活,练臂力。要找的,是“活流”,就是涨潮或者退潮,水开始走起来的那段时间。
我最喜欢的是“涨八退二”这个窗口期,就是涨潮到八分满和退潮刚开始那会儿。水流速度不快不慢,刚刚好,把那些藏在暗礁、沟壑里的饵鱼都给冲了出来,大鱼就跟在后面开饭。这时候,你把船开到你熟悉的标点,比如一个海中断崖的边缘,或者几块大礁石形成的背流处,那感觉就像是端着碗,准时出现在了食堂门口。
找到了食堂,接下来就是做什么菜了。你的钓组,就是你给鱼做的菜。玩近海light jigging(轻型铁板),我个人的执念是一套轻敏的装备。竿子我偏爱Major Craft的三代目Crostage CRXJ-B64L/LJ,枪柄。别看它轻,腰力十足,而且最重要的是竿稍的敏感度。你能清晰地感觉到60克的铁板在水下每一次跳动,甚至磕到不同质地海床(沙地?礁石?泥底?)时传回来的微弱差异。这种人竿合一的通透感,是“连杆”的灵魂。
轮子,我配的是Shimano的Stradic C3000HG。小巧,但齿比高,收线快。为什么强调快?因为很多时候,比如钓海鲈,它攻击完铁板,一转身就可能朝你的船游过来,线一松,很容易脱钩。高速比的轮子能让你迅速收紧虚线,始终保持和鱼的连接。主线用1.2号的YGK G-Soul X8 PE线,顺滑且强韧,前导线必须是碳线,我常用Seaguar Grandmax FX的25磅,耐磨,切水性好。至于主线和前导的连接,别偷懒用什么八字环,必须是FG结。它顺滑,体积小,过导环几乎没有声音,强度也最可靠。跑鱼很多时候,就是这些细节没做到位。
装备齐了,到了最关键的“怎么钓”。在活流区,我一般会选择顺着流的方向做斜向下的抛投,而不是垂直放下。这样能扩大搜索范围。让那枚我钟爱的Jackson Gallop Assist Fall Edition铁板自由下落,线杯开着,拇指轻轻搭在PE线上,去控线。你要全神贯注地去感受,当线不再快速出去,而是微微一松的时候,就是到底了。这个瞬间必须抓住,立刻关上线杯,扬竿带一下,开始做动作。
接下来就是“抽”。这可不是瞎抽。不同的鱼,喜欢不同的“菜式”。我总结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是我用无数次的空竿和跑鱼换来的:
抽铁板手法 | 主要目标鱼种 | 动作要领及个人心得 |
---|---|---|
快速小幅度平抽 (One-Pitch Short Jerk) | 马鲛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烟仔 (Katsuwonus pelamis) | 摇一圈轮,竿尖短促有力地向上一弹。速度是灵魂,要模仿小鱼惊慌逃窜的样子。感觉就像在水下打摩斯电码,嗒、嗒、嗒、嗒,连贯而急促。 |
慢速跳底 (Slow Pitch Jigging) | 石斑 (Epinephelus), 海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 黑头 (Sebastes schlegelii) | 竿尖向上柔和地抬起,感觉铁板被水流带起,然后靠竿子的回弹让它自然飘落。重点在“飘落”的过程,90%的攻击都发生在这时。要有耐心,让铁板有充分的表演时间。 |
大幅度长抽击 (Long Fall Jerk) | 章红 (Seriola dumerili), 牛港鲹 (Caranx ignobilis) | 竿子从水平位置猛地抽到接近垂直,然后打开线杯让铁板自由下落很长一段距离。动作要夸张、有力,制造巨大的水下扰动,专门用来挑衅那些大体型的掠食者。 |
去年秋天有一次出海,印象极深。那天有雾,天灰蒙蒙的,流速预报是1.2节,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我们到了一个平时常去的礁盘区,鱼探上显示有零星的鱼,但不大。我没急着下竿,而是让船长再往前开了半海里,到一个更深、流更急的沟边。
第一竿下去,用的是慢速跳底的手法。60克的蓝色铁板触底,我轻轻一带,让它跳起来,然后松弛竿尖,让它带着PE线优雅地、晃晃悠悠地往下飘……就在我感觉它快要再次触底时,竿尖猛地往下一栽!不是那种小鱼啄食的哆嗦,而是一种沉重、蛮横的“拽”,像是有人在水下狠狠地把你的线拴在了石头上,然后猛地一拉。
我下意识地扬竿,力道从腰部传导到手臂,再贯穿整个竿身。中鱼了!Shimano轮子的卸力发出尖锐的啸叫,PE线像被烙铁烫过一样笔直地切开水面。是条像样的海鲈!我压低竿身,用竿子的腰力跟它周旋,它往礁石区冲,我就把竿子侧向另一边,强行把它带回来。那根Crostage弯成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但你能感觉到,它还有余力,那种可靠感,让你的心特别定。
几分钟后,一条近10斤、体型完美的海鲈被抄上了船,银色的鳞片在雾气中闪着光。我没停歇,迅速摘钩,检查了一下BKK 8090-HG的钩尖,没问题,马上再次抛投到刚才的位置。几乎是同样的深度,同样的动作,竿尖再次传来那种熟悉的、电击般的顿口!又是一条!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就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完美的“连杆”时间。我和钓友轮流中鱼,抄网就没停过,船甲板上响着此起彼伏的卸力声和鲈鱼拍水的“啪啪”声。我们甚至没时间喝水,手臂酸痛,但大脑被肾上腺素占领,兴奋得只想大吼。那不是简单的钓鱼了,那是一场和大海的共舞,你找到了它的节奏,它就毫不吝啬地给予你回应。
所以,别再问“海钓怎么连杆”了。答案不在别处,就在你对大海的理解里,在你每一次抛投、每一次控线、每一次搏鱼的细节里。它是一种从知识、经验到直觉的升华。当你不再只是把饵丢进海里等待,而是开始主动地、有策略地去“寻找”和“引诱”,当你能感受到水流的呼吸,听懂鱼竿传来的“语言”时,那扇通往“连杆”的大门,就为你敞开了。而那扇门后的风景,值得你付出所有的努力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