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觉得红虫这玩意儿,就该在淡水坑里扑腾,喂喂小鲫鱼,逗逗罗非。拿到海上,跟那些花里胡哨的拟饵,跟那些鲜活乱跳的活虾比,好像就矮了半截。我每次听到这种话,就想笑。他们不懂,是真的不懂。在大海面前,最奢华的装备有时候还不如最原始的诱惑来得直接,而海红虫(我们这儿叫沙蚕),就是那种刻在鱼DNA里的原始密码。
我玩矶钓这么多年,从最初拿着根玻璃钢竿子什么都敢上,到现在柜子里一排Gamakatsu和DAIWA的竿子,用得最顺手的,还是那根陪了我七八个年头的Gamakatsu Isospecial II 1.5-530。不为别的,就为它那敏感到神经质的竿梢,和中鱼后那股子柔中带刚的腰力。配上一颗Shimano BB-X Hyper Force C3000DXG手刹轮,玩的就是心跳。主线用YGK G-Soul X8 Upgrade PE 1.2号,子线则必须是Seaguar Grandmax FX 3号碳线,这套组合,让我能清晰感觉到水下每一丝暗流的变化,甚至是沙蚕被小鱼啄食时那轻微的颤动。
说回红虫。你得明白,海钓用的红虫,和淡水那种孑孓完全是两码事。我们说的是沙蚕,那种在滩涂里扭动、浑身散发着浓烈腥味的“海中蚯蚓”。这东西的魔力在于它的味道和动态。在水里,它会像疯了一样扭动,那种生命力,加上它体液里独有的氨基酸味道,对鲷类鱼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抗拒的自助餐信号。特别是黑鲷、黄鳍鲷,还有那些藏在礁石缝里的石斑,闻着味儿就过来了。
怎么用?这里面的门道可就深了。不是简单地把虫往钩上一挂就完事。我的钩子,基本锁定在Gamakatsu チヌR 3号或者4号,钩型内弯,钩尖锋利,一旦刺入就不易脱钩。挂饵,是决定你今天会不会“打龟”的第一个关键。我的秘诀是:保证活性,突出动态。我会从沙蚕头部最硬的地方轻轻刺入,将钩尖沿着体腔穿到大概三分之一处,然后把钩尖露出来,留下大半截尾巴在外面自由扭动。这样抛投出去,虫是活的,在水下就是一条挣扎的小生物,任何有脑子的鱼都忍不住想来一口。
下面这张表,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几种挂法,应对不同鱼情和水流,屡试不爽。
| 钓法/目标 | 挂饵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 狙击底层鲷类 | 整条穿挂,从头部刺入 | 泳姿最自然,诱惑力最强 | 容易被小鱼盗饵,钩尖被包裹 |
| 应对小鱼闹窝 | 截断使用,只挂最有肉的头部 | 目标更明确,减少无效鱼讯 | 气味扩散范围和动态稍弱 |
| 远投探钓大物 | 多条捆绑或使用“红虫夹” | 目标大,气味浓郁霸道 | 挂饵繁琐,风阻较大,不够灵动 |
| 钓立鱼、石九公 | “L”型或“Z”型穿刺 | 虫体在钩上更饱满,入口性好 | 容易损坏虫体,降低活性 |
挂好了饵,接下来就是读懂潮水。这比你买多贵的竿子轮子都重要。我喜欢在涨到五分、退至三分的这个黄金窗口出钓。这个时候流水最活,鱼的活性也最高。我会选择一个有暗礁、有反拨流的钓点。站在礁石上,咸腥的海风灌进领口,看着脚下翻涌的白沫,整个人的感官都打开了。我的钓组用的是最经典的阿波钓法,一颗Kizakura D-Flatz 74 P-01的阿波,配上对应的水中和潮受,通过夹上几颗极小的咬铅来调整整个钓组的下沉速度和姿态,让挂着红虫的钩饵,能以最自然的状态,乘着暗流飘到鱼藏身的标点。
抛投出去,阿波“噗”的一声轻响落水,我不会让线松松垮垮地漂在水面,而是会轻轻回收几圈,让主线微微带点劲,这叫控线,也叫“张线”。这样一来,水下的任何信号都能第一时间传递到竿梢。然后就是等。矶钓的等待,不是发呆,是全身心的投入。眼睛盯着阿波,耳朵听着海浪,心里在模拟钓组在水下的轨迹。
突然,那颗在浪涌间起伏的橙色阿波,一个微不可察的下顿,然后猛地加速,瞬间消失在深蓝色的海水里!就是这个信号!中鱼!那一刻根本来不及思考,身体已经做出反应,手腕一抖,一个短促而有力的扬竿动作。成了!竿尖瞬间下压,形成一个巨大的弯弓,轮子里的YGK主线被绷得笔直,发出“嗡嗡”的声响。紧接着,线杯“吱”地一声开始尖叫,一股巨大的力量从水下传来,试图把我的Isospecial II拖进海里。
这就是搏鱼的开始了。我左手食指立刻搭在BB-X的手刹扳机上,右手稳住竿身。鱼发力猛冲,我就顺势放线,让它泄力;它一停,我立刻收线,同时利用竿子的腰力把它往上顶。几个回合下来,那家伙的力气就小多了。手刹轮的好处就在这里,收放自如,完全掌控节奏。当一尾鳞片闪着银光、背鳍张扬的黑鲷被我拉出水面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摘下钩,Gamakatsu チヌR牢牢地挂在它的上颚,一个完美的“正口”。
当然,也有跑鱼的遗憾。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深水泥排口,同样是用红虫,中了一条巨物。那股力量,直接把我的3号子线给秒切了,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我愣在原地,只剩下还在颤抖的手和空荡荡的线组。但这就是海钓,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会遇到什么。正是这种未知,才让人如此着迷。
很多人现在迷信路亚,觉得玩假饵才够酷,够环保。我不反对,我自己也玩。但在某些天气,比如水色浑浊,或者鱼口极度滑头的时候,路亚客们不停地换着各种昂贵的拟饵,从米诺换到VIB,却依然“打龟”,而我这边,一捧鲜活的沙蚕,就能让鱼儿开口。这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的哲学。大海是慷慨的,它给了我们很多种和它对话的方式。红虫,就是我最信赖、也是最古老的那种语言。
所以,别再小看红虫了。当你真正理解了它,理解了如何让它在水下“演戏”,理解了如何配合潮水和钓组把它送到鱼的嘴边,你就会发现,这小小的、看起来不起眼的虫子,蕴藏着大海的无穷奥秘。它连接着你和那些深海的精灵,每一次阿波的下顿,都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密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