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参加海钓

总有人问我,海钓这玩意儿,到底从哪儿下手?是先砸钱买一套看着就专业的装备,还是找个老手带着上一次船?跟你说句实在的,这些都不是根本。真正的第一步,是用你的眼睛和心,去读懂潮水

我刚开始玩那会儿,也是一头热,拿着根不知哪儿淘来的破竿子就往海边冲。结果呢?一天下来,除了晒得跟块黑炭似的,连个鱼毛都没见着。旁边一位抽着烟袋锅的老爷子,慢悠悠地收着一条又一条的黑鲷,看我那垂头丧气的样,才点拨了我一句:“小伙子,死水里钓死鱼啊?”那一刻我才明白,海是活的,鱼是跟着潮水走的。涨潮带鱼来,退潮带鱼走,这是铁律。尤其是涨八分,退两分的那个黄金窗口,水流开始走活,那些藏在礁石缝、暗流里的大物才肯出来觅食。你下载再多的潮汐App,看再多的数据,都不如你亲自站在海边,感受那水流由缓转急、再由急转缓的微妙变化来得真切。这是海钓的入门证,也是一辈子的功课。

把潮水这事儿想明白了,我们再聊装备。别听那些商家瞎忽悠,说什么一步到位。钓鱼这东西,是玩出来的,不是买出来的。新手入门,我个人极力推荐的“秘诀”就是一把泛用性强的竿子。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分得清什么铁板竿、慢摇竿、鱿鱼竿。你就去找一把长度在2.4米到2.7米之间、M调或者MH调的路亚竿。为什么?因为这个配置,就像是战场上的步枪,远了能抛,近了能控,打得了小个头的海鲈,也扛得住半路杀出来的大家伙。我手里那根用了快五年的Shimano Zodias 172MH,陪我上过礁石,下过船,从几两的石狗公到十来斤的红甘,都拿得下来。它的腰力足,竿尖又保留了足够的敏感度,能让你清晰地感觉到拟饵在水下的每一个小动作,甚至是鱼在旁边试探性地蹭一下。

轮子,配一个2500或3000型号的纺车轮就足够。重点看什么?不是轴承数量,是泄力。那个拧起来“哒哒哒”响的旋钮,是你的第二道生命线。搏大鱼的时候,泄力顺不顺滑,直接决定了你是把鱼拉上来,还是被鱼拉着断线切钩,最后只留下一声叹息。我吃过这亏,一条目测奔着米级去的大马鲛,一个猛冲,轮子泄力卡顿,那声清脆的“嘣”,到现在还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所以,轮子可以不贵,但泄力一定要可靠。

线组的搭配,更是个讲究活。现在都流行PE线当主线,这没错,它没延展性,信号传导一流。但我见太多新手直接把PE线绑在拟饵上,结果就是被礁石一刮就断,或者鱼在水里看得一清二楚,压根不开口。记住,PE线后面必须加一段碳素前导。我常用的配置是1.5号的YGK八编PE线,配上4号(约20磅)的Seaguar碳素前导。前导线的作用,一是耐磨,二是利用它的低折射率在水下“隐形”。至于主线和前导怎么连接,花点时间去学学FG结,这是最顺滑也最牢固的结,练熟了,你出海的信心都能涨三分。

常见入门钓法对比 适用场景 核心装备建议 目标鱼种 个人点评
岸边路亚 礁石区、防波堤、沙滩 2.4-2.7米M/MH调路亚竿,3000型纺车轮 海鲈、黑鲷、石斑 最自由,成本最低,但也最考验你对标点的理解和抛投精度。
近海船钓 离岸有一定距离的礁盘、养殖区 1.8-2.1米船钓竿(可路亚竿代替),4000型纺车轮或小型鼓轮 黄鱼、红甘、马鲛 渔获的保证相对高,船长会带你去鱼多的地方,是体验搏鱼快感的捷径。
矶钓(浮游钓) 礁石、离岸小岛 5.3米矶钓竿,手刹轮 黑鲷、黑毛、各种杂食性鱼类 技术含量最高,像是在和鱼下棋,需要对水流、风向有极深的理解。

装备齐了,怎么让鱼上钩?用饵是个分水岭。用活虾、沙蚕这类真饵,简单直接,对付底层鱼类有奇效,但总觉得少了点“骗”的乐趣。我更痴迷于路亚,用一块铁片、一截塑料,去模仿一条垂死的饵鱼,去激活掠食鱼的攻击本能,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给新手的拟饵“百宝箱”,我建议常备三样东西。第一,一只15-20克的铁板VIB。这东西是搜索利器,扔出去,匀速收回来,竿尖会传来“嗡嗡嗡”的持续震动,这种频率对海鲈有着致命的诱惑。当震动突然停止,变成一个沉重的下拉力道时,别犹豫,扬竿!十有八九是中鱼了。第二,一两只不同泳深的Minnow(米诺)。比如DUO的Tide Minnow,它在水下的泳姿骚得不行,通过抽停的手法,能完美模仿一条受伤的小鱼,在清水区尤其好用。第三,也是我的最爱,T尾软虫配铅头钩。这组合简直是万能的。你可以让它贴着海底跳底,模仿一只小虾或小螃蟹,几乎所有底层鱼都无法抗拒;也可以在水中层匀速回收,吸引追击型的鱼。那种鱼讯,不是猛烈的撞击,而是一下轻微的“叩”,或者线突然一松,需要你全神贯注去感知,这才是控线的精髓。

我永远忘不了有一年秋天的那个清晨。天还没亮,我站在舟山的一处防波堤上,空气里满是海藻和盐的味道。潮水刚刚开始上涨,我把一只12克的白色T尾软虫尽可能地抛向远处航道的边缘。让它沉底,然后轻轻一挑,收线,再一挑。就在第三次挑起、软饵即将再次下落的瞬间,竿尖猛地往下一栽,那股力量,沉稳而又蛮横,跟以往挂底的感觉完全不同!Daiwa轮子的泄力瞬间开始尖叫,像拉响了警报。我下意识地压低竿身,弓着腰,用身体去缓冲它的第一次冲刺。我知道,水下是个大家伙。

整个搏鱼过程持续了将近十分钟。那家伙一会儿往外海冲,一会儿又想钻进旁边的礁石缝。我能做的,就是保持竿子始终弯曲成一个漂亮的弧度,利用竿身的弹性消耗它的体力,同时拇指时刻准备微调泄力。线轮出的每一寸线,都伴随着我的心跳。当它终于被我拉到近岸,借着微弱的晨光,我看到了那银白色的身体和标志性的大嘴——是一条接近80公分的大海鲈。它在水里最后一次翻身,溅起的水花打在我的脸上,冰凉,却又无比滚烫。

把它抄上岸的那一刻,我没有立刻拍照炫耀,而是坐在地上,手还在微微发抖。我看着它有力的尾巴,漂亮的背鳍,感受着它生命力的顽强。最后,我小心地摘下钩,双手把它放回了海里。它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看我,然后一甩尾,消失在深蓝色的海水中。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我们参加海钓,钓的不仅仅是鱼,更是在钓一种与自然的连接,一种对未知的探索,一种战胜自我后的平静。装备、技巧、渔获,这些都很重要,但它们都只是过程。最终让你上瘾的,是当万籁俱寂,只有你和这片大海在对话时,竿尖传来的那一下心跳。

大海从不说话,但它会回答你所有的问题,用你竿尖的每一次颤动。

怎么参加海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