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海钓泥鳅

说真的,每次有人问我“怎么海钓泥鳅”,我都得先愣一下,然后笑出声。兄弟,海里哪儿来的泥鳅?那是淡水里滑不溜丢的小东西。我知道,你问的肯定不是那个。你问的,是那些藏在礁石缝里、码头柱子下,个头不大、脾气不小,一口下去能把竿尖拉得“叩叩”作响的狠角色。我们这儿管它们叫石狗公石九公,或者更通俗点,就叫“根儿鱼”。钓这玩意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那里面门道可深了去了,玩的就是一个“感”字。

这事儿得从竿子说起。你别给我提那些硬邦邦的远投竿,也别拿你那钓黑坑的大家伙来凑合。玩这个,要的是细腻。我手里常年备着两根家伙,一根是正儿八经的7尺6马牌的根钓竿UL调,软得像面条,但腰力又藏着一股劲儿。另一根,是我自己捣鼓的,用一节报废的筏竿竿稍,配上个手把,专门对付那些紧贴着岸壁、需要垂直往下放线的“老油条”钓点。为什么非要这么软、这么灵敏?因为那些小东西的吃口,很多时候不是“咣”一下的猛拽,而是极其轻微的触碰,像有人用指甲尖轻轻敲你的竿梢。你用硬竿子,那点信号传到你手上早就没了,你还以为是挂底或者水流在闹。用UL调的根钓竿,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会被无限放大,清晰地告诉你:“嘿,下面有情况。”

轮子就不用太讲究了,配个1000型或者2000型的纺车轮就行,禧玛诺的Nasci这个级别的,足够你玩到退烧。关键是里面的线。别用尼龙,求你了。尼龙线有延展性,会吃掉大量信号,那是玩根钓的大忌。必须上PE线,而且要细,我个人常用的是YGK的0.6号PE,有时候鱼口滑到不行,甚至会换上0.4号。细线的切水性好,信号传导直接,能让你第一时间“读”到水下的情况。当然,PE线不耐磨,所以一段碳素前导线是必须的。我一般会接一米左右的1.5号或者2.0号的Seaguar碳线,既能保护主线不被礁石磨断,在水里又相对隐形,降低鱼的警惕性。

线组的绑法,更是各有各的“执念”。有人喜欢用最简单的铅头钩,直接挂个软虫就开干,简单粗暴。但我不一样,我更痴迷于德州钓组(Texas Rig)的精妙。一颗可以滑动的3.5克或5克的子弹铜,一颗小小的挡珠,一枚VMC的6号宽腹曲柄钩。子弹铜和钩子是分离的,当拟饵落底后,鱼来攻击,它只会叼住几乎没有重量的软虫,而不会立刻感觉到铅坠的异物感。这就给了它一个“放心大胆”去吞饵的时间差,也给了我们一个更从容的扬竿时机。

钓组对比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德州钓组 防挂性极佳、拟饵动态自然、入口性好 组装略复杂、信号传递相比铅头钩稍有延迟 礁石区水草障碍区、鱼口谨慎时
铅头钩钓组 组装简单、信号直接、搜索效率高 容易挂底、拟饵动态相对僵硬 沙地、平坦岩石底、鱼口活跃时

说到饵,那就更有意思了。软虫的世界,简直是个无底洞。但我玩来玩去,最离不开的还是两种:一种是2英寸的T尾软虫,颜色就选最朴素的西瓜绿或者南瓜色带金片。这种饵在水下靠尾巴的摆动产生波动,对石狗公小牛尾有致命的诱惑。另一种是卷尾蛆,特别是那种夜光的,在天色将暗或者阴天水浑的时候,简直就是作弊神器。抛投出去,让它自由落底,你能从竿尖和手上的感觉,清晰地“摸”清水底是沙地、是烂泥,还是你最想找的石头堆。当感觉到子弹铜“哒、哒、哒”地敲击在硬物上时,心跳都会不自觉地加速,因为你知道,那里就是鱼的“餐桌”。

控线是灵魂。饵落底后,不是死死地等。你需要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挑动竿尖,让软虫在水底做出小幅度的跳跃,模仿一只垂死挣扎的小虾或者慌不择路的小鱼。我们管这个叫“逗”。跳个两三下,停住,给竿尖留一点点虚线,全神贯注地去感受。鱼的攻击往往就发生在这个停顿的瞬间。有时候,是一下沉闷的“咚”,竿尖猛地往下一栽,这是最舒服的信号,扬竿必中。有时候,是连续的、细碎的“叩、叩、叩”,像在打电报,那是小鱼在试探,你得沉住气,等它下定决心来一口狠的。还有一种最阴险的信号,就是你正绷着线,线突然就松了,这叫“回线”,说明鱼咬着饵朝你的方向游过来了,别犹豫,立刻收紧虚线,扬竿刺鱼!

扬竿的力道也得拿捏。不是让你用尽全身力气往上抽,特别是用UL竿和细线的时候,暴力扬竿的后果往往就是断线跑鱼。正确的方式是,手腕发力,向上或者向侧面短促而有力地一“抖”,利用竿子的弹性把钩尖刺穿鱼嘴。那一瞬间的力道,干脆利落。

中鱼之后,搏鱼的过程就是享受了。别看鱼不大,但石狗公这类鱼,中钩后第一反应就是猛地往石头缝里钻。你必须在第一时间把它从结构区里“拔”出来,竿子要保持一个弯曲的弧度,利用竿身的弹性去化解它的冲力,同时快速收线,把它带离危险区。听着纺车轮“吱吱吱”地出线,感受着那股不屈的力道从水下传来,那种和生命角力的快感,是任何电子游戏都给不了的。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傍晚时分,守着一个刚被潮水淹没的礁石平台。潮水刚刚涨到八分满,微弱的流水正从外海带着食物往岸边送。我用的是一个自己觉得很丑的深棕色小龙虾软饵,换了好几个颜色都没口,死马当活马医。第一竿下去,匀速跳底,刚跳了第三下,竿尖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拽了下去,紧接着线就横着往外冲!我下意识地扬竿,巨大的力量差点把竿子从我手里夺走。那不是石狗公,那力道,绝对是条大家伙。我弓着身子,把竿子插在腰间,死死顶住。轮子疯狂出线,0.6号的PE感觉随时都要崩断。那家伙在水下左冲右突,我只能凭着感觉调整竿子的角度,不让线和水下的礁石有任何接触。大概僵持了三四分钟,那股蛮力才渐渐弱下来。我小心翼翼地往回收线,一点一点把它拉出水面。月光下,一尾接近三斤的野生大黑鲷,嘴里死死地咬着我那只丑陋的小龙虾,钩子正好挂在它坚硬的上颚。那一刻,手还在抖,心跳得像打鼓,海风吹在身上,带着一丝凉意,但心里却是一片火热。

钓这些“海泥鳅”,钓的不仅仅是鱼。你得学会读懂潮水,知道什么时候是鱼的开口期;你得学会看地图,分析哪里可能有藏鱼的结构;你得有足够的耐心,在一片看似死寂的水域,用拟饵一遍遍地去“敲门”,去唤醒那些伏击者。你坐在礁石上,闻着海风里那股独有的咸腥和海草的气息,听着浪花拍打礁石的哗哗声,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只剩下你和你的竿子,以及水下那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世界。

这是一种对话。你的拟饵是你派出去的信使,而竿尖传回来的,就是鱼的回信。有时候它们很热情,有时候它们爱答不理。但每一次成功的解读,每一次精准的刺鱼,每一次紧张的搏斗,都是对自己判断和技巧的最好奖赏。所以,别再问怎么钓“海泥鳅”了,带上你的装备,去海边,把线抛出去,让大海亲自来教你吧。

怎么海钓泥鳅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