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又是风。每次出海前,群里的小年轻们总在哀嚎,一看天气预报,5级风起步,就开始打退堂鼓。他们说,风大了抛不出去,线被吹成一个大肚子,根本感觉不到鱼口。我说,那你们干脆在家看钓鱼视频得了,大海的脾气,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挑三拣四?
风,对我们玩海钓的来说,根本就不是敌人,它只是个有点难缠的牌友。你得摸清它的路数,顺着它的性子来,甚至利用它,才能在这场牌局里赢到鱼。这么多年在礁石上、在船上被吹得跟个傻子似的,总算悟出点门道,今天就掰扯掰扯这风里的学问。
先说说身上穿的。这不是废话,这是保命和保持状态的根本。别信那些“一件防风衣走天下”的鬼话。海上的风是湿的、是咸的,是能钻进你骨头缝里的。我身上这件 Patagonia的硬壳,跟了我快七年了,袖口都磨得发白,但我信它。关键不在于它有多厚,而在于它那层 GORE-TEX 膜,既能把风死死挡在外面,又能让你身体里的热气和汗排出去。风天里最怕的就是内湿外冷,体温一流失,你的反应、你的判断力,全都会打折扣。帽子也别戴那种棒球帽,一个浪头或者一阵妖风就给你卷海里去了,一顶能把耳朵都罩住的绒线帽或者带防风绳的奔尼帽才是正解。
再来说说家伙事儿。风天作钓,装备的调整不是微调,而是换一套思路。
你的竿子,不能再用那些软趴趴的ML调甚至L调的了。风会把你的竿尖吹得跟筛糠一样,细微的鱼讯全被风声盖过去了。我风天出礁,岸投基本只用我的老伙计——一把 Major Craft Crostage 962MH 的岸抛铁板竿。为什么?因为它够硬,腰力足,能顶着风把 60克 甚至 80克 的铁板像子弹一样打出去。竿子硬,回弹快,风对出线的影响就被降到了最低。那种软竿,风一吹,线还没出去,竿身自己先卸掉一半的力,饵能飞多远?
线,更是重中之重。我看到太多人用着粗号的PE线在风天里挣扎。比如平时用2.0号的,风天还用2.0号。那线在空中被风一兜,能给你吹出个巨大的弧线,等你感觉到底了,你的饵早不知道被流带到哪里去了。风天,我的原则是,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用你能驾驭的最细的PE线。比如我主攻 海狼 和牛港,平时可能用3.0号的 YGK X8 PE线,但如果风超过6级,我会果断换上2.0号甚至1.5号的线组,然后把前导线适当加粗来弥补。线细,迎风面就小,切风性好,抛投出去的线路会直得多。当然,这对轮子的泄力要求更高,搏鱼的时候就得更精细地调校刹车。
饵的选择,就更直接了。所有风阻大的、轻飘飘的、泳层浅的拟饵,比如水面系的铅笔、波趴,都可以先放回包里。风天是铁板(Jig)和重型VIB的天下。它们自重大、密度高、形态流线,能最大限度地抵抗风偏。我最爱用的一款是 Jackson 的 Gallop Assist Fall Edition,它下沉的姿态特别骚,而且重心稳定,就算在侧风里也能保证一个相对精准的落点。如果是玩沉底,那就别吝啬你的铅坠,平时用40克的,风天就得上到80克甚至100克,目的只有一个:让你的钓组尽快触底,并且稳定地待在你要攻击的标点,而不是随风逐流。
好了,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的“防风”,是靠你的技术和对环境的理解。
抛投,这个动作就得改。不能再用那种潇洒的大力过顶抛了,风会把你的饵吹得天旋地转,甚至直接挂到你自己身上。风天要用 侧抛,甚至是贴近水面的 低弹道抛投。把竿子放低,利用竿身的弹性,像甩鞭子一样把饵弹射出去。出手瞬间要果断,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这需要练习,找个没人的地方,顶着风练一百次,你就找到感觉了。
控线,这才是风天作钓的灵魂。饵抛出去之后,千万别傻傻地把竿尖高高扬起。出手瞬间,立刻 压低竿尖,甚至把竿尖插进水里一小段。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从竿尖到水面这一段的鱼线长度缩到最短。线在空气里暴露得越少,受风的影响就越小。你会发现,这么做了之后,之前那个讨厌的“线肚子”会小很多,你对钓组的感知也瞬间清晰起来。收线的时候,也要保持竿尖低伸,让线紧绷,始终感知着另一头的动态。
怎么判断鱼口?风天里,竿尖的抖动已经不可信了。你要靠你的手指。食指轻轻搭在轮座前的竿体上,或者直接捻着出线口的主线,把注意力从视觉转移到触觉上。鱼咬钩的信号,通过绷紧的鱼线,会像微弱的电流一样传到你的指尖。那不是风吹竿尖那种高频的、杂乱无章的震动,而是一种沉稳的、有力的 “叩” 或者 “顿”。有时候,甚至是一瞬间的“失重感”——那是鱼把你的饵从底下顶起来了。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信号,果断扬竿!犹豫半秒,鱼可能就吐钩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 读懂风,利用风。
钓鱼不是跟天斗,是顺天而行。出发前,我不仅看风力,更要看 风向。比如今天的风是西北风,那我脑子里就会立刻过滤掉所有朝向西北的钓点。我要找的,是那些有山体、有大坝、有岬角遮挡的 背风处。在这些地方,你可能正面是狂风巨浪,但只要转过一个山脚,就是一片平静的港湾。而这些地方,往往是小鱼小虾躲避风浪的避难所,大鱼自然也会跟着过来觅食。
风和流的关系,更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心里的一本账。这里面的道道,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简单列个表,你们自己体会。
风向与潮汐组合 | 现象 | 钓法建议 |
---|---|---|
顺风顺流 | 流速极快,钓组漂移远 | 使用重坠或大克数铁板,快速搜索,找鱼群的泳层。 |
顺风逆流 | 表面波涛汹涌,水下相对稳定 | 绝佳的窗口期!风把表层水搅动起来,水体含氧量暴增,鱼的活性会异常地高,是爆钓的好时机。 |
逆风顺流 | 抛投困难,但钓组能被风顶住,滞留时间长 | 压低竿尖控线是关键。这种流况非常适合精细搜索,让饵在标点停留更久,诱惑那些谨慎的黑鲷。 |
逆风逆流 | 最糟糕的情况,浪大且乱,俗称“搓板浪” | 换钓点,或者干脆收竿回家喝茶。别跟大自然较劲,没意义。 |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在东海岸一个无人的礁石带,吹着7级的东北风,浪花能打到我站的礁石半腰高。所有人都说这种天没法钓鱼。但我看准了一道被主浪拍打后、在礁石内侧形成的回流。我换上了一颗 100克的重型铅头钩,挂了一条活虾,用侧抛的方式,勉强把钓组打到回流和主流交汇的那个点。竿尖压得极低,线几乎是贴着礁石走的。在风声和浪声的交响里,我全神贯注地用手指感受着线的动静。突然,指尖传来一下沉闷的撞击,就像有人在水下用锤子敲了一下。我猛地扬竿,Shimano Stella 8000PG 的泄力瞬间疯狂尖叫起来!那是一条接近一米二的 大真鲷,在那种恶劣天气里,它的力量被放大了数倍。那次搏斗,我与风浪为伍,与巨物角力,整整十分钟,肾上腺素飙到顶点。当它那身泛着粉红色光泽的巨大身体被浪头推上礁石时,我感觉自己征服的不是一条鱼,而是这整片狂暴的大海。
所以,别怕风。风,只是大海筛选钓鱼人的一道门槛。它会筛掉那些装备不精、技术不纯、意志不坚的人。当你学会了与风共舞,你会发现,风声不再是噪音,而是伴奏;浪花不再是阻碍,而是风景。而那些在风浪里搏上来的鱼,滋味,也总是格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