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新手拎着闪亮的装备,一脸兴奋地跑来问我,海钓用什么线,我总想先递给他一瓶冰啤酒,让他坐下,吹吹海风,别急。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也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它不是一个能用“买这个牌子,这个磅数”就回答完的问题。线,是你和水下那个未知猛兽之间唯一的联系,是你的神经末梢,是你的命。
我刚开始玩的时候,也吃过大亏。那时候大家普遍用尼龙线,便宜,大卷,用着不心疼。有一次在礁石上矶钓,挂着活虾钓黑鲷,眼看着浮漂一个漂亮的下顿,我教科书般地扬竿,力道传来,沉甸甸的,绝对是条好货!结果呢?搏了不到半分钟,手上一轻,线断了。收回来一看,断口毛毛糙糙的,典型的磨断。那片礁石下面全是锋利的蚝壳,尼龙线那点可怜的耐磨性,在它们面前就像棉线一样脆弱。从那天起,我就明白了,选线,首先要读懂你脚下的这片海。
现在,我的主线几乎全是PE线,也就是编织线。为什么?零延展性。这四个字就是一切。当你在几十米深的水下操控着一枚铁板(Jig),或者在几十米开外精细地抽动一只米诺(Minnow),鱼在水下一个轻微的触碰,甚至只是用嘴蹭一下,那信号通过PE线传到你手上,就如同触电一般。那种清晰、直接的反馈,是尼龙线永远给不了你的。你用的竿子再好,Shimano Stella或者Daiwa Saltiga这种顶级轮子转得再顺滑,没有一根好的PE线,你就是个瞎子、聋子。
但PE线也不是万能神药。它的好处,也正是它的坏处。零延展性意味着没有缓冲,搏鱼时控制不好,很容易拉豁鱼嘴,尤其是嘴巴比较嫩的鱼,比如海鲈。更要命的是,它极度不耐磨。别说礁石,就是鱼的牙齿,甚至是一些鱼粗糙的鱼鳍,都能轻易地把它磨断。所以,PE线必须搭配前导线,这已经是现代海钓的铁律。
前导线,我只认碳线(Fluorocarbon)。它的折射率和水非常接近,在水下几乎“隐形”,能极大地降低鱼的警惕性。更重要的是,它耐磨!你把一根30磅的碳线和一根30磅的尼龙线在礁石上蹭几下试试,结果一目了然。碳线就像给你的主线穿上了一层铠甲。这个钱,绝对不能省。我见过太多新手,花大价钱买了竿子和轮子,却在几十块钱的前导线上抠门,结果跑了毕生难忘的大鱼,坐在船上捶胸顿足。有什么用呢?
至于主线和前导的搭配,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是无数次断线跑鱼换来的血泪经验。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但有一些我个人遵循的原则,你可以参考一下:
钓法类型 | 目标鱼种 | 推荐PE主线 (#号) | 推荐碳线前导 (磅/Lbs) | 关键点 |
---|---|---|---|---|
近岸轻度路亚/根钓 | 黑鲷、石狗公、小型海鲈 | 0.6 – 1.2号 | 8 – 16磅 | 精细操控,追求灵敏度,前导不宜过粗影响泳姿 |
岸投铁板 (Shore Jigging) | 烟仔、马鲛、牛港鲹(GT)幼鱼 | 1.5 – 3.0号 | 30 – 60磅 | 追求抛投距离,主线要顺滑,前导需强悍应对冲击 |
船钓铁板 (Boat Jigging) | 章红、金枪鱼、大型石斑 | 3.0 – 6.0号 | 80 – 150磅 | 垂直作钓,考验线的强度和耐磨性,前导必须够粗 |
重型波趴/铅笔 (Popping) | 牛港鲹(GT)、大型金枪 | 8.0 – 12.0号 | 150 – 250磅 | 终极挑战,一切为了强度,线结必须完美 |
主线和前导的连接,我只推荐一种结:FG结。去学,去练,在家里用废线练到闭着眼睛都能打好。一个完美的FG结,顺滑、强韧,通过导环时几乎没有声音,强度能保留主线95%以上的拉力值。它是整个线组的灵魂。你打的结如果又大又丑,不仅影响抛投,还会在搏鱼的关键时刻告诉你什么叫“一溃千里”。
还记得有一次在南油,我们追着鸟群找金枪鱼点。当时水面炸开了锅,无数小鱼惊慌地跳出水面,下面就是掠食的黄鳍金枪。我用的是一支MC Works的铁板竿,配Stella 14000XG,线杯里是满满的YGK X8 6号PE线,前导用的是130磅的Seaguar碳线。第一竿下去,一块200克的长条形铁板刚到底,往上抽了没几下,竿子就猛地被拽成一个满弓,轮子的卸力“吱吱”作响,线杯里的线像发疯一样往外冲!
那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鱼的力量巨大,一次次地往下打桩,我能清晰地感觉到PE线传来它每一次甩头的挣扎,甚至能感觉到线体摩擦过它身体的触感。有几次它明显是往暗礁或者沉船结构里钻,我只能强行顶住竿子,用拇指按住线杯,不让它出线。这时候,你所有的信任都寄托在那根细细的线上。如果主线有一点瑕疵,如果FG结打得不够牢固,如果前导线扛不住鱼鳍或礁石的刮擦,结果只有一个——“嘣”的一声,然后是死一般的沉寂,只剩下你在那怀疑人生。
那次,我的线组顶住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鏖战,那条接近三十公斤的黄鳍金枪被拉上了船。当它在甲板上闪耀着金属光泽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我的前导线。上面布满了伤痕,有的地方已经被磨得起了毛,再多来几个回合,可能就真的扛不住了。我毫不犹豫地剪掉整段前导,重新打了一个FG结,换上新的前导线。这是一种习惯,一种对大海和对手的尊重。
所以,别再问“用什么线”这种笼统的问题了。你要问自己:我在哪里钓?是沙滩,是礁石,还是深海大船?我的目标鱼是什么?是谨慎的鲷鱼,还是凶猛的GT?我用什么钓法?是需要远投的路亚,还是讲究诱食的活饵?想清楚这些,答案自然就浮出水面了。
线,不是越粗越好。过粗的线影响抛投距离,增加水阻,还会让拟饵的动作变得僵硬。线,也不是越贵越好,虽然一分价钱一分货是硬道理,但关键是匹配。用12号PE去钓岸边的石狗公,那不是杀鸡用牛刀,那是愚蠢。
去感受吧。当你站在清晨的礁石上,把线组精准地抛投到几十米外的一股暗流边上,当你能通过指尖的触感“读”懂水下那枚小小拟饵的每一次跳动、每一次停顿,当一个凶猛的咬口通过PE线毫无保留地炸响在你的神经末梢时,你就会明白,你选择的不仅仅是一卷鱼线,而是你在这片蓝色战场上,最值得信赖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