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怎么海钓

每次出海,我摩挲的第一个伙计,不是竿子,而是那颗冰冷、厚重的 Shimano OCEA JIGGER 2001NRHG。左手轮。对,我就是个执拗的左手佬。右手控竿,灵魂才能灌注到竿尖;左手收线,力量传导才最直接。别跟我争,这事儿没得商量。这颗轮子就像我的老伙计,每一次摇臂转动的顺滑,每一次出线刹那的微弱阻尼,都像在跟我说:今天,咱们干票大的。

很多人问我,向晚,海钓到底怎么玩?这问题太大,跟问人生怎么过一样。岸钓?船钓?矶钓?路亚?饵钓?每一样都能说上三天三夜。但如果你非要问我的路子,那我只能告诉你,是船钓铁板,而且是那种几乎偏执的 慢摇铁板 (Slow Pitch Jigging)

为什么是慢摇?因为这玩意儿,它不是纯粹的体力活,它更像是跟水下的鱼儿下的一盘棋。你不是在“钓”鱼,你是在“骗”鱼。高速Jigging像个咋咋呼呼的愣头青,靠速度和激情去撞大运;而慢摇,则像个深谙心理学的猎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算计和诱惑。

我的主战竿是 Gamakatsu Luxxe JIGDRIVE R S63L。别看它标着L调,那腰力,拉起一头小猪崽子都不带喘的。重点是它的竿尖,敏感、富有弹性。当你的铁板在百米水下做动作时,这根竿尖会把一切信息都翻译给你听。是触底了?是挂到障碍物了?还是……有东西在后面悄悄跟着,用嘴唇轻轻碰了一下?这种 指尖感知线体震动 的微妙感觉,比任何鱼探器都来得真实、刺激。

线组搭配,更是个不能妥协的战场。主线我只认 YGK X-Braid X8,通常用 PE#4,足够应对绝大多数的巨物。它的顺滑度和强度摆在那儿,心里踏实。前导线,必须是 60lb 的碳素前导线,大概五到七米。为什么是碳线?因为它在水下几乎隐形,而且耐磨。在那些狰狞的 暗礁 区,它就是你的最后一道保险。连接主线和前导的结,我只信赖自己手指打出来的 FG结。出海前一晚,我能安安静静地坐在灯下,花半小时,就为了打一个完美、小巧、拉力值损失最低的FG结。这是一种仪式,也是对大海和对手的尊重。

好了,家伙事儿备齐了,真正的戏肉才开始。

出船,迎着咸腥的海风,看着天边那抹鱼肚白慢慢被染成金黄。引擎声轰鸣,船长掌着舵,奔向我们心照不宣的 标点。到了地方,关掉引擎,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浪涛拍打船体的声音和海鸟的鸣叫。这片刻的宁静,是风暴来临前的序曲。

打开鱼探器,屏幕上的信号只是参考。我更信赖自己的眼睛和经验。观察水流,找到那条清晰的 潮目,那是洋流交汇的地方,是小鱼的聚集地,自然也是大鱼的餐厅。我不会急着下竿,我会先抛下一个空的铅坠,感受一下水流的速度和方向。这是在 读懂潮水,是和大海最直接的对话。

选一颗什么样的铁板?这学问就深了。水流急,就用细长、克重大的;水流缓,就用扁平、骚气的。我最爱用的一颗,是朋友从日本带回来的 CB ONE C1 慢摇铁板,180克,银色镭射涂装,在水下能反射出致命的粼光。钩子必须是锋利的 Mustad 铁板钩,上下双钩,保证任何角度的攻击都能有效命中。

下放铁板,拇指轻轻按住线杯,感受着它穿过层层水压,直奔海底。触底的瞬间,竿尖会有一个轻微的回弹,线也瞬间松了。就是现在!关上离合,手腕发力,一圈一圈地往上抽。

这不是简单的收线。慢摇的精髓在于“摇”和“停”。向上抽竿半圈或一圈,利用竿身的弹性将铁板“弹”起来,然后,最重要的来了——停顿。让竿尖自然下落,带动手中的轮子自己转动卸力。就在这短短一两秒的停顿里,铁板会在水下呈现出一种失重、摇摆、垂死挣扎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 铁板的“滞空”时间。90%的攻击,都发生在这个瞬间。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正全神贯注地感受着竿尖的节律,突然,一切都被一股蛮横的力量打断了!“咚”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人在水下用大锤狠狠砸了一下你的线。紧接着,竿子被瞬间拉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满弓,轮子里的刹车装置发出刺耳的尖叫,线杯里的 PE线 像被点燃的导火索一样疯狂冲出。

肾上腺素瞬间飙满!这时候,千万不能慌。扬竿?新手才干那事儿。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压低竿身,弓住,用你全身的力量去对抗,同时左手死死把住摇臂,不让它有一丝倒转的可能。这就是 搏鱼 的第一阶段,顶住它的第一波冲刺。

我记得有一次在南海的某个深场,目标鱼是 大鰤鱼 (Yellowtail)。那天的流水很好,我用慢摇的手法,在水下120米处搜索。一个清晰的触底信号后,我提竿抽了三下,就在铁板下落的瞬间,一个蛮横的口来了。那力量,直接把我从坐着的钓箱上拽了起来,半个身子都探出了船舷。竿子弯成了C字,我死死顶住,感觉手臂的肌肉都在燃烧。

那家伙力气太大了,第一波就要线就要了将近五十米。我能感觉到它在水下疯狂地摇头、冲撞,试图钻进礁石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竿身的角度,利用腰力去和它周旋,一下,一下地 控线。它冲,我适当松一点刹车,让它泄力;它一停,我立刻发力上扬,同时疯狂收线。这个过程,持续了快二十分钟。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又咸又涩,但我连擦一下的工夫都没有。

最后,当它终于被我拉到水面,那银白色的巨大身影在阳光下翻滚时,整条船都沸腾了。一条接近一米五的 大鰤鱼,像一根鱼雷。把它拖上甲板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瘫了,手臂抖得像筛糠,但心里那种满足感,那种征服的快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当然,海钓不总是这么热血沸腾。更多的时候是漫长的等待,是面对空军的失落,是被海浪晃到呕吐的狼狈,是眼看到手的鱼“切线”跑掉的懊悔。但这就是海钓。大海用它的慷慨犒劳你的坚持,也用它的无情教会你谦卑。

为了让新手朋友更直观地理解,我把我常用的几套针对性配置列个表吧,算是我的一点私货分享。

目标鱼种 推荐竿型 轮子型号 主线 (PE) 前导线 (磅) 核心钓法/铁板类型
近海石斑/红甘 Jigging竿 M/MH调 纺车轮 6000-8000型 PE#3 – #4 50lb – 80lb 快速抽停 / 60-150g 对称型铁板
深场大鰤鱼/GT Slow Jigging竿 (150-300g) 鼓轮 (如 OCEA JIGGER) PE#4 – #6 80lb – 120lb 慢摇 (Slow Pitch) / 180-300g 非对称铁板
金枪鱼 (Tuna) Popping竿 / GT竿 纺车轮 14000-20000型 PE#8 – #10 150lb – 200lb 水面系Popper/Pencil 抛投 后快速抽动

这张表只是个起点,真正的精髓,永远是在一次次出海中,根据当天的水色、流速、鱼的活性,不断微调、尝试、总结出来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圣经。

傍晚,收竿返航。落日把海面染成一片橘红色的油彩。我通常会点上一支烟,什么也不想,就看着远处模糊的海岸线。船舷边挂着今天的渔获,身上是洗不掉的鱼腥和盐分,身体疲惫不堪,但精神却异常的饱满和宁静。

对我来说,海钓的终极意义,或许不是冰箱里塞满多少鱼,也不是在朋友圈炫耀多大的尺寸。而是每一次,当你站在摇晃的甲板上,面对着这一片无垠的深蓝,你感受到的那种渺小与敬畏,以及当中鱼信号传来时,那种与未知生命通过一根细线连接起来的、最原始的搏斗与交流。那感觉,会上瘾。

向晚怎么海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