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海钓到底怎么玩?这问题太大,跟问“怎么活”一样。你站在防波堤上甩根远投竿挂条沙蚕,是海钓;开着快艇到外海,用电绞拖着几公斤的铁板去三百米水深抽红甘,那也是海钓。但如果你问我,海钓的魂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读懂你想去的那片海,然后用你的方式,跟它里面的家伙们玩一场公平的、心跳加速的游戏。
对我来说,这场游戏的最佳道具,就是一套岸抛路亚装备。别跟我提那些重炮沉底或者筏钓,我总觉得少了一点人鱼直接对话的干脆。我喜欢那种全身力量瞬间爆发,将一枚拟饵精准砸向几十米外一个浪花翻滚的标点的快感。那一刻,人、竿、线、饵,合而为一,像个准备出鞘的刺客。
我的老伙计,是一支G-CRAFT Monster Surf 1072。说它“老”,其实也就用了三四年,但在咸湿的海风里,它手柄的软木已经有了我的掌纹,导环上也留下了无数次和PE线摩擦的印记。为什么是它?因为它够“贼”。竿尖敏感到能清晰传递出拟饵在水下每一个细微的摆动,甚至能感觉到它擦过一颗水下暗礁的光滑还是粗糙。但当鱼讯传来,你猛力扬竿的瞬间,它的腰身又能瞬间挺直,把那枚BKK三本钩死死地钉进鱼嘴里。这种从极柔到极刚的转换,是廉价竿子给不了的“灵魂”。
配它的轮子,是雷打不动的Shimano Stella SW 4000XG。别嫌贵,当你搏上一条像样的海鲈,听着它那绵密又坚决的刹车力一点点消耗鱼的体力,发出那种“吱吱”的悦耳尖叫时,你就会明白,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线组我基本固定,主线用Varivas Avani Casting PE Max Power X8的1.5号,前导则是Seaguar Grandmax FX的30磅碳素前导线。这个搭配,兼顾了抛投的顺滑和足够的抗磨性,尤其是在礁石区,前导线就是你的最后一道保险。
有了家伙,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开始——读懂潮水。新手总喜欢问哪个钓点好,而老手只会问,今天几点涨潮,几点退潮。潮水是海的呼吸,是鱼群的饭点铃。我个人的黄金时间,永远是“涨停退二”和“返涨”这两个窗口。也就是满潮前后,以及刚开始涨潮的那一小段时间。这时候水流开始加速或变缓,搅动起底部的浮游生物,小鱼小虾开始活跃,那些躲在暗处的大物也就跟着出动了。看潮汐表,是我每次出钓前雷打不动的功课,比看天气预报还重要。风向和浪高?那决定了我今天的心情和安全,而潮水,决定了我的鱼获。
到了钓点,别急着抛竿。先花十分钟,像个猎人一样观察。看哪里有流沟,哪里有回流区。水流交汇的地方,通常是鱼的必经之路和埋伏点。礁石边泛起的白色浪花,下面可能就藏着一条等待伏击的石斑。远处的鸟群如果突然俯冲,那水下百分之百有炸水的鱼群。这些都是大海给你的信号,比任何探鱼器都管用。
我的饵盒里东西不多,但每一样都是身经百战。
| 拟饵类型 | 适用场景 | 操作要点 | 目标鱼种 |
|---|---|---|---|
| 铁板 (Jig) | 深水、强流、需要极致远投时 | 快速抽停(Fast Jigging)、平收、跳底 | 海狼 (Barracuda), 马鲛 (Mackerel), 牛港 (GT) |
| 米诺 (Minnow) | 浅滩、礁石区、夜晚、水流平缓 | 匀速回收、时不时抽一下(Twitch) | 海鲈 (Seabass), 红友 (Mangrove Jack) |
| 波趴 (Popper) | 水面平静的清晨黄昏、寻找攻击性鱼种 | 节奏性地抽竿,让饵在水面制造“嘭、嘭”的水花和声响 | 牛港 (GT), 海狼, 大体型马鲛 |
| VIB (Vibration) | 全泳层搜索、风大时 | 快速回收,感受饵的震动,偶尔停顿让其下沉 | 几乎所有掠食性鱼类 |
我最迷恋的,是操控波趴。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海面像一面镜子。我换上那枚珍藏的TACKLE HOUSE K-TEN BKRP140,用尽全力抛向远方。当它落水的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我压低竿尖,手腕猛地一抽,它便在水面“噗”地一声,炸开一朵巨大的水花。一下,两下……就在第三下,毫无征兆地,我脚下的这片“镜子”被一个巨大的黑影从下方猛然击碎!“轰!”的一声巨响,水花四溅,手里的竿子瞬间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拉成一个满弓!轮子开始疯狂出线,那声音比任何交响乐都动听。那一刻,你脑子里什么都不会想,只有最原始的、和对手角力的本能。
搏鱼的过程,不是蛮力对抗。你得学会“让”。当鱼发力冲刺时,你要稳住竿子,靠泄力装置消耗它的体力;当它力竭停顿时,你就要立刻控线、收线,不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竿身始终要和鱼线保持一个角度,利用竿子的弹性去化解它的每一次冲撞和甩头。尤其是在岸边,当鱼被拉到近处,看到人影后,它会做出最后的疯狂。多少次,大鱼就是在脚边洗鳃、钻礁,最后切线跑掉。那份懊悔,能让你捶胸顿足好几天。
我记得有一次在东海岸的一个岬角,天黑透了,我用一枚缓沉的米诺,贴着礁石边慢慢搜索。突然,一个沉重而缓慢的“嗒”声,竿尖微微一点。我下意识扬竿,感觉像是挂到了地球!但随即,“地球”开始缓慢而坚定地移动。我知道,中大家伙了。那绝对不是海鲈的疯狂甩头,也不是牛港的野蛮冲撞,而是一种沉稳、不容置疑的力量。我跟它僵持了大概二十分钟,它不动,我也不动,只能感觉到它在水下缓缓摇头。最后,它一个转身,猛地朝礁石区深处扎去。我的30磅前导在锋利的礁石上,就像一根棉线,只听“嘣”的一声脆响,手上瞬间一轻。
我坐在礁石上,没开灯,听着海浪,点了根烟。没看到它,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它的力量,它的从容,已经印在了我的脑子里。这大概就是海钓最迷人的地方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会遇到什么,每一次抛投都充满了未知和期待。你是在和整个大海对话,而鱼,只是大海派来的信使。
所以,“怎么海钓呢?”。先从敬畏这片蓝色的水开始吧。去学着看懂它的脸色(潮汐、风浪),去准备一套你信得过的、能与你心意相通的装备,然后,带上耐心,一次又一次地把你的希望抛向远方。别怕空军,别怕跑鱼。当你不再只为渔获而出发,当你开始享受海风的咸腥、浪涛的吟唱、以及和那水下未知对手每一次的斗智斗勇时,你就真正懂了。
竿子放下,人就静了。这可能才是海钓,真正给你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