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怎么给海钓摄影,这问题问出来,就有点外行。你真到了海上,尤其是碰上鱼口好的时候,手里攥着的是百克以上的铁板,还是紧握着搏牛港的GT竿,脑子里想的是水下二十米的那道流,还是下一竿要不要换个粉色的POPPING,哪还有闲心去想什么光圈快门?相机?那玩意儿很多时候就是个累赘。
但话又说回来,玩了这么多年,要是没留下几张能吹牛的照片,没几段视频能让自己在漫长的禁渔期里反复回味,那这鱼钓的,总觉得少点什么。所以,摄影这事,不是为了拍给别人看的,是给你自己,给未来的你,留下一份证据,一份关于你和那条鱼,你和那片海的战斗檄文。
忘掉那些摄影教程里的条条框框。海上不是影棚,你面对的不是温顺的模特,而是拼了命要回到深蓝里去的对手。你的第一个原则,也是唯一的原则:不影响搏鱼。我见过太多新手,中鱼了,第一反应不是控线,不是调整泄力,而是手忙脚乱地去摸口袋里的手机,或者去开运动相机。结果呢?要么切线跑鱼,要么姿势变形,竿子没顶住,最后鱼跑了,啥也没拍到,只留下一船人的嘲笑。
所以,我的装备选择,从来都是从“不碍事”出发。脖子上挂个单反?算了吧,一个浪打过来,没把你人拍下船就不错了,相机早就废了。我最常用的,就是一个皮实耐操的运动相机,比如GoPro。用胸带固定在胸前,或者用头带绑在头上,开个广角,录就完了。你甚至会忘了它的存在,而它却能最真实地记录下你从抛投、抽饵,到中鱼瞬间的那个暴力顿挫,再到你咬牙切齒、汗流浹背的整个搏鱼过程。那画面也许会晃动,也许会沾上水珠,但这才是真实的,比任何摆拍都有力量。
当然,如果你非要追求画质,想拍出那种鱼鳞在阳光下闪着钻石光芒的“大片”,那得有队友。一个懂你,也懂鱼的队友。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抓拍你扬竿时那根DAIWA SALTIGA竿梢瞬间弯下的弧度,知道什么时候该对焦你那只正在疯狂出线的SHIMANO STELLA SW 8000HG,更知道在鱼刚出水、最鲜活的那一刻,从什么角度能拍出它最雄壮的体态。这种默契,比任何昂贵的相机都重要。
拍什么?这才是核心。别总盯着那条鱼。鱼是结果,但不是全部。
你应该拍那凌晨四点,还挂着残月的码头。空气里混着柴油味和咸腥的海风,钓友们哈着白气,检查着自己的PE线和前导线,脸上写满了期待。那是故事的开始。
你应该拍那太阳从海平面喷薄而出的瞬间。整个世界从靛蓝变成金橘,光线给你的竿子、轮子、甚至你脸上的皱纹都镶上了一层金边。那光线下,抛出的每一竿都带着希望。
你应该拍浪。拍它怎么撞上礁石钓点,碎成千万朵白花。通过浪,你能读懂潮水的走向。照片能定格这一刻,让你回去后还能复盘,为什么那个浪脚下,就藏着一尾凶猛的海狼。
你应该拍你的装备。那只伤痕累累的Maria RAPIDO F160铅笔,上面布满了牙印,每一个印记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攻击。那只被海水腐蚀得略显斑驳的轮子,它陪你战斗过多少个回合,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些细节,比单纯的渔获照片更有故事感。
然后才是鱼。鱼怎么拍?别傻乎乎地举在胸前,像领奖状一样。你要展现的是它的生命力。
| 拍摄场景 | 核心要点 | 个人“秘诀” |
|---|---|---|
| 鱼刚出水 | 抓拍第一时间的挣扎,水花四溅,鳞光闪闪。 | 使用高速连拍,后期挑选最动感的一张。重点是展现“野性”,而不是“死物”。 |
| 人鱼合影 | 俯身,或者半蹲,让身体的姿态与鱼形成互动,而不是单纯的“持有”。 | 视线不要看镜头,看着鱼。眼神里要有对它的尊重,一种征服后的凝视。这会让你和鱼看起来像两个对手,而不是猎人和猎物。 |
| 释放瞬间 | 记录鱼尾有力地一甩,重新潜入蔚蓝的画面。 | 焦点对在鱼身上,让它带着水花消失在画面里。这比任何一张死鱼的照片都有格调,也体现了钓鱼人的精神。 |
我最难忘的一次拍摄经历,是在南油。那天下午,天气闷得像个蒸笼,我们追着鸟群找金枪,整整四个小时,一无所获。船上所有人都有些蔫了,我靠在船舷边,百无聊赖地用相机录着海面。就在这时,离我们不远的海面突然“炸”了,成百上千的饵鱼像被煮开了一样跳出水面,下面就是黑压压的金枪群。
我几乎是本能地抓起身边那根插着200克小林铁板的竿子,用尽全力抛投出去。铁板刚落水,还没开始抽,竿子就猛地被拽成一个接近极限的U形,PE8号线像被火燎了一样“嘶嘶”地往外冲!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搏斗的本能。胸前的GoPro开着,但我完全忘了。我只知道,这辈子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拉力,感觉整个人都要被拖下水。
那场战斗持续了多久,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胳膊酸得抬不起来,腰也快断了。最后,当那条接近我半个人高的黄鳍金枪被拖上甲板时,我一屁股瘫坐在地上,连笑的力气都没有。
晚上回到船舱,我才想起去看录像。画面晃得一塌糊涂,全是我的粗喘和船老大在一旁大喊“顶住!顶住!”的吼声。但是,当看到线轮疯狂旋转的特写,看到竿身在巨大拉力下发出的呻吟,看到我自己咬紧牙关、青筋暴起的脸,我感觉又重新经历了一遍那场搏斗。最精彩的不是最后把鱼拖上来的画面,而是其中一个镜头:我的脸在前景,因为剧烈运动而有些模糊,但背景里的海平面,却因为夕阳的映照,呈现出一种奇异而平静的血红色。
那一刻我明白了,海钓摄影,拍的根本不是鱼,是人与海的一种关系。是你用尽全身力气,与一个来自深渊的力量进行的一场对话。你的相机,要记录的不是答案,而是对话本身。所以,别再问怎么拍了。带上你的竿,出海去。当你真正爱上这种感觉,爱上那种不确定性,爱上每一次心跳加速的瞬间,你就知道,你的镜头应该对准哪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