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我,沙滩上钓鱼,钩子怎么绑才对?问这话的,多半是刚下了新竿子,对着一盘亮晶晶的鱼钩和一卷鱼线犯迷糊的新手。我每次都想笑,这问题问得太大,也太小。说它小,因为绑钩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结,熟练了,闭着眼睛都能绑;说它大,因为这根钩子背后,是你对这片沙滩、这片海,以及你想要钓的鱼,全部的理解。
对我来说,沙滩远投,钩子就认伊势尼,别的都是花里胡哨。尤其是带倒刺、钩条粗壮的12号到14号伊势尼,黑色的,在水下不反光,看着就那么一股子踏实劲儿。这钩型,钩门宽,中鱼深,一旦刺进去,除非断线,否则鱼想吐钩跑掉,门儿都没有。有些年轻人喜欢用什么千又、丸世,说钩条细好入口,那是钓小鱼的思路。咱们站在沙滩上,把饵甩出七八十米远,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偶遇那条出来巡边的大家伙吗?一条半斤的黑鲷,或者一条斤把重的黄姑鱼,甚至是一条几斤重的鲈鱼,你用细条钩去碰,跑鱼的概率能让你把新买的竿子都给撅了。
绑钩的结,我只信一个,我们这边叫改良版外绕结。简单,牢固,而且不伤线。具体怎么绑?子线穿过钩眼,留出个十来公分,在钩柄旁边绕个圈,然后线头压着主线和钩柄,紧紧地绕个七八圈,最后从刚才留的那个圈里穿回去,沾点口水,慢慢拉紧。拉的时候两头都要用力,确保线结收得又紧又齐。最后剪掉多余的线头,留个一两毫米就行。为什么非要沾口水?傻小子,干拉摩擦生热,5号碳线再耐磨也给你烧伤了,看着没事,真上了大鱼,一发力,就从这儿跟你说再见。
绑好一个钩子,只是开始。真正的学问,在钓组的搭配上。我极度不推荐新手上来就用串钩,三四个钩子挂一串,看着是增加了中鱼机会,实际上呢?风一吹,浪一打,抛投出去就成了个风筝,落点偏得离谱不说,水下还容易缠绕、挂底。更重要的是,多钩的钓组信号传递迟钝,很多小鱼的轻微触碰你根本感觉不到,等你有感觉了,饵早就被啃光了。
我的万能钓组,就是一副简单的子母钩。用同一根5号碳线,先绑好下面的主钩,比如一个14号伊势尼,然后在这根子线上方大概十五公分处,再用同样的方法,直接在线上绑一个稍小一点的12号伊势尼,让它自然地支棱出来。这样,一个钩子挂大饵,守大鱼;另一个小钩挂小饵,兼顾小鱼,还能起到诱鱼的作用。整个子线长度控制在四十到六十公分,足够自然,又不至于在抛投时和主线缠成一团麻花。
这个钓组怎么和主线连接?一个牢靠的八字环,连接主线和子线。八字环上面,是我的核心部件:一个活动的诱鱼天平。铅坠就挂在天平延伸出去的那一端。我偏爱用120克的水滴形远投铅,风不大的时候换成100克。这样的组合,重心稳定,风阻小,能让你用尽我那根老伙计 DAIWA 的老款 Surf Basia 405 的腰力,把钓组像炮弹一样砸向远处的标点。
| 钓组配置方案 | 目标鱼种 | 推荐钓饵 | 适用场景 | 个人点评 |
|---|---|---|---|---|
| 单钩通心坠钓组 | 大型黑鲷、鲈鱼 | 活虾、大沙蚕、小螃蟹 | 流速较缓、地形复杂防挂底 | 最简单也最直接,信号传递最灵敏,适合高手“抓口”。 |
| 子母钩天平钓组 | 黑鲷、黄姑鱼、沙尖 | 沙蚕、虾仁 | 通用性最强,远投性能好 | 我个人的最爱,大小兼顾,诱鱼效果一流,是沙滩万金油。 |
| 三本串钩钓组 | 沙尖、小黄鱼群 | 小段沙蚕 | 鱼口密集、抢食疯狂时 | 纯粹为了上鱼量,搏大物的乐趣几乎没有,容易缠绕。 |
| 浮游矶钓阿波钓组 | 黑毛、黑鲷(近岸) | 南极虾、面饵 | 礁石与沙滩结合部 | 这是另一个体系了,技术要求高,玩的是细腻和控线。 |
有了这套装备,你就站在了和我一样的起跑线上。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对这片海的阅读能力。你得学会读懂潮水。死潮、静流的时候,鱼不开口,你绑再好的钩子也没用。最好的时机永远是“涨八分,落两分”,就是潮水涨到快满和刚刚开始退潮的那段时间,水流开始涌动,把深水的食物带到近岸,鱼也跟着过来觅食。
你还要用眼睛去找钓点。一片平坦的沙滩?那是游客去的地方。我们要找的是有变化的地方。远处海面有一长条颜色更深的水域,那下面很可能是一道沙沟;海浪拍过来,在某个地方持续泛起更大的白色浪花,那下面可能有暗礁或者沙坝。这些地方,都是鱼的“食堂”和“高速公路”。你的每一次抛投,都应该精准地落在这些结构旁边。
记得去年秋天一个傍晚,就在那片老钓点,月亮刚露个头。我用一整只大沙蚕挂在我的子母钩上,奋力一竿打出去,铅坠带着线呼啸着飞向那道我熟悉的沙沟边缘。竿子插好,我点了根烟,眼睛死死盯着竿尖上那个小小的夜光棒。海风不大,带着一股特有的咸腥味,浪花“哗啦啦”地匀速拍打着沙滩。
突然,竿尖那个绿色的小光点,毫无征兆地、极其沉稳地往下一弯,没回来!不是小鱼那种啄食的碎点头,就是一个猛烈的“闷口”!我烟头一扔,一个箭步冲上去握住鱼竿,手腕向后一抖,扬竿!瞬间,一股巨大的、蛮横的力量从竿梢传了过来,我那根 405 的竿子直接被拉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满月!Shimano 的 Ultegra 远投轮开始疯狂出线,发出那种钓鱼人最爱也最怕的“吱吱”尖叫声。
我知道,这绝对是条像样的家伙。我立刻半蹲下身子,把竿尾顶在腰上,压低重心,开始跟它搏鱼。它往外冲,我就顺着力道稍微松点泄力;它一停,我立马摇轮收线,一寸一寸地往回争夺主导权。线绷得像琴弦,我能感觉到它在水下摇头摆尾的挣扎,每一次发力都通过鱼线、鱼竿,清晰地传递到我每一个神经末梢。那几分钟,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我和水下那个未知的对手,还有耳边呼啸的风声和海浪声。
最后,当一个黑乎乎的、宽厚的影子在浪花里被顶上沙滩时,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是一条接近三斤的大黑鲷,体型完美,背鳍张开像一把黑色的扇子,嘴唇厚实,我那枚14号伊势尼死死地挂在它的上颚,位置堪称完美。解钩的时候我看了看那个线结,在经历了这么一番折腾后,依然收得紧紧的,没有丝毫松动或者磨损的痕迹。
那一刻,所有的等待、所有的技巧、所有的经验,都浓缩在了这条鱼和那个小小的线结上。所以,别再问我怎么绑钩了。去海边,去感受风,去看浪,去想象水下的世界。然后,用你的手,绑一个你认为最结实、最靠谱的钩子。当你把浸透了你全部心血和理解的钓组抛向大海时,大海,才会给你真正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