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磯釣久了,手里的竿子就像是自己长出来的一截骨头,尤其是那支跟了我快十年的 Gamakatsu 枯冴 1.2号,竿稍的每一次轻微颤动,是挑逗还是实口,闭着眼我都能感觉出来。很多人问我,黑鲷这鱼,到底怎么搞?这鱼精得跟鬼似的,尤其是在那些被钓烂了的近海场子,它们见过的好饵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想钓它,光有装备不行,你得懂它,得和它用同一种语言交流。
我的语言,就是那套磨合了无数个日夜的线组。主线我万年不变用 Varivas 的2.5号半浮水尼龙线,这线切水性刚刚好,风一大,压点水就能稳住,不像全浮水线那样在水面画大圈。轮子必须是 手刹轮,我用的是 Shimano BB-X Hyper Force,没这玩意儿,跟黑鲷在礁石堆里周旋,你就是自断一臂。手刹的精髓在于“送”,而不是“放”,是你在主导整个 搏鱼 过程,是你在零点几秒内决定给它半米线还是强行把它从桩子边上顶回来。那种指尖控制着鱼的生死的感觉,普通纺车轮给不了。
子线才是整套系统里最需要动脑子的地方。很多人图省事,一根 1.5号碳线 钓一天。错了,大错特错。读懂潮水 和水色,比你用多贵的线都重要。水清、流缓,尤其是在那种平潮前后,鱼的警惕性最高,我甚至会把子线换到 1.0号,用两段式接法,中间加一颗极小的咬铅来抵消子线在水流里的摆动。反之,水浑、流急,特别是在开闸放水的码头或者桥墩下,我会毫不犹豫地上到 2.0号 甚至 2.5号,这时候结实、耐磨是第一要务,鱼在乱流里抢食,根本没空去仔细看你的线。
| 钓场环境 | 建议子线号数 (碳线) | 关键考量 |
|---|---|---|
| 内湾平静、水色清澈 | 0.8号 – 1.2号 | 隐蔽性优先,追求自然漂荡 |
| 礁石区、有轻微流 | 1.5号 – 1.7号 | 平衡隐蔽性与耐磨性 |
| 桥墩、强流、水色浑 | 2.0号 – 2.5号 | 耐磨、强度优先,防止秒切 |
| 深水蚝排、养殖筏 | 1.7号 – 2.0号 | 需快速将鱼拉离障碍物 |
至于饵,南极虾是万能的,但怎么挂,讲究就多了。我最爱用的一招,是“藏头露尾”。用 Gamakatsu 的千又钩2号,从虾的尾部第二节穿入,钩尖微微露出虾头下方一点点,虾枪一定要留着。这样挂出来的虾,在水里会随着暗流微微摆动,姿态极其自然,就像一只垂死的虾在做最后的挣扎。那些老奸巨猾的 黑鲷,就吃这一套。诱饵,也就是我们说的“A-Sa”,更是灵魂。我不信那些商品饵的吹嘘,我的配方很简单:一大块南极虾砖,配上半包丸九的 V9 增加雾化,再来一包比重大的麦麸或者专用鲷类颗粒压底。关键在于打窝的节奏,绝不能天女散花一样乱撒。选定一个标点,比如一块水下暗礁的背流面,就得像个精准的炮手一样,一勺一勺,持续不断地往那里打。你要在水下制造一个“食物带”,让你的钓饵混在其中,顺着流,送到鱼的嘴边。
记得有一次在珠海一个废弃的蚝排下,那天是死流,水面平静得像块镜子。所有人都觉得没口,意兴阑珊。我换上了最细的 0.8号子线 和一支超灵敏的 0号阿波,钓组调到悬浮,只靠一颗 G7 的咬铅带着那只精心挂好的 南极虾 缓缓下沉。我没打窝,只是每隔几分钟,用手捏碎三五只虾,轻轻丢在阿波旁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海风带着一股蚝壳特有的腥咸味,吹得人有点犯困。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那颗在水面纹丝不动的阿波,突然极轻微地、几乎无法察觉地顿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坚定地沉了下去。不是那种被小鱼啄食的快速抖动,而是一种不容置疑的“闷”劲儿。我没急着 扬竿,屏住呼吸,手轻轻搭在 手刹 的扳机上,心里默数:一、二、三!手腕一抖,竿子瞬间传来一股沉重而倔强的力量,不是狂奔,而是在水下“摇头晃脑”,想往蚝排的柱子里钻。
来了!就是它!我立刻打开手刹,竿子前送,卸掉它第一波的冲力,同时身体后仰,用竿子的腰力把它往外“请”。它一头扎,我手刹一松;它一回头,我立马收紧,半点机会都不给。那根 枯冴 的竿身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线轮发出“吱吱”的悲鸣,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鱼线摩擦过水下蚝壳的粗糙感。肾上腺素飙升,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和水下那个对手的角力。几个回合下来,它终于没劲了,一抹银黑色的身影被我慢慢拉出水面,在夕阳下闪着金属般的光泽。那是一条体型完美的斤级 黑鲷,漂亮的背鳍张开,像个骄傲的武士。
很多人迷恋路亚的暴力美学,一个完美的 抛投,一次凶狠的炸水。但我不一样,我迷恋磯釣这种在静默中等待,在细微处发现,在缠斗中智取的全过程。这不仅仅是钓鱼,这是和大海、和这尾活了几十年的生灵的一场对话。你得放下焦躁,学会倾听。听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那是告诉你潮水涨到了哪里;闻空气里海腥味的浓度,那是告诉你水里的微生物是否活跃;看水面上流带的走向,那是告诉你食物会飘向何方。
钓 黑鲷,钓到最后,其实钓的是一份对细节的偏执和对自然的敬畏。装备可以买最好的,但那份对水下世界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只能靠一次次出海,一次次空军,一次次在跑鱼的懊恼中积累起来。所以,别再问我怎么卖黑鲷了,这鱼,你得用时间和耐心去“盘”,用脑子去“换”。当你能从一个不起眼的旋涡里,读出下面可能藏着一条正在觅食的大家伙时,你就出师了。
潮水不等人,下个大潮,老地方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