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问我,老张,你出海钓鱼,怎么老是带那么多虾,活的死的,大的小的,折腾不折腾?我听了就想笑,这问题,就像问一个厨子为什么厨房里要有盐有糖还有醋。这玩意儿,门道深着呢。对于我们这些在海边泡大,闻着咸腥味才能睡踏实的人来说,虾,那不是鱼饵,那是跟鱼对话的语言。你语言都不通,还指望鱼搭理你?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活虾。我跟你讲,只要条件允许,活虾永远是第一选择,没有之一。那股子鲜活劲儿,是任何死饵都模仿不来的。在水里那两条长须子一探一探,小腿儿一划一划,尾巴“啪”地一下弹出去……那不是游泳,那是对底下所有掠食者的公开挑衅。一条饥肠辘辘的黑鲷,或者一条在礁石缝里打盹的石斑,看见这种送上门来的“活点心”,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就是一口。
可活虾怎么挑?你别去菜市场买那种半死不活、蔫头耷脑的。要去就去渔具店或者码头上专门卖活饵的船家那里。我选虾,就一个标准:通体透明,虾壳发青发亮,拿在手里能把你的手心弹得生疼。那种身体发白、虾头开始泛红的,就算还动弹,那也是强弩之末,下了水没两下就歇菜了,纯属浪费表情。养虾也关键,我那只跟了我快十年的养虾箱,配上一个劲儿够足的充电增氧泵,是我的心头肉。记住,从店家桶里捞虾到自己箱里,千万别图省事直接倒。温差是活虾最大的杀手。我都是先舀半箱店里的原水,到钓点再慢慢兑海水,让它们有个适应过程。这几分钟的耐心,能让你一天的渔获都上一个台阶。
当然,不是每次出海都有条件用活虾。比如打重窝、远投,或者去一些浪大流急的地方,冻虾就派上用场了。但冻虾跟冻虾,差别可就大了。你超市里买的那种冻成一坨冰砖,解冻后软趴趴、滴滴答答淌黑水的,我劝你直接扔了喂猫,拿去钓鱼纯属给自己添堵。你要找的是那种“船冻”的青虾或基围虾。这种虾是在捕捞船上直接活体速冻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鲜度。好的船冻虾,解冻后虾身依然饱满有弹性,虾头和虾身连接紧密,闻起来是一股纯粹的鲜腥味,而不是腐败的臭味。
我有个秘诀,处理冻虾。提前一晚拿出来,放在保鲜层自然解冻。千万别用水泡,更别用热水冲!那会把虾肉里最宝贵的“鲜味汁”全给泡没了。解冻后,我会用厨房纸把虾身的水分吸干,然后撒上一层薄薄的盐,再加一点点虾油或者鱼精,装在密封袋里。这样处理过的冻虾,韧性更好,不易掉落,而且在水下的“集鱼”效果会翻倍。
挑好了虾,怎么挂钩又是一门大学问。这直接决定了你的饵在水下的姿态和存活时间。新手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一钩子从虾脑直接戳穿,那虾下水前就一命呜呼了。我常用的挂法有三种:
-
挂虾枪:这是我用活虾时的首选。用钩尖从虾头最前端那个硬硬的“枪”下面,水平地穿过去,只穿透一层硬壳。这样完全不伤及内脏,虾能在水下活蹦乱跳很久,诱鱼效果一级棒。对付鲈鱼这种喜欢追逐活物的家伙,这招是绝杀。
-
挂虾尾:从虾尾的最后一节,由下往上穿透,露出钩尖。这种挂法适合在流水平缓的地方,让虾随着水流自然地漂动。很多警惕性高的鱼,比如大个体的黄鳍鲷,对这种毫无戒备的姿态最没抵抗力。
-
剥壳挂仁:这是“死口”或者鱼情不好时的杀手锏。把虾头去掉,虾壳剥掉,只留下一段晶莹剔透的虾仁。挂钩时,从虾仁断裂的一头穿入,顺着虾身弧度把整个钩子埋进去,最后在尾部露出一点钩尖。虾仁在水里散发出的氨基酸气味,对鱼来说是无法抗拒的“大餐信号”,尤其是在水色比较浑浊的时候,效果奇佳。
我给你们理个表,什么时候用什么虾,一目了然。
| 目标鱼种 | 钓法/环境 | 推荐用虾 | 挂钩方式 | 备注 |
|---|---|---|---|---|
| 石斑鱼、海鲈鱼 | 礁石区船钓、沉底 | 大号活虾 | 挂虾枪 | 越大越好,动态是关键,要让它在水底“蹦迪” |
| 黑鲷、黄鳍鲷 | 矶钓、筏钓 | 中号活虾/船冻虾 | 挂虾尾、剥壳挂仁 | 鱼口滑时必须用虾仁,气味穿透力强 |
| 沙尖、各类小型底栖鱼 | 沙滩远投 | 小号船冻虾仁 | 分段挂钩 | 一只虾可以剪成两三段用,讲究经济实惠 |
| 真鲷 | 深场船钓 | 大号船冻虾 | 去头挂虾身 | 讲究饵的完整性和目标大小,让饵显得更扎实 |
记得有一回,我们几个老伙计开船去大青针附近的一个礁盘玩矶钓。那天天气闷,水流也乱,从早上搞到中午,大家都没什么像样的渔获。浮漂跟焊在水面上一样,一动不动。旁边的小年轻换了各种高级的南极虾砖和诱饵粉,打下去的窝料比我一天的饭量都多,结果还是白搭。
我当时用的是我那根宝贝DAIWA 的磯竿 2号 5.3米,配SHIMANO 的 BB-X 手刹轮。眼看就要空军返航,我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我打开饵料箱,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虾,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捞起一只最大最精神的,没有像往常那样挂,而是狠下心,把头拧掉,把壳全剥了,只留下最肥美的那段虾身,晶莹剔ટું,甚至能看到里面的虾线。然后,我用钩尖小心翼翼地从虾的背部穿进去,把整个 2号的千又钩 完美地藏在虾肉里,只在虾尾巴那儿留了一丁点几乎看不见的钩尖。整个钓组重新调整,加重了咬铅,让它能更快地穿过杂鱼层,直击底层。
我把这枚“重磅炸弹”轻轻荡进标点,眼睛死死盯着那枚小小的阿波。漂,在水里站定后,没有半点预兆,“倏”地一下就被整个拖进了海里,连个水花都没见着! 我下意识地一扬竿,一股根本不讲道理的蛮横力道差点把竿子从我手里拽走。来了!手刹轮“吱吱”地疯狂出线,竿身瞬间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满月。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小角色。那是一场漫长的搏鱼,我弓着腰,双腿扎稳马步,利用竿子的弹性和手刹轮的精妙配合,一寸一寸地跟水下的巨物周旋。咸涩的汗水流进眼睛里,火辣辣的,但我连擦一下的工夫都没有。
十几分钟后,那家伙终于被我耗得没了力气,一抹雄浑的黑色身影被慢慢拉出水面。是一条接近三斤的野生大黑鲷!油光锃亮的鱼鳞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般的光泽,那背鳍张开的姿态,简直就是大海的勋章。船上顿时一片惊呼,之前还在抱怨没口的小年轻,眼睛都看直了。
从那天起,我就更坚信一点:钓鱼,装备是骨架,但饵料和对鱼情的理解,才是灵魂。你给鱼吃什么,怎么让它吃,这背后是你对大海的阅读,是你经验的积累。这小小的海虾,从鲜活到冰冻,从完整到剥壳,每一种形态,都是你和鱼群之间的一次无声对话。
所以,别再问我为什么在虾身上花那么多心思了。这不叫折腾,这叫讲究。大海从不说话,但它会用鱼获来回答你所有的问题。而我的答案,就藏在那一只只被我精心挑选、认真对待的虾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