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海钓这事儿,新手最先琢磨的可能就是怎么把那玩意儿——杆子,连带着线、饵,给远远地“甩”出去。听着简单,不就是抡胳膊嘛。嘿,这里头学问大了去了,真不是使蛮力就能行的。混了这么些年,从礁石上摔过,船上晕过,线炸到想哭过,才慢慢琢磨出门道来。甩杆,可不仅仅是个动作,它是你和大海对话的第一声招呼,带着你的期望,你的判断,甚至你一早的心情。
先说家伙事儿。甩杆顺不顺,家伙事儿占一半。你指望一根软趴趴的溪流竿把个几十克的铁板丢一百米开外?做梦呢。干海钓,尤其岸边或者船上做远投,竿子得硬挺,得有腰力。我这几年顺手的老伙计是一根 2.7米的MH调 路亚竿,看着不起眼,但那腰力,跟个壮小伙儿似的,发力传递顺畅,抛个 30克到50克的铁板,轻轻松松能送出七八十米,碰到顺风,上百米也不是不可能。这调性,MH,够劲儿,搏鱼不吃亏,抛投也给力。当然,更专业的远投竿那又是另一回事,长度更长,导环更大,专攻极限距离,那种玩儿法又是另一套路。但对我这种“野”钓爱好者,这长度够灵活,从码头到矶钓,甚至小船上都能凑合。
轮子?那更是关键。纺车轮是主流,操作简单,容错率高。选海钓用的,轴承数、刹车力、缠线量都得看。我习惯用禧玛诺或者达瓦的C5000或6000型号,收线比速得上去,高齿比的收线快,搜索效率高,碰上炸口鱼能第一时间收紧虚线。泄力必须顺滑,中大鱼的时候,靠的就是它一点点磨掉鱼的力气,而不是一下卡死绷断线。有些新手怕炸线,把泄力拧得死死的,大鱼一个冲刺,结果杆子还好好的,线杯里却空了,或者直接爆竿,那真是心痛。
线组搭配也讲究。主线我基本就用PE线,2号打底,强度高,切水快,最关键是延展性几乎为零,鱼咬一口,信号立马传到手上,那叫一个“电”。前面必须接一节前导线,碳素线或者高品质的尼龙线都行,长度半米到一米五不等,看钓场环境和鱼情。为啥要前导?抗磨啊!礁石、鱼牙、甚至海里的杂物都能瞬间把脆弱的PE线刮花甚至切断。我通常用20磅到30磅的碳素前导,绑个FG或者改良双八字结,保证强度和过导环的顺滑。
甩杆这个动作本身,真不是抡圆了胳膊往外扔铅球。它是全身协调发力的过程。你看那些玩儿远投比赛的,那动作跟艺术似的。咱们野钓不用那么极致,但基本功得有。首先,握杆姿势,食指或者中指压住线,打开线杯。然后,饵或者铅坠吊在杆尖下面大概30到50公分。重点来了:不是光靠胳膊抡!是利用竿子的弹性。后摆蓄力,身体带着胳膊,像挥鞭子一样,瞬间加速,在最高点或者你觉得力量最顺畅的点,手指松开线!这个“松开线”的时机,太早了,饵会往天上飞;太晚了,变吊钟,直接砸地上。全靠手感,得练。
抛投出去之后,也不是就完了。饵入水瞬间,要立刻用食指轻压线杯边缘,或者快速合上线杯,然后绷紧线组。这叫 “控线”。尤其风大的时候,不控线,风线会拉出一个大大的弧度,饵在水下什么状态你完全不知道,鱼咬了你也感知不到。压水线也很重要,让主线尽快沉入水中,减少风和水流的影响。
不同的拟饵,甩出去感觉和手法也不一样。像米诺、波趴这类带舌板或者杯面的,空气动力学好点,抛投相对稳定。但铁板这种重心靠前的,不掌握好发力,容易“打转”,影响距离和落点。软饵加上铅头钩,风大的时候更是愁人,轻飘飘的,抛不远,落点也难控制。所以,选择饵料,除了考虑鱼情、泳层,还得琢磨琢磨你这套装备能不能把它有效率地甩出去。
别光盯着远。海钓,尤其矶钓或者码头边,有时候鱼就在脚边不远处的障碍物旁。精准 “标点抛投” 比一味求远重要得多。看到水面某个突出的礁石边,或者水下隐约可见的结构,甚至是一片水色不同的区域,你得能把饵准确地丢到那个位置,误差不能太大。这需要反复练习,找到你的抛投弧度、发力习惯,然后就是大量的实战校准。风速、风向、甚至是旁边的钓友,都可能影响你的抛投角度和力量。
环境这东西,是海钓甩杆永远的挑战。风!刮风天抛投,那真是煎熬。顺风还好点,能借力,但如果风是斜的,或者逆风,那就头大了。逆风抛铁板?那感觉就像往墙上扔棉花糖,根本出不去。风大时,我宁可采取 低角度的侧抛,让饵贴着水面或者较低的高度飞出去,减少风阻。但这种抛法对技术要求高,一不小心就可能炸线,或者“打水漂”,把饵砸水里。浪!浪大的时候,站在礁石上晃晃悠悠,抛投站都站不稳,更别提发力了。潮汐! 看懂潮水 是海钓的基本功。涨潮、落潮,不同时段的水流速度和方向都不一样。流急的时候,抛投出去的线组很快就被带偏,饵的泳姿全乱套。这时候就得考虑增加铅重,或者调整抛投角度,甚至换个钓法。
说起来 炸线 这事儿,真是每个钓鱼人的噩梦。特别是PE线,一旦炸了,那一团乱麻,解开它能让你怀疑人生。炸线原因很多:轮子刹车没调好、线杯缠线不均匀、手指松线时机不对、抛投过程中突然遇风切线、线杯有伤…我刚开始学路亚那会儿,几乎抛十杆炸一次,那段时间线组耗费巨大,回家看到炸掉的线团儿就脑仁疼。后来慢慢摸索,调整发力,匀速收线让线均匀缠绕在线杯上,注意检查线杯边缘是否有毛刺,才好多了。但说实话,到现在,碰到状态不好或者风大硬怼的时候,偶尔还是会炸,没办法,这就是PE线的“脾气”。
抛投顺畅了,才能谈后面的 控饵、感知鱼讯、扬竿、搏鱼。一个成功的抛投,把你的饵精确地送到了可能有鱼的标点,并且线组状态良好,这是你成功了一半。饵下去后的操作,比如 抽、晃、匀收、快收、慢收,都是建立在抛投到位的基础上。而鱼咬钩时传来的那股力量,或是轻轻的点动,或是突然被什么拽住的 强烈顿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迅速有力地扬竿刺穿鱼嘴,然后进入惊心动魄的 搏鱼 阶段,感受 鱼竿弯弓 的弧度,听着 轮子泄力 “吱吱”唱歌,那感觉,是真上头!
我记得有一次,在惠州一个礁盘边上,风不算大,但暗流涌动。我看准一个离岸大概七八十米的水流交汇处,那地方水色有点浑,感觉有戏。用一支 3米的远投专用路亚竿,配5000型轮,主线2.5号PE,前导40磅碳素,挂了个40克的后重心铁板。深吸一口气,调整站姿,感觉风向,发力!铁板像出膛的炮弹一样飞出去,落点就在我预判的那个位置,误差不超过两米。铁板到底,提拉两下,正准备做第二次动作,突然,一股巨力从水下传来!竿子瞬间大弯弓,轮子拼命往外吐线。中鱼了! 那力量,绝对不是小鱼。凭经验判断,可能是条不小的 马鲛 或者 小金枪。搏了七八分钟,这家伙几次试图往礁盘里钻,都被我凭着竿子的腰力和轮子的泄力给化解了。拉到近处一看,是一条五六斤的马鲛,银光闪闪,漂亮极了。那一刻,感觉之前的无数次练习,无数次炸线,都值了。精准的抛投,是开启这一切精彩瞬间的钥匙。
别听那些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海钓这东西,灵活得很。岸边矶钓,你得学会在狭窄的空间里侧抛;船上抛,得考虑船的晃动和航向;码头抛,得小心头顶的灯杆和身后的行人。用的饵不一样,抛法可能得变;目标鱼不一样,标点和手法也不同。这都是经验,得一条条鱼钓上来,一次次在海边吃沙子,慢慢悟出来的。
有时候,风平浪静,甩杆怎么都顺,感觉自己是抛投大师。有时候,风吹得人站不稳,浪花打湿全身,饵怎么都抛不到位,就想骂娘。但这就是海钓的魅力吧。你得去适应,去对抗,去和变幻莫测的大海博弈。而这一切,都从你手中那根竿子带着饵,划破空气,飞向远方的那一刻开始。甩杆,它不仅仅是把饵送出去,它把你对鱼的渴望,对大海的敬畏,一股脑儿地抛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