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钓了一辈子的鱼,真要问“怎么卖”,这事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它里头弯弯绕绕多着呢,不单单是“找个地儿摆摊”那么简单。对我来说,卖鱼,首先得是你钓上来的那条鱼够格,够那个“货”的品相。
你得明白,不是啥鱼钓上来都能卖钱的,更不是随便一卖就值当。你想啊,风里来雨里去,油钱、饵料钱、装备的折旧,哪样不要钱?尤其是出远海,包条船一天下来万把块去了,甚至更多。你得钓到那些有市场的、够分量的、品相顶级的鱼,才能回本,甚至小赚一笔。这就要求你对目标鱼种得有深入的了解,知道它们在哪儿,什么时候咬口最猛,更重要的是,得知道怎么在 搏鱼 过程中把鱼的体力耗尽得恰到好处,出水后怎么处理,才能保证它到岸上还是活蹦乱跳或者冰鲜如初。
处理鱼,这是决定能不能卖、卖不卖得上价的第一道坎。很多人钓到鱼就扔鱼舱里,或者随便找个桶养着。那不行!尤其是那些高经济价值的鱼,比如金枪鱼、一些高档的石斑类。刚上船,第一件事不是拍照炫耀,而是 放血。找准鱼鳃下的血管,用刀快速切断,让血流干净。这个步骤太关键了,能极大地延长鱼肉的保质期,减少腥味,提升肉质。你想想,一条没放血的鱼,血淤积在肉里,颜色发黑,肉质也会受影响,这样的鱼拿去卖,识货的一眼就看出来了,直接掉价。放血后,最好马上丢到冰水混合物里,保持低温。冰块要足,得是碎冰,能完全覆盖鱼身,而且冰水混合物的效果比纯冰更好,降温快且均匀。我的船上,永远备着大号的保温箱和足够的冰,甚至有时候会带上液氮速冻一些特别珍贵的货,但这操作要求高,一般冰水就够了。
再就是 目标鱼种 的选择了。像我常去远海玩铁板(Jigging)或者大物 路亚 (Popping),目标往往是 黄鳍金枪鱼 (Yellowfin Tuna)、犬齿金枪鱼 (Dogtooth Tuna)、大GT(大鲹 (Giant Trevally))或者 马林鱼 (Marlin)。GT和马林鱼大部分时候是放流的,一来它们是顶级掠食者,对维护海洋生态重要;二来它们的食用价值相对不高,尤其是大型的。真正能卖上好价钱的,是 黄鳍金枪鱼 和某些特定海域的 犬齿金枪鱼,以及一些深海的 石斑 或 笛鲷。这些鱼肉质好,市场认可度高。像一条几十公斤的顶级黄鳍,如果处理得当,能卖出很不错的价钱。但一条三五斤的普通杂鱼,即使钓上来一百条,也卖不了几个钱,甚至跑一趟的油钱都不够。所以,你的钓鱼技术得过硬,能瞄着这些“硬货”去。
说到技术,装备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你要是打算去拼大物,指望一条岸抛竿就想搞定几十公斤的金枪鱼,那是痴人说梦。我通常用的远海装备,路亚竿会选那些腰力强、能承受大拉力的,比如 Shimano Ocea Plugger Full Throttle S83M 或者 Daiwa Saltiga Air Portable C85-8。配的纺车轮至少是 Shimano Stella SW 14000 或 Daiwa Saltiga 14000 级别的,甚至更大。主线 PE线 至少得是 8号 (PE8) 起步,拉力值能达到 100lb 甚至更高,前导线用 碳线,磅数根据目标鱼种和环境定,从 130lb 到 200lb 甚至更高都有可能。这些都是为了能快速有效地把鱼 搏 上来,减少鱼挣扎的时间,降低乳酸堆积,保证鱼肉品质。而且,强力的装备也能减少跑鱼的几率,毕竟,跑掉的鱼是卖不了一分钱的。
饵料或拟饵的选择也是门学问。路亚的话,针对金枪鱼,我常用 波扒 (Popper) 和 沉水铅笔 (Sinking Pencil)。像 Maria Loaded、Jackson Pintail Tune 这些都是我的常用款,颜色和大小会根据当天的水色、鱼的活跃度、以及是否有小鱼群在水面活动来调整。有时候鱼追水面饵不积极,就得靠沉水铅笔在水下搜索。饵钓的话,活饵是王道,小鱿鱼、活的巴浪鱼或者飞鱼,用大号的 圆底鱼钩 (Circle Hook),比如 オーナー (Owner) 互換性円形鉤,这种钩子刺中鱼嘴的几率高,不容易钩到鱼鳃或食道,对鱼的伤害小,更容易钓上活鱼或者保证鱼的完整性。
钓点也是关键。 读懂潮水 和海流是基本功。鱼往往在流速变化的地方、海底障碍物附近或者有温跃层的地方聚集。鸟群、海豚、跳跃的小鱼群,都是发现鱼情的信号。但要找到“出货”的钓点,光靠看这些还不够,得有经验的积累,甚至一些不传之秘——比如某个季节某个潮汐某个时间点,哪片海域容易出大家伙。这些都是无数次失败和摸索换来的。
假设你钓到了条品相极佳的黄鳍金枪鱼,处理得也到位,接下来就是“怎么卖”的问题了。有几个主要渠道,但各有各的道道儿:
- 码头直销: 这是最直接的方式。鱼船靠岸,岸边可能就有鱼贩子或者饭店采购的等着。你的鱼好,他们会直接出价。优点是快,省去中间环节。缺点是价格可能被压得比较低,而且只收急着要货的。竞争也激烈,其他船可能也有鱼上岸。你得有稳定合作的下家,或者你的鱼好到大家抢。
- 饭店或海鲜酒楼: 一些高档的海鲜餐厅会直接找渔民或者相熟的钓手收货。他们对鱼的品质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新鲜度、处理方式。如果你的鱼够顶级,能达到刺身级别,价格会比码头散卖高不少。但这需要你和这些餐厅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不是一两天就能搭上的线。你得主动去联系,送几条样品过去,让他们认可你的鱼的品质和稳定性。
- 鱼市场/批发市场: 把鱼送到当地的鱼类批发市场。这里客户最多,但价格波动大,受供求关系影响严重。而且鱼贩子的议价能力很强,他们会仔细检查你的鱼,挑毛病压价。如果你不是量特别大,或者没有稳定合作的档口,可能卖不上理想的价格。
- 线上销售/社交媒体: 近几年兴起的方式,通过微信、直播平台、短视频展示自己的渔获,吸引终端消费者或者小型餐饮店。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能卖出更高的价格,直接面向消费者,减少中间商。但缺点是需要自己处理订单、打包、发货(冰鲜运输成本不低且有损耗风险),而且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宣传。我的一个朋友尝试过,卖一些岸钓的鲈鱼、黑鲷,效果还不错,但要卖远海的大鱼,冷链物流是个大挑战。
- 渔业公司或合作社: 如果你的渔获量稳定且达到一定规模,可以考虑加入渔业合作社或直接和大型渔业公司合作。他们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冷链系统,但通常会要求鱼符合特定的规格和质量标准,而且价格也是按他们的体系来,议价空间不大。
对我来说,最理想的方式是能直接对接识货的饭店或者高端买家。我的鱼是用最好的装备和技术钓上来的,经过精心处理,品质绝对有保障。我不追求量,更看重每一条鱼的价值能被认可。一条刚 扬竿 中鱼、经过漂亮 控线 和 搏杀 上来的 黄鳍金枪鱼,立刻放血、冰镇,它的肉质和一条被拖了半天、或者处理不当的鱼是天壤之别。识货的人,愿意为这份品质买单。
当然,不是每一次出海都能钓到能卖钱的鱼。大部分时候,我们钓鱼还是为了那份热爱,为了和大海独处或者和朋友分享的乐趣。那些不够卖标准的鱼,或者我们根本就不想卖的,就自己留着吃,或者送给亲戚朋友。一份新鲜的海鱼,承载的是你出海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这份情谊,是钱买不来的。
卖鱼这事儿,里头还有不少道义。不能为了赚钱去竭泽而渔,小鱼、怀孕的鱼、洄游期的鱼,该放的得放。这是对大海的尊重,也是为了以后还有鱼可钓。我见过一些人,逮着什么卖什么,甚至用不光彩的手段,那种钱挣得不踏实。钓鱼不仅仅是种捕猎,更是一种修行,一种和自然相处的方式。你付出了汗水、智慧和耐心,大海给予你馈赠,怎么处理这份馈赠,体现的是你的格局。
所以,问我“海钓的鱼怎么卖”,我不会简单告诉你去哪个市场。我会告诉你,首先,得钓上来一条值得卖的好鱼。这要求你有过硬的技术、对装备的深刻理解、对环境的敏锐洞察、以及恰当的处理方式。然后,你得找到那个能认可你的付出和鱼的品质的买家。这需要时间和人脉的积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得守着那份对大海的敬畏之心。只有这样,你钓上来的鱼,无论最终是进了自己的肚子,还是去了别人的餐桌,这份收获才是有分量、有意义的。卖鱼,卖的不仅仅是一条鱼,卖的更是你的技术、你的态度、你对品质的追求,以及你和大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