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这事儿,真要聊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它不是你在码头上租条小船,随便甩两竿子那么简单。那是人跟海,跟鱼,跟自己的一场博弈,一场对话。很多人问我,出海怎么钓?我总想反问一句,你想跟海聊点什么?
你得先有件趁手的兵器。别跟我提那些几十块一根的玻璃钢竿子,那不是钓鱼,那是对鱼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我储物间里挂着一排家伙,但每次上船摸得最多的,还是那根Gamakatsu Luxxe Oltre B63-3慢摇铁板竿。这根竿子,有魂。它不像那些硬邦邦的“死棍子”,它能把水下最细微的触碰,哪怕是小鱼啄了一下铁板上的亮片,都清晰地传到你手心。你感觉到的不是震动,是水下生命的“心跳”。配上我的老伙计,一颗Shimano Ocea Jigger 2000NRHG,这轮子的顺滑和刚性,让你在晃饵时感觉不到任何多余的阻力,但在搏鱼时,那绵密又强悍的刹车力,又能给你十足的底气。这套组合,就是我在水下的眼睛和手臂。
线组的搭配,更是玄学里的科学。我主线用的是Sunline PE Jigger ULT 8编 PE3号线,300米缠得饱饱的。为什么是它?因为它顺滑、切水快,能让我的铁板用最自然的姿态落到我想要的水层。前导线,我只信赖Seaguar FXR 50磅的碳线。在清澈的海水里,尤其是在钓那些视觉敏锐的鱼种比如红甘 (Amberjack) 时,一截几乎看不见的前导,就是生与死的区别。这套线组,强悍到足以应对百米水深下的巨物,又细腻到能让你感知一切。
有了家伙什,接下来就是怎么“玩”了。我痴迷于慢摇铁板 (Slow Jigging)。这玩意儿不像传统抽铁板那样累得像条狗,它更像是一场优雅的水下舞蹈。关键就在于抛投后的控竿节奏。当180克的N-S Jerk Rider铁板触底那一瞬间,竿尖会有一个轻微的回弹,你得立刻把线收紧,然后开始你的表演。摇一圈轮子,同时用手腕带动竿尖向上轻挑一下,然后停顿,让竿子自身的弹性带着铁板在水里“跳”起来,再自由飘落。就是这个飘落的过程,模仿了垂死的小鱼,对于掠食者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中鱼的信号千变万化。有时候是竿尖猛地向下一顿,像被人用锤子砸了一下,那是鱼在追饵时一口咬死,这种情况你只需要猛力扬竿刺鱼就行。但更多时候,尤其是在钓狡猾的石斑 (Grouper) 时,信号是竿尖突然变轻,线也松了。新手会以为是挂底了,但老手知道,这是鱼从下往上把铁板顶起来含进了嘴里。这时候你千万别慌,快速收紧虚线,然后用尽全身力气给它来那么一下!那感觉,就像触电一样,瞬间传遍全身。
然后,真正的战斗才开始。当一头超过十公斤的红甘在百米深的水下发力,Ocea Jigger的刹车会发出尖锐的嘶鸣,线杯里的PE线像被火烧一样滚烫。这时候你不能跟它硬顶,得顺着它的力道弓着竿子,保持住线的张力,它冲你就让线,它停你就收线。这个过程叫搏鱼,其实更像是一场心理战。你得判断它的体力,感受它每一次发力的强弱,利用船的晃动和海浪的节奏,一点点消耗它。当它第一次被你拉到水面,看到船的影子,会爆发出最后、也是最疯狂的冲刺,叫“二次发力”。多少人就是在这最后一刻,因为心态急了或者操作失误,断线跑鱼,留下一个捶胸顿足的背影。
当然,光有技术和装备还不够,你必须学会读懂潮水。鱼是跟着潮流走的,潮流带来了浮游生物,小鱼跟着浮游生物,大鱼再跟着小鱼。这就是大海的食物链。看不懂潮汐表,你就等于在沙漠里找水喝,纯凭运气。
潮汐阶段 | 水流状况 | 目标鱼种及策略 |
---|---|---|
涨半潮 | 流速渐快,开始起流 | 红甘、金枪鱼开始活跃,追逐被水流冲刷出来的小鱼。适合使用克重较大的铁板快速搜索泳层。 |
涨满潮/平潮 | 流速最快或短暂静止 | 顶级掠食者窗口期!水流最急时,鱼会在礁石背流处埋伏。平潮时,底层鱼如石斑会出来觅食。 |
退半潮 | 流速由快转缓 | 鱼群开始分散,但依然是窗口期。可以尝试不同泳层,用更细腻的晃饵手法挑逗。 |
退干潮/死流 | 水流基本停滞 | 钓况最差的时段,鱼口稀疏。此时可以换上小克重铁板,或者干脆玩寸动(inchiku),贴底慢搜。 |
我们常去的一个钓点,是一片海底的“断层”,水深从80米突然下降到120米。那里是洋流的必经之地,就像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各种鱼都会在那里停留、捕食。每次船开到那片海域,我都会死死盯着船上的鱼探屏幕。当看到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礁石结构,并且在结构上方出现大片红色或黄色的信号(那代表着鱼群),我的肾上腺素就开始飙升了。我知道,今天有故事要发生了。
记得有一次,就是在那片断层,那天雾很大,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死气沉沉。一上午,全船的人都没什么动静。我试了各种颜色的铁板,从银色到粉色,再到夜光,水下的家伙们就是不给面子。午饭时,我一边啃着面包,一边琢磨,是不是今天的鱼不在底层。我换上了一块220克的蓝粉色带鱼型铁板,这种铁板下沉速度快,但飘落姿态妖娆。我没有让它沉到底,在水深大概60米的位置就开始抽。第一竿,第二竿……就在第三竿铁板下落的过程中,线猛地停住了!不是挂底的死沉,而是一种带着韧劲的重量。我下意识地扬竿,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力从深海传来,竿子瞬间被拉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满弓!
那一刻,全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我和它,通过一根纤细的PE线连接在一起。它疯狂地要线,我死死地顶住。十分钟,二十分钟……我的胳臂开始发酸,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里,又咸又涩。但我不敢有丝毫松懈。我知道,对手比我更累。终于,在将近半个小时的缠斗后,一抹巨大的银色身影在深蓝的海水中翻滚上来。是一条接近一米五的大真鲔 (Bluefin Tuna)!当船长用搭钩把它拖上甲板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瘫坐在了船舷上,大口喘着气,看着那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庞然大物,心里没有征服的快感,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这就是出海。它有空军(一条鱼没钓到)的沮丧,有跑掉巨物的彻夜难眠,但更有这种与大海深处的生命角力后,身心俱疲却又无比满足的瞬间。它教会你耐心,教会你观察,教会你敬畏自然。所以,别再问“出海怎么海钓”这种宽泛的问题了。先去感受海风的咸腥,去听听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去尝试把你的感知,通过鱼竿和鱼线,延伸到那片深邃的蔚蓝之下。等你真正爱上了这一切,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