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大海回来,一身的咸腥气,人还没缓过劲儿,筋骨都快散了,可手上那根家伙什儿,却比我这老骨头还金贵。尤其是那根陪我出生入死的并继抛竿,收起来可不是随便往桶里一塞,往车后备箱一扔就完事儿了。那些个觉得麻烦的,一回去就往车里一扔的,我跟你说,早晚得吃大亏。这东西,关乎下次出海的“生死”,关乎你能不能把那条梦寐以求的大石斑从水底薅出来,或者能不能顶住那条蓝鳍金枪的第一次狂奔。
海钓抛竿,尤其是岸抛重型竿,它可不是根烧火棍。它身上有你对钓鱼的所有理解和投入,从那张不便宜的标签到你每根指头磨出的老茧。所以,拆卸它,或者说“打理它”,从来都是一场仪式,一场对自己装备的敬畏,也是对自己下一次出征的保证。
先说竿子。大部分远投抛竿都是多节的,并继竿居多,少数是插节竿。不管哪种,最怕的就是盐分侵蚀和暴力拆卸。你刚从海边回来,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那股子腥咸,手上沾着泥,沾着鱼血,沾着各种看不见的盐沫子。这种时候,甭管你多累,都得先给它一个“体面的告别”。
我通常是这么做的。把竿子搁在平坦的地方,比如船上铺的防滑垫,或者回家后院的草坪上,避开水泥地这种糙玩意儿。先看轮座,也就是卷线器卡住的地方。一般都是螺母旋紧式的。先松开螺母,把你的禧玛诺 Stella SW也好,达瓦 Saltiga也罢,轻轻地、稳稳地从轮座上取下来。记住,是“取下来”,不是“拔出来”,也不是“拽出来”。卷线器那玩意儿,是另一套伺候法子,回头再说。
卷线器离了身,竿子一下子就轻快了。这时候,我就开始着手“拆分”竿体。竿子有几节,就几节。我那根DAIWA Shore Spartan Stand UP,就两节,操作起来还算省心。但你别看它粗壮,碳素杆身的Fuji导环和接口处,都是最需要细心呵护的地方。
从竿稍(也就是最细的那一节)开始。握住两节接口处,别往导环上使劲,也别握着竿子的中部使劲掰。手要稳,要巧,就像你平时抛投时,手腕带动竿稍发力的那种巧劲。一节握住,另一只手扶住相邻的那节,然后轻轻地、缓慢地扭动,同时向外拔。不是暴力地拔,更不是扭着大圈地拧,那样很容易把接口拧变形,或者更糟的,把高碳素竿体弄出暗伤。它会发出一声轻微的“啵”或者“噗”的声音,那是接口松脱的声音,听着特舒服,跟钓到鱼时那声泄力的“吱吱”声一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接口处,尤其是你插进去的那段,通常会有很明显的摩擦痕迹,上面吸附着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细沙、盐晶、甚至还有鱼鳞碎屑。这些东西,就是“磨损”的元凶。如果不管,时间一长,轻则接口松动,抛投时竿子不稳,重则直接“锁死”,下次你想拔都拔不下来,那可就糟了心了。我见过不少钓友,就是因为懒得打理,竿子接口黏死,最后只能“开膛破肚”,那根好好的竿子就废了。
所以,拔下来之后,我不会马上把它往竿袋里塞。我会用一块湿润的软布,仔细地擦拭每一个接口的内壁和外壁。尤其要多擦几遍那些暴露在外的导环。Fuji SiC导环虽然耐磨,但盐分长期附着,还是会腐蚀导环脚,甚至在导环圈上形成晶体,刮伤你的PE线。刮伤线?那中鱼后搏鱼时,就是致命的弱点!你辛辛苦苦等了一天,中了一条GT,结果线组在导环处“咔嚓”一下,你哭都没地儿哭去。
擦干净接口和导环后,我还会顺手检查一下竿稍。这玩意儿最脆弱,也最容易被磕碰。看看有没有裂纹,有没有变形。有时候一天的渔获不好,心里烦躁,收杆儿时一个不留神,竿稍可能就撞上了岩石。这些小伤,平时看不出来,但下次扬竿或控线时,遇到大鱼猛烈冲击,就可能从这里断裂。
竿体处理妥当,接着就是卷线器,这才是“重头戏”。虽然主题是“拆卸抛竿”,但卷线器是它生命线,它不“拆卸”(或者说“保养”)好,竿子再贵也是废铁。
从轮座上取下来的卷线器,可不能直接冲水。海水里有盐,有泥沙,你直接拿水龙头猛冲,水流的冲击力可能把盐分和泥沙冲到主体齿轮和轴承的缝隙里去。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喷雾瓶装的淡水,或者干脆用湿毛巾,把外壳上那些显而易见的盐晶、鱼血、泥巴给轻轻地擦掉。记住,是轻轻地,不是猛搓。
擦完外壳,重点来了。先松开泄力(星状轮或前置旋钮),把泄力调到最松,让泄力垫片充分放松,避免长时间压迫变形。然后,把线杯取下来。线杯里外,往往是盐分积聚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在线杯和主体接触的那个轴上。用流动的小股淡水,或者喷雾瓶,从线杯的内部向外冲洗。
我通常会把线杯放在一个装了淡水的小盆里,浸泡个几分钟,让盐分充分溶解。当然,淡水里可以加一点点专门的渔具护理液,那种弱酸或弱碱性的,对溶解盐分和中和腐蚀有奇效。浸泡时,你可以轻轻晃动线杯,让水流充分接触每一个角落。
接着是卷线器主体。主体可不能泡水,那是作死。用柔软的湿布,蘸上淡水,仔细擦拭主体外壳的每一个缝隙,尤其是摇臂的连接处,还有线规和防缠绕系统。摇臂可以卸下来,更方便擦拭。那些个轴承、齿轮,都是靠油膜保护的精密部件,一旦进水,或者盐分结晶,那转起来就跟“磨砂玻璃”似的,手感全无,寿命骤减。
关于卷线器,我有个小表格,平时都是这么维护的:
部件名称 | 拆卸/操作要点 | 清洁/保养方法 | 注意事项 |
---|---|---|---|
竿体各节 | 轻柔扭动拔出,避免大力掰扯。 | 湿软布擦拭接口内壁外壁,检查导环、竿稍有无损伤。 | 勿用粗糙物擦拭,勿让沙粒进入接口。 |
卷线器 (轮座) | 松开螺母,轻取卷线器。 | 淡水湿布擦拭,清除盐渍。 | 勿直接冲水。 |
线杯 | 取下线杯,松开泄力。 | 浸泡淡水(可加渔具护理液),内外冲洗,用棉签擦拭轴承。 | 避免用力揉搓泄力垫片。 |
卷线器主体 | 卸下摇臂,松开泄力。 | 湿软布擦拭外壳、摇臂连接处、线规。 | 切勿将主体浸泡,避免内部进水。 |
鱼线 (PE/尼龙) | 不必拆卸,可直接在卷线器上。 | 淋淡水冲洗整圈线,可配合鱼线护理液。 | 检查线体有无刮伤、毛刺。 |
导环 | 不需要拆卸。 | 湿软布仔细擦拭,清除盐晶。 | 检查导环圈有无裂痕,尤其SiC导环。 |
拟饵/鱼钩 | 将拟饵从线组上取下。 | 淡水冲洗,晾干,检查钩尖、路亚环、连接环。 | 及时更换生锈、钝的钩子。 |
洗完、擦完,还不能马上收起来。必须让它们充分地风干。竿子可以竖着靠墙,或者横着放在通风的地方。卷线器则更要细心,我通常会把它放在家里通风但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让它自然风干至少半天,最好是晾一夜。
等水汽彻底干了,我才会进行最后一步——上油。竿子接口处,可以用一点点硅油或者专门的竿节保护蜡,薄薄地涂抹一层,既能润滑,又能防水防潮。卷线器就更讲究了,每个可旋转的部件,比如主轴、摇臂的连接点,线规的转动轴,还有线杯下的培林(轴承),都得点上一点专用润滑油。不是机油,不是缝纫机油,是渔轮专用油!这东西细如发丝,油膜均匀,能把你的卷线器手感提升一个档次,也能有效隔绝水汽和盐分。记住,点油不是灌油,宁可少,不能多,多了反而会吸附灰尘。
鱼线这东西,很多人觉得就是一卷线,随便冲冲就行。大错特错!PE线也好,尼龙线也好,甚至是氟碳前导线,它们都在海水里泡了一天,吸饱了盐分,又经历了鱼的搏斗,礁石的摩擦。冲洗是必须的,用淡水从头到尾淋一遍,冲掉盐分和泥沙。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把线导出来,用专门的鱼线护理液擦拭一遍。护理液能让线体更顺滑,减少摩擦,也能延长寿命。尤其是你那一长串的前导线,每次回来,都得仔细检查,有没有被礁石刮毛,有没有被鱼牙啃过,该剪掉的就剪掉,该换的就换,别心疼那点线,一条大鱼的价值,远超一盘线。
至于拟饵和鱼钩,更得好好打理。海水腐蚀能力你想象不到的强,一天不洗,钩子都能给你锈上一层。把所有用过的拟饵从路亚夹或者快拆环上取下来,用淡水冲洗,然后晾干。钩尖一定要检查,钝了的该磨就磨,磨不锋利的,直接换新的。尤其是三本钩,稍微一点点生锈,都会影响刺鱼率。
整个过程,虽然听起来麻烦,但当你手里拿着一根干净、润滑、状态完美的抛竿和卷线器时,那种满足感,是任何爆护都无法比拟的。你每一次抛投都能感受到它顺滑的弧度,每一次扬竿都能感受到它清晰的吃口反馈,每一次搏鱼都能感受到它澎湃的腰力。这都是你平时细心打理的回报。
大海是残酷的,它从不留情。盐分、阳光、浪花、礁石,无时无刻不在摧残你的装备。所以,你得比大海更细致,更耐心。这不仅仅是保养装备,这是一种钓鱼的哲学——你付出多少,大海就回馈你多少。那些个马马虎虎的,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那是大海在告诉你,你对它的敬畏还不够。
所以啊,小伙子,每次收杆儿,别急着去喝冰啤酒,也别急着去吹牛逼。先把你手里的家伙什儿伺候好了。等你把它们都收拾得妥妥当当,晾在通风的地方,散发着淡淡的盐味儿和油味儿,你再点上一根烟,或者泡杯茶,回想今天那条拖着刹车线狂奔的大家伙,或者那躲在暗礁后狡猾的大鲈鱼,那滋味儿,才叫真他娘的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