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黄鱼怎么炖着吃

这海钓黄鱼,真不是什么稀罕物,但要说怎么炖得地道,炖出那股子鲜味儿,这里头可就大有讲究了。我这人,钓了一辈子鱼,啥鱼都碰过,可要说起这黄鱼,尤其那些巴掌大的野货,那股子从海里带出来的野性鲜甜,是任何养殖货都比不了的。吃,就得吃这口活的。

我这船,老伙计们都管它叫“破釜号”,听着不吉利,可它稳啊,陪我走了这些年,比媳妇儿还贴心。每次出海,不等天亮透,我就已经在船舱里收拾家伙了。钓黄鱼,特别是近海的,你得摸准了它们老巢。那些水下暗礁、沉船、或者海底有明显起伏的硬底,都是它们扎堆儿的好地方。别看黄鱼个头不大,可人家精着呢,爱集群,也爱藏,不是你随便扔根线下去就能上的。

装备上,我这些年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定格了一套。鱼竿,我偏爱那根波纹鲤的“大鲤师”5.4米船矶竿,别笑,我知道这是矶竿,可它调性好,竿稍足够软,能敏锐地传递水下任何一丝信号,但竿身又硬挺,碰上大黄鱼,也能瞬间把鱼从底层拔起来,不给它钻礁石的机会。要知道,黄鱼这玩意儿,中钩后第一反应就是往结构里钻,竿子要是软趴趴的,一眨眼就给你切线了。轮子,我用的是Shimano Stradic 5000FL,这纺车轮,手感顺滑,出线流畅,最重要的是,它的泄力系统极其稳定,搏鱼时能均匀出线,不至于线组崩断。主线Daiwa的J-Braid Grand 2.5号PE线,别嫌粗,这线号在复杂海底摩擦性好,耐磨,而且信号传递清晰。前导线,这是重中之重,我都是自己绑,用的是Seaguar的FXR碳素线,6号(约24磅),两米长,直接连接八字环。为什么用这么粗的前导?因为黄鱼生活在礁区,牙齿虽不尖利但硬度不低,加上礁石摩擦,细线根本顶不住。我曾看着一条七八两的黄鱼,在水下突然一个摆头,瞬间切断了我的3号前导,那感觉,真是比丢了钱包还肉疼。

钓组,我通常用的是改良过的倒吊钓组。主线上接八字环,八字环下方连接两根子线,子线长短我都会调整,上面一根约20公分,下面一根约35公分,这样能让饵在水下更自然地摆动,也避免缠绕。鱼钩,我钟情于伽马卡兹的丸世钩14号,钩尖锋利,钩柄够长,方便挂饵,也便于摘鱼。铅坠的重量根据水深和流速来定,我一般在30-60克之间切换,原则就是能让线组稳稳地到底,但不至于卡死在石头缝里。

饵料,这黄鱼啊,是个十足的肉食主义者。我最喜欢用活虾,尤其是那种半透明的活虾,去了头,掐掉尾巴尖,钩子从尾部穿入,从虾腹部穿出,让虾肉在钩上尽量保持完整,这样在水里晃荡起来,那活虾的触感和气味,对黄鱼来说简直是致命的诱惑。当然,天气不好活虾难搞的时候,小块新鲜鱿鱼肉或者沙蚕也是不错的替代品。我甚至还试验过用一些小型亮片或者软虫来路亚,但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儿”,也少了点等鱼的乐趣。

出海钓黄鱼,时间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一般都选在大潮汛的涨潮和落潮交替时段,尤其是平潮前后一个小时。这会儿水流变化,海底的食物容易被带起来,鱼儿们也活跃。我曾经在冬天的清晨,迎着东北风,顶着三四级的浪,在水深十七八米的一个老钓点守候。那天的水色有点浑浊,但温度却意外的高了一两度。我凭着多年的经验,判断这是一个好兆头。船定位好,抛投出去,让铅坠轻触海底,然后慢慢地控线绷紧钓线,感受铅坠在海底的跳动,每一次轻微的弹跳,都可能是在礁石上划过,也可能是鱼儿在试探。

第一次中鱼,往往不是那种猛烈的拉扯,而是竿稍一个轻微的顿挫,紧接着是绵软的抖动,这时候千万不能急着扬竿。得等,等那第二次,更明显、更有力的下拽!那一下,才说明黄鱼真正把饵吞进了嘴里。我心头一热,手臂一抖,扬竿刺鱼!那根波纹鲤瞬间弯成了一道漂亮的弓形,线轮泄力发出“吱吱”的声响,鱼线被拉得笔直,仿佛能感受到水下那股强劲的生命力。黄鱼虽然个头不大,但冲劲十足,它会拼命地往深处钻,企图利用海底的礁石磨断线组。我得稳住,竿尖始终对着鱼线方向保持均匀的力道缓慢摇轮收线,一点点把鱼从海底拔上来。那份与鱼较量的专注,是钓鱼过程中最纯粹的享受。水面下,一道金黄的影子闪过,我的老搭档小陈眼疾手快,抄网一捞,一条金灿灿的野生大黄鱼就被请上了船舱。那鱼,足有七八两重,鱼鳞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肚子鼓鼓囊囊的,摸上去沉甸甸的,活蹦乱跳。

这一天,我们收获不小。

渔获种类 数量(条) 平均重量(克)
黄鱼 12 350
石斑鱼 2 600
黑鲷 1 400

回到岸上,第一件事就是把鱼处理干净。黄鱼不像有些海鱼那么腥,但内脏和鱼鳃一定要清理干净。我通常会用刀轻轻刮去鱼鳞,然后开膛破肚,把内脏掏空,特别是鱼肚子里的黑膜,那玩意儿是腥味的来源,必须刮得一干二净。接着,用清水把鱼里里外外冲洗几遍,直到水流变得清澈。最后,在鱼身两侧划上几刀,这样既方便入味,也容易炖熟。

炖黄鱼,我这套“老炮儿”的做法,其实没什么花里胡哨的。食材越新鲜,调料越简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黄鱼本身的鲜甜。

先起锅烧油,油要稍微多一点,烧到六七成热,油面上泛起青烟,把鱼小心翼翼地放进去,中小火两面煎到金黄。这一步是关键,把鱼皮煎得微微焦脆,能锁住鱼肉的水分,炖出来才不易散,而且带着一股子镬气。煎好后盛出。

锅里留底油,下入几片,拍扁的葱白段,还有几粒蒜瓣,爆香。那股子辛辣的香气混合着鱼油的鲜味儿,瞬间能把人的馋虫勾出来。这时候,把煎好的黄鱼重新放回锅里。沿着锅边,淋上一圈料酒,不是那种工业酒精味儿的便宜货,得是真材实料的绍兴黄酒,那酒香一遇热气,立马蒸腾起来,能有效去腥增香。

接着,是调味汁。我的秘诀就是“少而精”。海天金标生抽,来个三四勺,提鲜;老抽来个半勺,上色,让鱼肉看起来更有食欲,但不能多,否则颜色太黑就失了本味;再来一小勺白糖,不是为了甜,而是为了提鲜,糖能够中和一部分咸味,让鲜味更突出。最后,添上没过鱼身三分之二的热水。用热水,一是为了不让鱼肉收缩变柴,二也是更快达到炖煮的温度。

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慢炖,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这期间,可以时不时地用勺子把汤汁往鱼身上淋一淋,让鱼肉更均匀地吸饱汤汁。炖到汤汁变得浓稠,鱼肉已经完全变色,散发出诱人的光泽,这时候,撒上一把切碎的葱花,就可以关火了。

盛出来的黄鱼,鱼肉白嫩,外表金黄,汤汁浓郁。筷子轻轻一碰,鱼肉就片片剥落,带着姜葱和酱汁的香气,入口即化。那股子鲜甜,是活鱼独有的,带着海风的咸湿,也带着煎炸的镬气,最后在舌尖上留下淡淡的回甘。一口鱼肉,一口米饭,再来一勺汤汁拌饭,那滋味儿,简直是人间至味。

我这辈子,一半的时间在海上,另一半的时间在琢磨怎么把海里的宝贝变成餐桌上的美味。钓鱼,对我来说,不单单是项爱好,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和大海对话的方式。从选点、抛投、控线、扬竿、搏鱼,到归来洗净、起锅烧油、慢火细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而最终,能把这份大海的馈赠,用最传统、最能体现它本味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圆满。那些市面上卖的黄鱼,冷冻的、养殖的,和亲手从海里钓上来的,再亲手炖出来的,压根不是一个概念。那份劳动换来的满足,那份食材本真的鲜美,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能懂。这,才是海钓黄鱼最地道的吃法。

海钓黄鱼怎么炖着吃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