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啊,这海钓石九公,看着简单,实则门道深着呢。尤其你想钓得精,钓出那种人鱼合一的境界,那可不是随便甩两竿子就能成的。我在这海上泡了三十多年,从青头小子钓到这老胳膊老腿,甭管什么鱼,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脾气秉性,石九公更是个中翘楚,既狡猾又贪吃,就看你怎么去摸透它。
我最早是跟着我老丈人学的钓鱼,那老爷子是个老渔民,不爱说话,但看他钓鱼,简直就是一部活教材。他常说,钓石九公,首先得懂“窝子”。不是说你找个礁石堆就能爆护,那些个“漂亮”的礁盘,水深不对,或者水流太急,鱼口照样给你歇菜。我后来自己摸索,发现那些个水下地形复杂、有暗礁、有石缝、水深在五到十五米之间,且潮流不算太急的地方,才是石九公的安乐窝。它们天生喜欢藏,喜欢躲在障碍物里伏击,所以你找点儿这种“九曲十八弯”的结构,比一片平坦的沙底强百倍。尤其是退潮末期,水流稍缓,它们从缝隙里溜达出来觅食,那时候,鱼口往往最活跃。
装备这块儿,我向来有点儿“执念”。那些市面上花里胡哨的竿子,我瞧不上眼。钓石九公,我偏爱我那根老伙计,禧玛诺(Shimano)的路亚竿,UL或L调性,长度在2.1米到2.4米之间。为啥非得是路亚竿?它够轻,传导性好,石九公那吃口,有时候就那么一丁点儿,像手指轻触一下,不是路亚竿那种灵敏度,你根本抓不住。特别是竿稍,要求极高的敏锐度,能清楚地传递水底每一寸地形的变化和鱼儿轻微的“打探”。轮子嘛,配个2000型或2500型的纺车轮就行,关键得顺滑,出线流畅,回收有力。我用的是DAIWA LT系列2500型,这轮子,手感扎实,刹车力道也足,搏鱼时心里有底。
线组是重中之重。主线我一般用0.6到1.0号的PE线,别小看这细线,高磅数的PE线在水里几乎没有阻力,而且抗拉力惊人,最重要的是,它的零延展性,能把水底的一切信息,哪怕是最小的鱼口,都清晰地反馈到你的指尖。前面我必定接一段1.5号到2.5号的碳素前导线,长度在50到80厘米。这碳素线啊,耐磨,防刮蹭,石九公那地儿,礁石多得跟刀片似的,不用碳素线,一刮就断。而且碳素线在水里是半隐形的,对鱼的警惕性影响最小。鱼钩的选择,我跟你说,这鱼嘴不大,钩子不能太大,但要结实,钩尖要锋利。我偏爱伽马卡兹(Gamakatsu)的千又钩,型号大概在2到4号,或者OWNER的虾钩,型号在5到7号,这两种钩型,钩尖内弯,不易挂底,但中鱼率高,刺穿力强。
饵料方面,石九公是个不挑食的家伙,但也有偏好。活饵肯定是王道,活虾、小青虫那是它们最爱的口粮,但活虾难搞,也麻烦。所以大部分时间我用冰鲜的南极虾,或者剪成小块的鱿鱼须、小鱼肉。把饵料挂在钩尖上,露出一点钩尖,这样鱼一吸,就能把钩子吸进去。用拟饵的话,我偏爱软虫。尤其是T尾或者卷尾的软虫,颜色以褐色、墨绿、红色为主,配上3-7克的子弹铅或倒吊铅。有时候,你得试试不同颜色,这鱼啊,和人一样,也有“今天想吃这个,明天想吃那个”的时候。
说到钓法,船钓石九公,我常用两种,各有千秋:
钓组名称 | 适用场景 | 所需装备 | 操作要点 | 优缺点 |
---|---|---|---|---|
活虾钓组 | 水流缓慢、礁石缝隙多、鱼口谨慎时 | 小号铅坠(5-15克)、单钩、活虾或南极虾 | 铅坠轻触底,靠水流带动活虾自然摆动,感受鱼儿轻微触碰,轻扬竿刺鱼。 | 优点:天然诱惑力强,中鱼率高;缺点:活虾难保存,成本高,易挂底。 |
软饵钓组 | 水流中等、地形复杂、需主动搜索鱼群时 | T尾/卷尾软虫(2-3寸)、子弹铅/倒吊铅(3-7克)、宽腹曲柄钩 | 抛投至标点,让铅坠到底,缓慢匀速收线,配合小幅度抽动,模仿小鱼游动或虾蟹爬行。 | 优点:操作简单,饵料耐用,可重复使用,搜索范围广;缺点:对操作技巧要求高,鱼口不如活饵直接。 |
操作要点,这才是核心。抛投,不光要远,更要准。你得把饵料精准地送到那些礁石的边缘、海沟的入口、暗礁的顶部。饵料入水要轻,别“扑通”一声吓跑了鱼。让铅坠带着饵慢慢下沉,感受着线杯里线一点点被拉出,直到铅坠轻触海底。这时候,你得全神贯注,把竿子抬高,让线绷紧,感受水底的脉动。
石九公吃口啊,那是个艺术。它不像鲈鱼那样“咣当”一口咬住就跑,也不像鲷鱼那样大口吞咽。石九公的吃口,很多时候就是竿稍一个轻微的“点动”,或者线组突然“松”了一下,甚至是你的指尖感到一股微弱的“麻”一下。你得像个侦探,从这细微的变化中判断,是礁石刮到线了,还是鱼在试探?一旦你确定是鱼口,别犹豫,手腕迅速向上提,小幅度、短距离地扬竿刺鱼!这个刺鱼动作要快,但不能太猛,石九公嘴唇薄,太猛容易撕裂。
搏鱼就更考技术了。石九公中钩后第一反应就是往礁石缝里钻。你必须在它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将其带离水底的障碍区。竿子要立起来,绷紧线,利用竿子的弹性,把鱼“拔”出来。别给它喘息的机会,一旦它钻进去了,你这线十有八九就废了。这时候,你的轮子卸力系统得靠谱,不能过死,也不能太松。一般设定在能勉强拉出线,但又不会让鱼轻易冲进去的程度。那手感啊,竿子弓成一道完美的弧线,线的“滋滋”声划破海风,那种力量与智慧的博弈,甭提多带劲儿了!
我记得有一回,在南澳那边,天气预报是小雨,结果出海没多久,风浪就大起来了。船晃得厉害,根本站不稳,但我就是不甘心。同行的小伙子都说回吧,我偏不。我就死守着一个标点,那儿有个水下暗礁,平时鱼口就不错。我把铅坠换到8克,这样能更好地对抗水流。抛出去,饵料一到底,立马就来口!不是那种大力咬,就是竿稍轻轻往下一顿,然后回弹一点点。我知道是石九公,而且个头不小。扬竿,中鱼!那鱼拼了命往礁石里钻,我死死地顶着,感觉竿子都快折了,手心被轮子摇把摩擦得生疼。就这么僵持了大概半分钟,我才把那鱼一点点从礁石的边缘“拔”出来。出水一看,好家伙,一条足足半斤多的大石九公,浑身墨绿斑点,漂亮得跟水墨画似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不光是钓到了一条鱼,那是征服了一片海,一种坚持。
说白了,钓石九公,跟钓人生差不多,都是需要耐心、细致、观察,还得有点儿不服输的劲头。你得学会读懂潮水,潮汐表是基础,但你还得结合实际风向、浪高来判断水流的强度和方向。大潮水,水流急,鱼相对不那么活跃,小潮水或者平潮前后,才是它们出来晃悠的好时候。水色太浑浊,或者太清澈,鱼口可能都不太好。我喜欢那种有点儿浑浊又不算太清的“茶色水”,鱼儿在这种水色里,警惕性会降低不少。
这些年,很多人玩路亚,觉得活饵钓法“不够高级”。我倒觉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活饵钓有活饵钓的魅力,那种鱼儿轻啄饵料的细微感觉,是任何拟饵都替代不了的。但如果你想主动搜索,覆盖大片区域,拟饵又是不可或缺的利器。所以,我从来不局限于某一种钓法,海钓,说到底,就是一场跟大自然的对话,你得去聆听,去感受,去适应,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而且啊,钓石九公,你还得留心它的刺。那玩意儿有毒,扎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摘钩钳、手套,这些小物件,你得常备着。有时候,为了保护它不受伤害,也为了自己的安全,我会直接用手套抓住鱼体,用钳子迅速摘钩。
每一次出海,我都会带上我那口小锅,几个新鲜的石九公,加点姜丝、葱段,清蒸,那味道,鲜美得能把舌头都吞下去。热气腾腾的鱼肉,配上咸咸的海风,看着远处海天一色的景象,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钓鱼,对我来说,早已不单单是钓鱼,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而石九公,这个顽强的小家伙,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和乐趣。所以啊,别小看这些藏在礁石缝里的小鱼,它们身上蕴含的学问,够你琢磨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