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海钓鲫鱼怎么找底点

风口浪尖上,那股子混着海藻和礁石味的咸腥气儿一钻进鼻腔,我就知道,这片海活过来了。冬天的海,看着萧瑟,死气沉沉的,但水底下,那些肥得流油的黑鲷(我们这儿也管它叫海鲫鱼)正憋着劲儿找食吃呢。好多新手都抱怨冬天鱼难钓,口轻,找不到窝子。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摸透这冬天大海的脾气,没学会怎么跟水底下的那些“老油条”对话。

对话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底。这俩字,听着简单,做起来门道可就深了。它不是简单地把铅坠扔下去,感觉到底了就完事。那是死脑筋的钓法,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运气。真正的找底,是用你的竿、你的线、你的手,去阅读一本无人能见的水下地形图。

我手里常年攥着的,是一根有些年头的DAIWA OLEGA 1.5-530。不是因为它有多贵,而是它的竿梢,那种恰到好处的敏感度,能把水底下最细微的触感,像电报密码一样清晰地传到我手心。轮子我偏爱Shimano的BB-X Hyper Force,手刹轮,在礁石区搏鱼的时候,那种瞬间的张弛和控制感,是纺车轮给不了的。线组?冬天口轻,我主线用2.0号的半浮水尼龙线,子线则必须是高质量的碳线,比如Seaguar的Grandmax FX 1.7号,切水快,耐磨,而且在水里几乎隐形。

就拿这套家伙事儿来说说找底这门手艺。

出海前,我从不急着绑钩,第一件事,是把一个比正常作钓时重一号的铅坠挂在主线末端。到了选好的钓点,比如一片向海中延伸的暗礁区边缘,我不会急吼吼地把混着南极虾的诱饵打下去。而是先进行“地形勘探”。

抛投出去,让铅坠自由落体。眼睛别光盯着浮漂,要用心去“听”线轮出线的声音,感受竿尖的颤动。当出线的声音戛然而止,竿梢微微回弹,这就是铅坠到底的第一信号。别急,这只是开始。轻轻关上线杯,把松弛的鱼线绷直,然后,好戏登场。

手腕发力,用一个极其轻柔的动作,把竿尖缓缓向上抬起。如果感觉是一种很“死”的重量,然后铅坠猛地一下离开地面,这说明底下是平坦的泥沙底。这种地方,冬天不是藏鱼的首选。继续。

把竿尖放低,让铅坠再次触底。然后,不是向上提,而是向着自己的方向,慢慢地、一寸一寸地拖动。这时候,你手里的OLEGA就成了一支探针。如果传来的是“沙…沙…”的、连贯又细腻的摩擦感,恭喜你,你找到了沙地。如果拖动中,竿尖突然“叩”地一下,紧接着感觉铅坠被绊住了,稍微一用力又过去了,这十有八八是一块孤零零的石头或者一个生蚝壳堆。这种地方,要重点标记。

最有意思的,是那种“咯噔…咯噔…”的、断断续续的顿挫感。这说明你找到了礁石和沙地的交界处,或者是那种布满了碎石的“搓板地”。这种地方,简直就是黑鲷的自助餐厅,小鱼小虾都爱藏在这里,黑鲷们就在旁边巡逻。

还有一种感觉,需要极度的专注力才能捕捉到。就是当你慢慢拖动铅坠时,突然感觉手上的力道一空,竿梢猛地回弹了一点点,线也瞬间松了。别以为是脱钩了,你这是找到了一个水下的“坑”!一个海沟,或者一个被水流冲刷出的洼地。这种结构,在冬天就是黑鲷的“中央空调房”,水流平缓,温度稳定,它们最爱扎堆在里面躲避强流和低温。一旦找到这种地方,你今天渔获的下限,就已经被大大提高了。

通过在目标钓点前后左右的多次抛投和拖拽,我脑子里就会慢慢构建出一幅三维地图:哪里是平地,哪里有礁石,哪里是斜坡,哪里有暗沟。这比任何电子探鱼器都来得真实、可靠。因为电子的只能告诉你深度和大概,而我的手,能告诉我“质感”。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个人在不同钓点环境下,找底和作钓策略的一个小总结,未必普适,但算是我多年来用鱼换来的教训:

钓场环境特征 推荐钓组搭配 找底核心要诀 个人“秘诀”
缓流沙泥混合底 0.8号阿波 + G2~G5咬铅 分段打 拖底慢搜,专注感受从“沙沙”到“咯噔”的质感变化 找到沙泥中的贝壳区或小洼地,诱饵要打得比钓点稍远,让味道顺着水流飘过去。
礁石乱石区 B~2B号阿波 + 重型转环 + 水下漂 垂直敲底,频繁提逗,用铅坠敲击石头,模仿小螃蟹的声音 子线一定要舍得用好的,挂底是必然的,但大鱼就在那。用Gamakatsu的管付千又钩,钩尖锋利,钩条够硬。
强流深水海沟 3B~1.0号阿波全游动钓法 借流远送,让钓组自然下沉,通过控线感受触底瞬间的停顿 读懂潮水是关键。涨潮七分,落潮三分,是海沟流水最活的时候,也是鱼口最猛的窗口期。

勘探完毕,心里有数了,这才开始正式作钓。换上正常的钓组,比如用一个B号的丹锥,子线上夹一颗G2的咬铅。再次抛投到刚才标记好的那个“坑”或者礁石边上。然后开始调整浮漂的深度。让钩饵刚好悬浮在离底大概20-30公分的位置。这个距离,是黑鲷抬头就能看见,而且毫不费力就能吃到的“黄金高度”。

为什么不让饵直接躺底?冬天水冷,鱼的活性低,它们懒得趴在地上捡东西吃。悬浮的饵,随着暗流微微晃动,在它们眼里,就是一只垂死挣扎的小虾,诱惑力MAX。

记得有一回在东极岛那边的一个礁上,天气阴冷,西北风刮得人脸生疼。同船的几个钓友,下去就是重铅到底,一上午过去,除了挂底,就只上了几条小石九。而我,花了半个多小时,就干一件事:用一颗10克的铅坠,把船周围五十米内的海底,全“摸”了一遍。最后,在正前方大概三十米远的地方,找到了一条宽度不超过两米的狭长石缝。

接下来的事,就变得简单而纯粹。我把所有的诱饵,都集中打在石缝的上游一点点。钓组精准地抛到那个位置,控线,让阿波带着钓组顺着流,慢慢地、正好擦着石缝的边缘漂过。

第一竿下去,浮漂刚走到位置,一个极其微弱的下顿,几乎就像是被水流往下按了一下。要不是我一直盯着,可能就错过了。手腕一抖,扬竿!瞬间,一股沉重而倔强的力量从水下传来,DAIWA OLEGA的竿身立刻弯成一个漂亮的满月。是它,没错了!那家伙在水下左冲右突,拼命想往石缝里钻。我不敢怠慢,立刻用BB-X的手刹功能,时而放线卸力,时而锁死发力,把它往外“拔”。几个回合下来,一条近三斤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黑鲷被我请上了礁石。

那天下午,我就守着那条看不见的石缝,用同样的方法,连着请上来七八条像样的黑鲷。旁边的钓友都看傻了,问我用了什么神仙饵料。我只是笑笑,指了指自己的手。饵料固然重要,但能把饵料送到鱼的嘴边,靠的不是饵,而是你对海底的理解。

收竿时,夕阳把海面染成一片金红。手心里还残留着搏鱼时绷紧的触感,手指因为长时间感知水底信息而有些麻木。但这,就是冬天大海给一个老钓手最好的馈赠。至于那些跑掉的、没拉上来的大家伙?它们还在那儿,在那片我用心“画”出来的海底地图上,等着我下次再去跟它们聊聊。这片海,永远有新的谜题,而找底,就是解开谜题的第一把钥匙。

冬天海钓鲫鱼怎么找底点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