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怎么出货

天还没亮透,手机闹钟还没响,身体的生物钟已经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空气里有股子海边凌晨特有的、混着点水汽和腥味的清冽。摸黑穿好衣服,不是什么专业的冲锋衣,就是那件穿了多年的旧夹克,防风,耐脏,口袋里永远有股子洗不掉的铅坠味儿。

出海这事儿,很多人问我,怎么才能“出货”,怎么才能钓到鱼。这问题太大,又太小。大到能写一本书,小到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直觉。但你要是逼着我掰扯掰扯,那这事儿就不是玄学,而是一套严丝合缝的逻辑,一套你跟大海和鱼的“对话”系统。

先说家伙事吧。现在的人,一上来就追求顶级装备,StellaSaltiga挂在嘴边,好像有了神器就能一统江湖。东西是好,但你懂它吗?我船上常备的那套搞近海小搞搞的竿子,是一根用了快五年的 Shimano Grappler Type Slow J B68-3。为啥是它?不是因为它贵,而是因为它的“腰”够软,竿梢又够弹。玩慢摇铁板 (Slow Jigging),你需要的不是一根硬邦邦的棍子,而是一根能帮你把铁板“舞”起来的指挥棒。竿子太硬,铁板的动作就死板,像个僵尸;太软,又撑不起稍大克数的铁板,在水流急的时候传导也不清晰。这根68-3,对我来说,就是那个不多不少、刚刚好的平衡点。

轮子我配的是一颗 Ocea Jigger 1501HG。玩铁板,特别是慢摇,纺车轮不是我的首选。为啥?因为水滴轮(或者说鼓轮)能让你在铁板下落的过程中,用拇指轻触线杯,最直接地感知水下的任何一丝变化。鱼蹭一下线、水流变个方向、铁板磕到一块小石头……这些细微的信号,通过 Sunline PE Jigger ULT 8编 2号线 传到竿梢,再通过握着竿子的手,最后直达你的大脑。这就是所谓的控线。很多新手抱怨没口,其实不是没口,是鱼口太轻,或者鱼在铁板下坠时攻击,你那松垮垮的线根本传递不了信号,全错过了。

线组的搭配,更是个不能马虎的细节。主线2号PE,前面必须接一段 Seaguar FXR 船 10号的碳素前导。有人说,10号是不是粗了点?但在礁石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会碰到什么。一尾狡猾的石斑,中鱼后第一反应就是猛地扎回洞里,前导线稍微细一点,碰上礁石边缘的蚝壳,“啪”的一声,除了心碎一地,你什么都留不下。这种痛,经历过一次就刻骨铭心。

有了这套“标配”,就等于有了跟鱼对话的工具。但怎么开口说第一句话?那就是抛投和搜索。

船开到钓点,老船长会吼一声:“水深50米,有几个小结构,自己找找看!” 这时候,别急着把铁板直接扔下去。先看看海流的方向,看看船的漂流速度。我会选择站在顺流的一侧,把铁板以一个大概45度的角度荡出去,而不是垂直放下。这么做,是为了扩大搜索范围。你的铁板在水下走的是一条斜线,覆盖的区域比垂直下放要大得多。

铁板触底的瞬间,竿梢会猛地一弹,手感非常清晰。这时候,立刻、马上、毫不犹豫地摇轮收线半圈到一圈,让铁板离底。这是铁律!海底是石斑红油这些底层鱼的家,但也是挂底的地狱。一秒钟的犹豫,你那一百多块的宝贝铁板可能就永远成了海底的人工鱼礁。

接下来,就是慢摇的精髓——“舞动”铁板。我的习惯是一圈一抽。右手摇轮一整圈,同时左手持竿,用手腕的力量轻轻向上一个短促的扬竿。不是用胳膊使劲抡,而是“点”一下,或者说“弹”一下。这个动作,会让铁板在水下瞬间向上窜一下,然后在你停顿的瞬间,它会因为自身的设计,开始或飘忽、或摇摆、或旋转地下坠。这个下坠的过程,就是鱼最容易攻击的窗口期!

你想要的,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在水下营造出一种“一条小鱼惊慌失措、继而体力不支、正在下沉”的假象。这是对目标鱼的终极挑逗

铁板类型 推荐克重 (以50米水深为例) 动态特征 适用场景与目标鱼
标准对称型 120g – 180g 下沉平稳,水平飘移 流缓时,精细搜索底层,主攻石斑笛鲷
非对称/宽体型 150g – 200g 下沉时“之”字形滑翔,滞空久 流水活跃时,模拟垂死饵鱼,通杀型,对红甘有奇效
重心居中/后置型 180g – 250g 下沉速度快,动作直接 流大时,快速到底,打反应口,适合钓马鲛金枪

记得有一次在担杆岛外的一个暗礁,那天早上潮水很死,跟一潭死水似的,全船的人抽了快一个钟头,除了偶尔上来几条小底栖鱼,屁都没有。我试遍了各种颜色的FCL Labo SLZ 180克铁板,从粉色到银色,都没反应。正当所有人都泄气的时候,我注意到船漂过一个很小的结构,鱼探上只有一两个微弱的信号点,一闪而过。

直觉告诉我,那不是普通的小鱼。我立刻换上一枚克重更小的 Deepliner Spy-N 150克,这是一款以水平姿态、超慢速下沉著称的“神经刀”。我没按常规操作,而是放线到底后,用极慢极慢的速度,竿尖微微上扬大概20公分,然后停顿,让它自己飘。重复了三四次,就在一次停顿中,竿梢忽然被一股完全无法抗拒的力量猛地往下一拽!不是那种“叩叩”的轻口,而是像铁板挂到了飞驰的火车上!

Ocea Jigger的泄力瞬间开始尖叫,那声音,是海钓人耳中最动听的交响乐。我立刻弓起身子,竿子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死死顶住。这就是搏鱼的开始了。你不能慌,更不能跟它硬碰硬。它发力要线,你就适当放一点,但要始终保持竿子弯曲,用竿子的腰力去消耗它;它一停,你就要趁机疯狂收线。几个回合下来,感觉水下的力道开始变弱,从狂奔变成了沉重的“点头”,我就知道,是条大家伙,而且已经快没劲了。那是一尾接近十公斤的大红甘 (Amberjack),出水时那金色的侧线在阳光下闪着光,足以让整个船的人都沸腾起来。

那天的胜利,不是装备的胜利,也不是运气的胜利。是读懂潮水、观察细节、敢于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做出改变的胜利。当所有人都用常规手法快速抽动时,我选择了用极慢的、非主流的方式去迁就那几条在“死流”下懒得动弹的大鱼。

所以,“海钓怎么出货?”

是出门前一晚,仔细研究潮汐表,知道明天几点是流水最急的“涨八分、退八分”,那是鱼群最活跃的黄金时间。

是站在船头,能从风向和水色里,嗅出今天钓况的蛛丝马迹。

是熟练地打出一个漂亮的FG结,保证PE线和前导的连接强度,不让任何一个环节成为跑鱼的借口。

更是那份在漫长的、毫无鱼讯的等待中,依然保持专注和信心,不断尝试更换铁板的克重、颜色、泳姿,直到找到那把能打开鱼嘴的“钥匙”的执着。

这事儿没有捷径。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解谜。大海是出题人,鱼是谜底,而你手里的那根鱼竿,就是你的笔。想写出漂亮的答案,就得把基本功练得滚瓜烂熟,然后,带上一点点灵感和一颗永远敬畏大海的心。当你不再只想着把鱼拉上船,而是开始享受这个与大海斗智斗勇的全过程时,你会发现,“出货”只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甚至,都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海钓怎么出货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