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日本的海岸线,尤其是面对着那片深邃、涌动着黑潮的太平洋,你闻到的第一口空气就跟别处不一样。那股咸腥里混着一股子冷冽的甘甜,是深海的味道,也是无数次让我凌晨四点就心甘情愿爬出被窝的魔咒。很多人问我,日本海钓到底有什么名堂?其实答案很简单,也极复杂。简单的是,水里有鱼;复杂的是,这儿的鱼,这儿的水,这儿的钓鱼人,都“矫情”到了骨子里。
我玩的东西,圈里人叫ショアジギング,也就是岸抛铁板。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站在岸边的礁石上,把一块几十克甚至上百克的金属疙瘩使出吃奶的劲儿扔出去,再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手法把它抽回来,骗那些在近海巡游的大型掠食鱼咬上一口。听着挺愣,但真玩进去了,这就是男人最纯粹的浪漫,是力量、技巧和对大海理解力的终极考验。
手里这根竿子,YAMAGA Blanks BlueSniper 100MH,跟了我快五年了。它不是最贵的,但在我心里,它的腰力、它的韧性、它在抛投时传递回手心的那种清晰的爆发感,无可替代。我见过太多新手,上来就追求顶级的MC Works或者Ripple Fisher,结果呢?竿子太硬,发力技巧跟不上,铁板抛出去软趴趴的,跟扔石头没两样。玩岸抛,人竿合一才是王道,你的身体就是杠杆,竿子只是你手臂的延伸。你需要能完全“压榨”出竿身弹性的那一下爆发力,才能把那块80克的격투(Gekito) Jig像子弹一样射向百米开外的潮目。
轮子我没什么好说的,砸锅卖铁也得上Shimano Stella SW 8000HG。这不是炫耀,这是对你可能遇到的对手最起码的尊重。当你中了一条十公斤级的平政(Hiramasa),那家伙的第一波冲刺能把你的泄力拽得鬼哭狼嚎,这时候任何一点点的卡顿、一丝丝的摇晃,结果就是断线跑鱼,然后你一个人在礁石上对着大海骂娘。Stella给你的,就是那种绝对的信赖感,让你在搏鱼最紧张的关头,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控线和竿子的角度。主线我一直用YGK G-Soul Super Jigman X8的PE 3号线,配合60磅的Varivas碳素前导,不多不少,刚刚好。这套组合能应付日本近岸百分之九十的“狠角色”。
光有装备,你还只是个“器材党”。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对海的阅读能力。每天出钓前,我雷打不动要看三样东西:潮汐表、风向图、海浪预报。别只看几点满潮几点干潮,那太肤浅了。你要看的是“潮差”,是大潮还是小潮。大潮日的“返潮”和“涨八分”,那水流速度快得像条河,这才是青物(Aomono),也就是那些蓝背的洄游鱼类,比如鰤鱼(Buri)、平政(Hiramasa)和间八(Kanpachi),开口最疯狂的“黄金一小时”,我们称之为地合い(Jiai)。风也一样,顶着七八级的大风出去不是勇猛,是傻。但如果风是从陆地吹向大海的离岸风,那就能把你的铁板送得更远,而且海面会更平静,这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我最喜欢的一个钓点,在伊豆半岛南端的一处突出岬角。那里没有平坦的步道,得手脚并用爬过一段崎岖的磯。但站上去,你就能看到两股洋流交汇,在海面上形成一条清晰的、冒着白色泡沫的线,那就是潮目。所有的小鱼小虾都会被水流汇集到这里,而那些大家伙,就在下面等着开饭。我的策略很简单,把铁板精准地砸进潮目后方五米左右,然后让它自由下沉。心里默数,一秒大概下沉一米。比如目标泳层是二十米,那就数到二十,然后手腕猛地一抖,开始我的“一抽一停”标准动作。
这控线的学问就深了。不是简单的收线、抽竿。你需要想象你的铁板在水下的姿态。猛抽一下,它会向上窜,然后失去动力的瞬间,它会像一片垂死的叶子,或者一只痉挛的小鱼,不规则地晃动、翻转着下沉。百分之八十的攻击,都发生在这个下沉的瞬间。你需要保持鱼线微微带点虚,不能绷直,也不能完全松垮,这样才能在鱼咬住的刹那,清晰地感受到那个“咚”的一下,或者有时只是线猛地一松。那感觉,就像黑暗中有人轻轻碰了你的指尖,但你知道,那后面连着一头猛兽。
一旦信号传来,扬竿必须迅猛、果断,用尽全身力气把ST-66 2/0号三本钩死死地钉进鱼的嘴里。然后,真正的战斗才开始。平政是短跑冠军,它会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一头扎向水下的暗礁(根),你必须死死顶住竿子,一寸线都不能放,用竿子的腰身硬把它从礁石区“拔”出来。而鰤鱼则是耐力型的选手,它会跟你绕圈子,一圈一圈地消耗你的体力。这时候,就是考验你基本功的时候了,沉住气,左手“泵鱼”,右手收线,像拉锯一样,一点点夺回主导权。那滋味,手臂酸得像灌了铅,心跳快得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但眼睛死死盯着水下那个时隐时现的银色影子,肾上腺素飙升,世间万物都消失了,只剩下你和它,在大海这个舞台上,进行一场最原始的角力。
当然,海钓不总是这么激情澎’湃。有时候,连着几个小时,除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哗哗声,什么动静都没有。那份孤独,那份等待,也是海钓的一部分。我会趁这个空档,换上更轻的装备,玩玩别的。
钓法类型 | 核心装备 | 目标鱼种 | 个人体会 |
---|---|---|---|
岸抛铁板(Shore Jigging) | 10英尺MH/H调性竿 + SW 6000-8000型纺车轮 | 鰤鱼(Buri), 平政(Hiramasa), 鲣鱼(Katsuo) | 力量与技巧的结合,肾上腺素的源泉,身体累,心却极度满足。 |
鱿鱼木虾(Eging) | 8.6英尺M调性Eging竿 + 2500-3000型纺车轮 | 障泥乌贼(Aori Ika) | 技巧性极强,需要感受木虾在水下的每一次跳动和停顿,中鱼的手感轻柔而奇妙。 |
轻型根鱼(Light Rock Fishing) | 7.6英尺UL/L调性竿 + 1000-2000型纺车轮 | 笠子(Kasago), 石狗公(Mebaru) | 放松和娱乐,在铁板没口的时候,用1.5寸的软虫搜搜脚边的礁石缝,总有惊喜。 |
记得有一次,天快黑了,我准备收竿,最后一投换上了一块粉色的撃投レベル(Gekito Level) 60克铁板,只是习惯性地往外一扔。就在铁板落地,我准备快速回收的时候,竿尖猛地被拽向了深渊!那力道,比我以往遇到的任何对手都沉,都蛮横。泄力瞬间出线超过五十米,我甚至连对手长什么样都没看到。我拼尽全力顶了十分钟,手臂的肌肉都在颤抖,眼看着就要把它拉离危险的礁石区了,突然手上一轻……线,被礁石磨断了。
我瘫坐在礁石上,看着天边最后一丝晚霞,大口喘着粗气。没有懊恼,没有愤怒,心里反而是一种奇异的平静和敬畏。大海让你满载而归,也会毫不留情地收走你的“战利品”。它教会你的,不仅是如何钓鱼,更是如何面对得失,如何尊重一个比你强大得多的存在。
收拾好装备,把钓点周围别人留下的垃圾也一并装进袋子带走。这是日本钓鱼人不成文的规矩,也是我对这片大海最后的温柔。走在回去的山路上,身上是咸湿的海风味,手里是冰冷的渔具,但心里是满的。那条跑掉的大鱼,会成为我下一次站上礁石,奋力抛出第一竿的全部动力。这就是在日本海钓,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会遇到什么,这种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感觉,一旦上瘾,就再也戒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