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怎么上虾

说起海钓用虾,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那么回事儿,钩子穿个虾,扔下去等着呗。嗨,要是真这么简单,这海上的道道儿也就没啥可琢磨的了。我跟你讲,用虾这门儿,里头学问深着呢。可不是随便拿只虾就能上鱼,那得看你用的是什么虾,怎么个用法,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地方。这才能把这看似简单的饵料,玩出花儿来,钓到那些精明的老家伙。

我这人,不算什么大师,就是跟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试过的虾没有一百种也有八十种。活的、死的、冰鲜的、盐渍的,甚至有时候拿煮熟的虾试试手气。但要说最高效、最有感觉的,还得是活虾或者极致新鲜的冰鲜虾。那些超市里冻得硬邦邦的虾,除非是应急,不然我基本不碰。虾的鲜度和自然度,对鱼来说,那简直是能不能下口的天壤之别。你想啊,一条老道的石斑或者黑鲷,阅饵无数,一个僵硬、没活气、甚至带着冰碴子的玩意儿在水里晃荡,它会上当吗?它会以为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水里有埋伏?

活虾是我的首选。特别是那种蹦蹦跳跳的活基围虾或者青虾,大小嘛,得看目标鱼种。钓大石斑或者红鱼,我敢用拇指粗的,甚至再大点。要是钓黄脚立或者黑鲷,指甲盖大小的活虾仁或者半只虾就够了,有时候太大的反而让它们不敢轻易下嘴。难就难在怎么把活虾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得有个带增氧泵的活饵箱,水温不能太高,密度也不能太大。看着那些小东西在箱子里精神抖擞,心里就踏实一半。它们在水下挣扎、跳动的那股子劲儿,是任何人工饵料都模仿不出来的致命诱惑

冰鲜虾也有它的好处,方便,而且有时候鱼就喜欢那种半死不活、随波逐流的感觉。冰鲜虾的关键是解冻要自然,不能水泡,更不能太阳晒。用干净的毛巾包着放阴凉处慢慢化开,或者放在保鲜盒里搁冰箱冷藏室。保持它的弹性原味。有些钓友喜欢用盐渍一下,让虾肉更紧实,不容易被小鱼啄烂。这个看个人习惯,我觉得新鲜的最好。

接下来说说怎么把它挂到钩子上,这才是技术活儿。不是简单一穿了事。不同的鱼、不同的钓法,挂钩方式都不一样。

最常用的活虾挂法:

  1. 尾部穿刺法: 从虾尾数起第二节或者第三节,把钩子轻轻穿过去。注意,只穿过虾壳和一点点肉,避开虾的内脏和主神经,尽量不伤到它,让它能在水里继续跳动。这种挂法虾的泳姿最自然,适合抛投后缓慢收线或者随波漂流。
  2. 头部穿刺法: 从虾头顶硬壳下方、虾脑后那个小黑点的位置,把钩尖小心翼翼地穿过去。同样,尽量不伤到虾脑。这种挂法虾不容易甩掉,也适合远投。虾在水里会头部朝下,有点像受惊向下钻的感觉。
  3. 腰部穿刺法: 如果虾比较大,或者目标鱼是喜欢从侧面攻击的,可以从虾身中段侧面轻轻穿过。这种挂法稳定性好。

冰鲜虾或者虾仁的挂法就灵活很多了:

  1. 包粽子法: 特别是虾仁,把钩子藏在虾肉里,只露出一点钩尖或者完全不露,让鱼看不到钩子,增加吃饵的信心。
  2. 穿刺法: 像活虾一样从尾部、头部或身体穿过,但因为没有活性,更注重钩尖的露出饵料的顺直,让它在水里不打转。
  3. 组合法: 有时候我会在钩柄处先绑一点橡皮筋或者细铜丝,然后把虾仁或者虾段捆在上面,钩尖露出。这样能固定饵料防止小鱼啄食,又能保证中大鱼时钩尖能顺利刺入。

用虾的钩子,我偏爱千又或者矶奴千又钩的特点是歪嘴、钩条细、钩尖锐利,非常适合穿刺活饵,而且中鱼后因为歪嘴,不容易脱钩,特别是钓黑鲷黄脚立这种嘴比较硬的鱼,穿透力一流。矶奴钩钩条粗壮、钩门宽,更适合挂大块的虾肉或者整虾,对付力量大的鱼种,比如大石斑,它的强度更有保障。钩子大小要跟虾以及目标鱼的嘴匹配,钩尖一定要露出来,哪怕是一点点,不然挂了鱼嘴刺不进去,功亏一篑。

线组搭配也讲究。主线我通常用PE线,看目标鱼大小和钓场环境,从1.0号到3.0号不等。PE线的高感度是关键,能清晰地传递水下的一切信息,小鱼的啄食、饵料触底、甚至是水流的细微变化,都能通过指尖感知到。子线我几乎都用碳线1.5号到5.0号甚至更粗。碳线的隐形性耐磨性是无可替代的。在礁石区钓石斑,子线不耐磨那是自寻烦恼。而且碳线的比重比尼龙线大,有助于饵料更快地下沉到位,在有水流的环境下也能保持钓组的稳定。子线长度根据水深和水流调整,通常在半米到一米五之间。

钓法上,用虾可以玩很多花样。船钓放流是最经典的,让活虾或者冰鲜虾挂着钓组,随着水流自然下沉、漂移。关键在于控线,要让线组保持一定的绷紧,但又不能太死,给虾自然的活动空间。手指轻搭在线上,感知一切异常的信号。水底的礁石、暗流、以及鱼吃饵那轻微的顿感或者强烈的拉扯,都在指尖和竿尖上体现。

岸边或者礁石上钓,我喜欢定点抛投,朝着那些水底有大块礁石石缝乱石堆或者水流汇聚标点抛。抛出去后,不是死等,而是缓慢地、有节奏地提放,或者轻轻地拖动,让虾在水底跳跃、挣扎,模仿受伤或者觅食的小生物。有时候,一个轻微的抖竿,就能激起藏在石头缝里的石斑发起攻击。

什么时候用虾最好?我觉得潮水是关键。涨潮和落潮的活水时间,特别是潮水交换流速变化的时候,往往是鱼最活跃、最敢靠岸或者离开藏身处觅食的时机。风向也很重要,吹向岸的顺风,有时候会把近海的小鱼小虾吹到岸边,大鱼也会跟着过来。但风太大浪太高,又会影响控线感知。所以,出海前看潮汐表、看天气预报,已经成了我的习惯,这叫读懂大海的脾气

用虾钓鱼,吃口信号往往很微妙。小鱼通常是急促、连续的轻啄,像用指甲敲击竿稍。大鱼有时候反而是慢慢地、沉稳地吸入,竿尖一个缓缓的、有力的下弯,或者线杯突然出线。这时候不能急着扬竿,要等它把饵料完全吞进口中,感觉到那股实实在在的、向下拖拽的力量,再有力地、但不生硬地向上扬竿刺鱼。

搏鱼过程是对手的考验。中鱼后,要稳住竿子,保持弓形,利用竿子的弹性轮子的泄力来消耗鱼的力气。特别是钓石斑,它会第一时间往它的藏身处,也就是石头缝里。这时候绝对不能硬拔,容易断线或者拉脱钩。要稳住竿,侧向发力,或者轻微地收放线分散它的注意力,等它冲劲过了,再慢慢地、持续地向上提。如果它钻洞了,有时候只能僵持,甚至放松一点点线,诱使它自己出来,这个过程考验的是耐心和经验。

有一次,我在一个老钓点,水深大概十米,下面是成片的礁石。我用活虾挂千又钩,子线2.5号碳线,主线1.5号PE,轻铅到底,靠水流带着虾在水底跳动。一个缓缓的下弯,我等了大概三秒,感觉力量到位扬竿!一股沉重的力量从水底传来,竿子瞬间弯成一个漂亮的弧形。不是那种鲈鱼的猛冲猛跑,而是一股子蛮劲儿死死地向下拽。我知道,是石斑!它拼命地往礁石缝里钻,我死死控住竿子,不敢放线,但也拉不动。那种线绷到极致、手指能感觉到鱼的每一次挣扎的感觉,让人心跳漏半拍。僵持了几十秒,感觉它的力气小了点,我抓住机会,侧向发力一点一点地把竿子往上抬。这个过程就像在跟水底的老家伙拔河。大概拉了五六分钟,一个黑乎乎的身影终于从水底被拔了出来,挣扎着破水而出闪耀着古铜色的鳞光。一条大概五斤的老虎斑!那一刻的成就感,比钓十条小鱼都强。用的就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虾。

所以你看,用虾钓鱼,看似简单,其实从选饵、保活、挂钩、线组搭配,到找点、抛投、控线、感知、扬竿、搏鱼,每一步都有讲究。这不单单是钓鱼,更是对大海、对目标鱼习性的理解,是对经验和耐心的考验。那些风吹海面的声音浪花拍打礁石的味道竿子上传来的每一次轻微颤动中鱼瞬间的强烈顿挫,都是这门学问的一部分。别小看这只小小的虾,它可能就是你打破僵局,钓获大物的秘密武器。下次出海,不妨慢下来,用最天然的饵料,去感受大海传递给你的每一个信号。你会发现,它的魅力,远不止钓上来一条鱼那么简单。

海钓怎么上虾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