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盯着别人下竿的地方,那儿就算有鱼,也早被人钓滑了,精得跟鬼似的。我总跟刚玩海钓的小年轻说,找位子这事儿,不是用屁股,也不是用眼睛,得用脑子,用心去跟海对话。这听着玄乎,但你出海多了,被大海教育得多了,就懂了。
大海不是个死水池子,它每时每刻都在变。你今天在这个点爆钓了,明天同样时间过来,可能连个鱼毛都看不见。为什么?因为你只记住了经纬度,没读懂潮水。潮水,就是海的呼吸,是发动机。我出海前,头等大事不是检查我的Gamakatsu磯釣竿有没有划痕,也不是看天气预报有没有雨,而是雷打不动地打开潮汐App,看未来几天的潮差。大潮活,小潮死,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定律。我最喜欢的是农历初一、十五之后那几天的大潮汛,整个海都活了过来,水流“哗哗”地跑,那流里裹挟着浮游生物、小鱼小虾,大鱼都张着嘴等着开饭呢。具体到一天里,涨八分,退两分,这个时间窗口是黄金中的黄金。水流速度不快不慢,刚刚好能把你的钓组送到鱼的嘴边,又不会快到让鱼追不上。
光看潮汐表是纸上谈兵。到了钓点,你得看“流”。那流水,就是海里的高速公路,是鱼的饭堂。我习惯带一包最便宜的方便面,捏碎了往下撒,看面渣子往哪跑,跑多快。这就告诉你主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但最肥的位子,往往不在主流上,主流是赶路的,不是吃饭的。你要找的是主流旁边的回流区,或者两股流交汇的流水交汇处。你想想,水流冲过一块暗礁,礁石后面是不是会形成一个相对平缓的区域?小鱼小虾就被冲到这里打转,大鱼就埋伏在这儿,一张嘴就是一顿自助餐。这种地方,水面上经常能看到明显的分界线,一边水流湍急,一边波澜不惊,或者是有个小小的漩涡。把你的VIB或者活虾,精准地抛投到这个交界处,让它顺着水流似沉非沉地飘进缓流区,那一瞬间,竿尖猛地一下死顿,接着就是一道千钧之力往深里拽,Shimano Stella SW 4000XG的泄力“吱吱”地尖叫起来,那声音,比什么交响乐都好听。
我记得有一回在舟山外海的一个无人礁盘上,那天风浪不小,同船的几个钓友都找了背风的湾子图安稳。我呢,偏不。我顶着风,爬到礁盘最顶上,观察整个礁盘周边的浪花。迎着风浪的那一面,白花花的浪头狠狠砸在礁石上,炸开一片泡沫。很多人觉得那没法钓,浪太大。但我看到的是,巨大的海浪把礁石上的藻类、小贝壳、小螃蟹都冲刷下来了,这不就是天然的诱饵窝料吗?那些在礁石区讨生活的黑鲷,最懂这个道理。我没用浮漂,直接换上了一套沉底钓组,用的是20磅的YGK碳线作子线,绑了个千又4号钩,挂上巴掌大的活螃蟹,算好提前量,奋力一抛,扔进了浪花和清水交汇的“洗衣机”里。铅坠触底,我稍微绷紧线,食指搭在鱼线上感受动静。那种环境下,鱼吃口非常凶悍,根本没什么前戏,就是“咣”的一口,竿子直接一个大弯弓。那是一条接近三斤的野生黑鲷,背鳍张开像一把黑色的扇子,浑身泛着金属光泽,力道大得惊人。那天,湾子里的钓友们都打了龟,我一个人在迎风面拉了七八条像样的货色。这就是对地形和环境的理解,比任何昂贵的装备都管用。
当然,找位子也分岸钓和船钓。岸钓,特别是矶钓,你的活动范围有限,所以选点更是生死攸关。除了刚才说的流和浪,你还要学会看“地形”。那些礁石的走向,水下的断层和海沟,都是藏鱼的绝佳结构。一个向外延伸很远的岬角,通常是洄游鱼群的必经之路;一个内凹的海湾,往往是小鱼躲避风浪的避难所,也是海鲈进来捕食的猎场。有些时候,肉眼看不出水下结构,我就喜欢用重一点的铅坠或者铁板,做几次扇形搜索抛投,通过竿尖传回来的手感,去“摸”水底。是沙地?是泥底?还是“咔哒咔哒”的礁石区?哪里有挂底的感觉,哪里就可能有复杂的结构,也就最可能藏鱼。
| 标点类型 | 特征描述 | 常见鱼种 | 个人提示 | 
|---|---|---|---|
| 岬角 | 陆地向海中突出的尖端,通常水流湍急。 | 海鲈、黄鱼、带鱼 (夜钓) | 站在岬角尖端抛投,让饵顺流而下,覆盖两侧的流水区。 | 
| 暗礁区 | 水面下隐藏的礁石群,水流复杂,结构丰富。 | 黑鲷、石斑、石九公 | 最容易挂底,但也最藏大物。用碳线做子线,挂底了就果断牺牲子线。 | 
| 回流湾 | 主流经过障碍物后形成的缓流或反向流区域。 | 各种底层鱼、章鱼 | 这是天然的“聚鱼盆”,用轻一些的钓组让饵自然漂流进去。 | 
| 沙泥底与礁石交界 | 两种不同底质的交界处,生物多样性高。 | 比目鱼、鲽鱼、海鲈 | 很多鱼喜欢在交界处巡游觅食,是路亚沉水Minnow的绝佳标点。 | 
船钓的自由度就大多了,你可以开着船,用探鱼器去找结构。但探鱼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屏幕上显示的“鱼”,可能是个塑料袋,也可能是一群没胃口的小杂鱼。我更相信我自己的判断。我会去找海图上等深线变化剧烈的地方,那是水下的悬崖峭壁。我也会去追海鸟,一大群海鸟在某个海面盘旋俯冲,那底下百分之九十九有被大鱼追赶的饵鱼群,这时候你开船过去,扔个波爬或者铅笔进去,水面炸开的一瞬间,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没法形容。
说到底,选位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考验你的观察力、你的知识储备,甚至是你对大海的敬畏心。别总想着找什么“必杀”的秘诀钓点。真正的秘诀,是你每一次出海,都用心去感受风的方向,去倾听浪的声音,去理解每一股水流的脾气。当你能从一片看似平静的海面上,读出水下的暗礁、海沟和鱼群的踪迹时,整个大海都会成为你的钓场。到那时候,钓多少鱼,钓多大的鱼,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和这片蓝色的世界,达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鱼是钓不完的,但海的感觉,每一次都是独一份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