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线,玩路亚的哪个没经历过?有时候不是你抛投手法有问题,不是你轮子不好,问题可能就出在最基础、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上——绕线。这事儿听着简单,不就是把线缠到轮子上嘛,可里头的门道多着呢,尤其海钓,风大浪急,一个没绕好,关键时刻掉链子,轻则一团乱麻,重则断线跑鱼,那种心痛,真是谁经历谁知道。
我算是半个“老炮儿”了吧,在海上折腾了十几年,从岸边礁石到出海船钓,从铁板到波爬再到沉底,什么都玩过点。这绕线啊,一开始真没当回事,新线拆了包装就往轮上缠,结果没多久就出问题。慢慢摸索,吃够了亏,才琢磨出点自己的套路。
先说绕线前的准备。新买的线,无论是 PE线 还是 碳线 或是 尼龙线,拿回来别急着上轮。先检查一下你的 钓鱼轮,线杯有没有磕碰,有没有沙子或杂物。尤其是 纺车轮,线杯边缘(出线环)更是要仔细摸,一点点毛刺都可能在抛投时割伤线,那可要命。如果老轮子,用久了,线杯边缘有磨损,或者线杯轴承不顺滑,都可能影响绕线效果和后续出线。所以,绕线前给轮子做个基本保养,洗洗干净,轴承点点油,很有必要。
然后是线的方向。这点很多人容易忽略。大部分 PE线 的包装盒上都会有图示,告诉你线卷应该怎么摆放,怎么出线。纺车轮 用的线,卷在线轴上的时候,一般是“平行卷绕”的;而你把它缠到纺车轮的线杯上,则是“交叉卷绕”。所以,从线轴上把线引出来的时候,线轴的摆放方向就很关键。通常,我会把线轴穿在一根筷子上,或者用一个专门的绕线器(这东西不贵,但能省不少麻烦),然后让线轴自由旋转出线,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线的扭曲。如果直接把线轴放地上或桶里,线抽出来时线轴不转,线就会一边出一边扭,等你绕到轮子上,就带着一股子拧劲儿,这是未来 炸线 的一大隐患。
至于绕线时的张力,这绝对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最体现个人经验和“执念”的地方。张力不够?线绕得松松垮垮的,线层之间有空隙。这样的线杯,等你抛投时,下面的线很容易从上面松弛的线圈里钻出来,瞬间一团乱麻,炸得你头皮发麻。尤其用细 PE线 玩轻型路亚或矶钓时,一个大风浪,线杯上的线稍微一松,再抛就完蛋。
张力太大了也不行。特别是绕 PE线,如果张力过大,硬生生把线勒得太紧,一是可能压迫甚至损坏线杯的衬垫或结构,二是线自身受力过大,长时间紧绷缠绕,会产生严重的“记忆性”,线会变得非常硬,出线不顺,抛投距离受影响,而且一旦中鱼暴力出线,高速摩擦下,过紧的线层间更容易产生热量甚至相互“咬死”。我绕线时,一般会把线从一个湿毛巾里穿过,或者用手指(戴个手套,不然容易勒手)稍微捏住线,提供一个稳定的、柔和的阻力。这个阻力有多大?凭感觉。我的感觉是:线能紧密地挨在一起,用手指按压线杯上的线层,感觉很瓷实,但又不是硬邦邦像石头一样就行。绕线过程中,时不时停下来,转动轮子让线杯前后移动,观察线是否均匀地缠绕在整个线杯上,有没有哪一块特别凸起或凹陷。如果发现不均匀,要稍微调整张力或者手的角度,让线层分布更平整。
还有个细节:绕线量。每个轮子的线杯都有标注容量,比如 PE线 1.5号 200米。绕的时候别绕得太满,尤其是 纺车轮。绕到线杯边缘内留出大概 1-2毫米的距离比较合适。绕太满,抛投时线容易自己往外“溢”,增加炸线风险。绕得太少,一是浪费线,二是抛投距离会受影响,因为线在出线口边缘的摩擦会变大。
再说说背线(backing line)。海钓,尤其船钓深场或某些需要远投的场景,主线动辄需要几百米。全用昂贵的 PE线 太奢侈,而且有时候底层线并不常用到。这时候,用一些相对便宜的 尼龙线 或者旧的 PE线 做背线就很划算了。一般先绕背线,绕到大约线杯容量的1/3到一半,然后用一个可靠的连接主线和背线的结,比如 改良电车结 或者更保险的 FG结(如果背线是PE),再开始绕主线。这样既省钱,又能确保满线杯的状态,发挥轮子的最佳性能。
线杯上的连接结也很重要。把线头系到线杯轴上,别用太复杂的结,越小越好,能固定住就行。太大的结容易在线杯底部形成凸起,影响后续线层的平整。我一般就用个简单的活结或者 单边加强结,确保拉紧后结头非常小。
绕线这事儿,急不得。我都是找个安静的下午,泡杯茶,慢慢绕。一边绕一边感受线的状态,听听轮子转动的声音,心里盘算着这条线要拿去对付什么鱼。比如我要去玩铁板,目标是深海的 石斑鱼 或者远海的 金枪鱼,那选的 PE线 号数肯定大,绕线时的张力也得给足,确保大马力输出时线不至于乱。如果去玩轻矶钓,目标是礁石边的 黑鲷 或 鲈鱼,可能用细一点的 尼龙线 或 PE线 加 碳线 前导,绕线时更注重顺滑度,方便抛投小而轻的拟饵或活饵。
线绕好了,那种感觉就是踏实。你知道轮子里的线是服服帖帖的,等待着下一次出征。一个完美的线杯,光滑、饱满、均匀,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它代表着准备充分,代表着对每一次抛投的尊重,对每一次中鱼机会的重视。
当然,光绕好线不够,后续的线组搭配也全是学问。主线和前导线怎么连接? FG结? GT结?还是更简单的 大力马结?不同的结,强度不一样,过导环的顺滑度也不一样。钓不同的鱼,用多长的前导?用多粗的子线?绑什么样的 鱼钩?挂什么 拟饵 或者用什么 钓饵?这都是环环相扣的。但这一切的基础,第一步,就是你轮子上的线,必须绕得漂亮,绕得扎实。
这么说吧,在我看来,绕线绕不好,就像大楼地基没打牢,上面盖多高都悬。看似简单,实则精微。它不是钓鱼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没有中鱼的狂喜,没有搏鱼的刺激,更没有渔获满舱的成就感。但它却是最基础、最考验耐心、也是最能体现一个钓鱼人严谨态度的环节之一。有时候,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慢慢绕线,心里反而特别平静。海钓这玩意儿,玩的不仅仅是鱼,玩的是一套完整的流程,一种和自然、和装备、和自己较劲又融合的过程。而绕线,就是这个过程的开始,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准备意味的序曲。每次把新线绕好,看着那个饱满紧实的线杯,心里就痒痒的,想立刻冲向大海,试试这新武装起来的家伙,能带来怎样的惊喜或者挑战。这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