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竿怎么穿线图

握着那冰凉的轮子,看着线杯里缠绕得服服帖帖的PE线,手指轻轻捻过线体,感觉它细腻光滑的触感。这一步,穿线,看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像穿针引线,谁不会呢?可真入了海钓这个坑,你才会明白,怎么穿,穿什么线,它决定了太多东西,从你第一竿能不能抛到位,到最后那条梦寐以求的米级大物能不能乖乖入护。这玩意儿,是基础的基础,更是经验的沉淀。

先说线吧。海钓,线组是命根子。主线,我基本就认准PE线。为啥?够细,拉力强,而且零延展。零延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水下哪怕是最轻微的“咚”一下,那细微的吃口信号都能清晰地传到你的指尖,竿尖的动作也不会打折扣。这对于玩路亚,特别是轻量铁板或者软饵探底的时候,太重要了。有时候,鱼咬饵就像蚊子叮,全靠那股子酥麻的电信号传导。当然,PE线也有缺点,怕磨,尤其怕海底礁石和藤壶。所以,前导线就成了必须。

穿线,其实就是把PE线从轮子上引出,穿过竿子导环,然后连接前导线,再接上你的钓组——可以是拟饵,可以是天平钩组挂活饵。

首先,轮子固定在竿子上。我喜欢先把轮子装好,然后把主线从轮杯上拉出来,沿着竿子往竿稍方向引。这里有个小细节,有些人喜欢把竿子伸长了穿,但我通常是先收着,一节一节拉出来穿。尤其是多节竿,先把线穿过第一节的所有导环,然后拉出第二节,穿过第二节的导环,以此类推。这样不容易漏穿,也方便理顺线体。

导环,这个得好好说。好的导环,比如富士SIC或者TORZITE的,内圈光滑得像镜子,摩擦力小,散热快。线从里面嗖嗖地过,抛投距离就远,回收也顺畅。穿线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线从每个导环里都穿过去,一个都不能少!漏穿一个导环,那抛投出去线受力就不均,轻则炒粉炸线,重则断竿。而且,导环如果内圈有破损,哪怕只是一个小豁口,也会像砂纸一样疯狂摩擦你的线,尤其是PE线,来回几次可能就废了,或者在搏鱼关键时刻给你“切线”,那种欲哭无泪的滋味,只有经历过才懂。所以,每次出钓前,除了检查线,我也一定会用指尖仔细摸摸每个导环的内圈,确保万无一失。

线穿过所有导环到达竿稍后,就到了连接前导线的关键环节。PE线前导线(通常用碳素线或尼龙线,我偏爱耐磨性更好的碳素线)的连接,这是整个线组里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之一。连接主线和前导线的结,要求是:牢固、顺滑、打结部分尽量小。牢固不用说,搏大鱼全靠它;顺滑是为了在抛投时能顺利通过导环,减少摩擦阻力,避免挂到导环;打结部分小,也是为了顺滑通过和减少卡顿。

市面上的PE连接前导结种类繁多,我这些年试过来试过去,最终定型为两个:FG结改良版克林奇结(或者说跟它原理类似的某些变化)。FG结无疑是公认最牢固、打结部分最小的,但它也是最难学的,需要多加练习。刚开始学的时候,手指头都快打成鸡爪了,不是散架就是打不好。但一旦掌握了,那种信心是别的结给不了的。尤其是用细的PE线连接粗的碳素线时,FG结的优势非常明显。它的原理是让PE线像藤蔓一样缠绕咬合在前导线上,受力后越拉越紧。

如果嫌FG结太麻烦,或者在船上颠簸不好打,改良版克林奇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一些辫子结(braided knot)的变化,比如GT结的简化版。虽然打结部分会稍大一些,但速度快,强度也足够应对大多数情况。不过,我还是建议,真想在海边有所斩获,把FG结练熟,绝对物超所值。我宁可在出发前花半小时安安静静地打个完美的FG结,也不愿到了钓点,看着鱼花四起,却因为线结问题顾虑重重。

前导线的长度和粗细,也是学问。玩路亚,长度通常在1米到3米不等,取决于你作钓的环境和手法。礁石多、需要经常探底,前导线可以长一点粗一点,抗磨。水深、追求极限抛投前导线可以短一点,甚至只留几十公分,以减少线结通过导环的次数。粗细则取决于你的目标鱼种和主线强度。比如,我的PE线1.5号,拉力大概10公斤左右,配的碳素前导线可能是25磅(约11公斤)或30磅(约13.6公斤),留一点强度冗余,也为了更好的抗磨。如果目标是金枪鱼GT这种大家伙,那主线可能就是8号PE前导线100磅起步了,完全是另一套体系。

前导线的末端,根据钓法不同,连接方式也不同。路亚通常连接一个别针(或者叫快速连接器),方便更换拟饵。这个别针虽然小,但质量也得过硬,不能有毛刺,旋转要灵活,强度要够。否则,中大鱼后别针变形拉直,一样跑鱼。有些钓法比如磯钓、船钓底物,可能会直接连接八字环,上面接主线/前导,下面接子线和鱼钩。这八字环也讲究,得是高强度的,而且轴承型的能在鱼打转时有效防缠线。

穿线,把轮子、竿子、主线、前导线、线结、连接件、钓组(无论是米诺波爬铁板、还是绑好的钩子)串起来,这过程本身就像一种仪式,是对即将开始的搏斗的预演,是对装备的检查和信任的建立。每一次线从指尖滑过,感受它的张力,它的顺畅,脑子里已经开始模拟接下来的抛投控线扬竿搏鱼

记得有一次,风浪挺大,我站在礁石上抛投。线组是新换的,FG结打得格外用心。一竿甩出去,线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远投的感觉真痛快。刚收线没几圈,竿稍一个猛烈的下顿!标准的黑鲷吃口!扬竿刺鱼,紧接着就是一股强大的拉力从水下传来。鱼在礁石边疯狂挣扎,想往石头缝里钻。那时候,线的顺滑度,前导线的耐磨性,线结的牢固度,轮子卸力的稳定,一切的一切都在经受考验。我死死控线,调整竿的角度,不让它得逞。竿子弯成一张大弓,线发出微微的嗡鸣声。那种感觉,肾上腺素狂飙。最终,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一条将近两斤的黑鲷被我拖离了险区,抄网入护。那一刻,除了钓到鱼的喜悦,更多的是对整套装备和自己技术的信任感——从最初那看似简单的穿线开始,每一个环节都顶住了压力。

但也有失败的时候。不止一次,因为前导线选得不够粗,被鲈鱼鳃盖上的硬刺割断;或者因为FG结打得不够紧,中鱼后瞬间散架。那些失败,都是学费,都逼着你回去重新研究,反复练习,直到把每一个细节都抠到极致。

所以,别小看穿线这事儿。它不是把线塞进导环那么简单,它是你和大海、和鱼建立连接的第一步。线穿得对不对,直接关系到你的抛投、你的感知、你的控鱼能力。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下次出钓前,当你的手指再次捻起那根细细的PE线,准备穿过导环时,不妨多花几秒,感受一下,思考一下。这条线,即将承载你的希望,你的技巧,以及可能到来的,与深海巨物的较量。它值得你给予最认真的对待。

海钓竿怎么穿线图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