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码头边,那股子海风卷着特有的咸腥味儿扑面而来,耳朵里灌满了海浪拍打桩子的“哗啦哗啦”声,还有远处渔船马达的嗡鸣。这感觉,真不是坐在电脑前看视频能体会的。对,咱今儿就聊聊这码头海钓,这活儿看着简单,杵那儿等着呗,实则里头的道道儿,真得你一步步踩坑、一次次琢磨才能咂摸出味儿来。
我琢磨这码头钓,说白了,就是借着人工结构,去够那些平时咱岸边够不着的地儿。码头往海里延伸,底下有桩子、有平台、有丢下去的各种垃圾甚至沉船,这些都是天然或者后天形成的“聚鱼结构”。鱼喜欢靠结构,这跟住楼房一个道理,得有“家”,有藏身处,有伏击猎物的地方。所以,钓码头,第一件事儿不是急着甩竿,而是读懂码头结构。哪个位置水深陡降?哪个桩子边常年附着海蛎子?哪里是潮流的迎水面或者背水面?这些,你得绕着码头走走看看,甚至问问常来的老头儿老太太,他们可能不钓鱼,但谁都知道哪儿的海鲜多。
装备这块儿,真不是越贵越好,但绝不能凑合。尤其在码头这种结构复杂、容易挂底的地方,你得兼顾强度和操作性。我个人偏爱九尺到十一尺的岸抛竿,调性硬挺一点儿的,比如M或者MH调。太长了在码头转身、抛投不方便,太短了又够不着远点的好标点,而且起鱼过栏杆也费劲。这长度,加上点硬度,中个把十斤的鱼,或者从水里带上来点杂物,都有劲儿。
轮子,别拿你平时钓淡水的路亚轮凑合,那玩意儿海水一泡就完蛋。得是专门抗腐蚀、密封性好的,比如禧玛诺/达瓦的SW系列里找个4000到6000型的,或者其他牌子同级别的。这玩意儿不光要顺滑,关键是刹车力得够,碰到大货儿或者鱼往桩子里钻的时候,能给它刹住不让它得逞。线,主线我基本都用PE线,2号到4号不等,看你要玩儿多大、码头水下有多复杂。PE线没啥延展性,水下情况反馈灵敏,而且同等拉力下比尼龙线细,能抛更远。但PE怕磨,所以前导线是必须的!我用碳素线,线径比主线粗,磅数要足,20lb到40lb都常备,一米到两米长,连接主线和钓组,万一蹭到桩子或者礁石,不至于主线一下就断了。主线和前导线的连接,FG结或者GT结,练!练到闭着眼都能打漂亮那种,结实不挡线环。
钓法在码头那是五花八门,看你目标鱼是什么、水情如何。
路亚是我的最爱之一,尤其是水清、有流水的时候。可以针对鲈鱼、海鲢、甚至鱿鱼。米诺、波趴、铅笔、vib、软虫、亮片,都得有点储备。铅头钩加软虫是万能搭,能探底能搜水层。米诺在水面或浅层搜寻很有效,尤其是在有小鱼群活动的时候。手法上,抛投要准,尽量贴着码头边或者往水下结构附近送。控线尤其重要,不光是收线,要通过竿尖的抖动、停顿、抽动,给拟饵生命力。感受水下的反馈,哪怕是拟饵触底、刮到东西,都要心里门儿清。鱼咬口有时候很轻微,一个不自然的“噔”或者线稍稍一顿,就可能是吃口,得快速扬竿刺鱼。
饵钓在码头是基础,也是效率担当,特别是针对黑鲷、石斑、黄立鱼这类底层鱼或者巴郎、小黄鱼等中上层鱼群。用的最多的是倒吊钓组或者沉底单钩/双钩钓组。
钓组名称 | 目标水层 | 常用钓饵 | 适用鱼种 | 优点 | 缺点 | 个人体会秘诀 |
---|---|---|---|---|---|---|
倒吊钓组 | 底层 | 虾、小鱼、沙蚕 | 黑鲷、石斑、黄立鱼 | 饵料呈现自然,抗挂底能力相对好 | 抛投稍麻烦,饵料容易被小鱼捣乱 | 铅坠选圆形不易卡,子线长度根据水流调整 |
沉底钓组 | 底层为主 | 虾、小鱼、螺肉 | 黑鲷、石斑、鲈鱼、各类杂鱼 | 抛投简单,适用面广 | 易挂底,饵料易被流水冲走 | 钩子离铅坠一段距离,用失手绳防止竿子被拖走 |
浮游矶钓 | 全泳层 | 南极虾、练饵 | 黑鲷、各种鲷类、鲈鱼 | 灵敏度高,能精准控制泳层 | 需要配合撒饵,技术要求高 | 读懂潮水和风向,找到最佳流速和方向的钓点 |
饵料的话,活虾是万能饵,谁都爱吃。沙蚕、小海鱼、螺肉、乌贼须也都是好选择。钓不同的鱼,饵料大小、挂法都不一样。比如钓黑鲷,虾要挂活的,让它在水里扑腾;钓石斑,可能要挂一块结实的鱼肉或者螺肉,禁得起小鱼啄。饵钓的扬竿,得看吃口,黑鲷通常是慢慢地、试探性地拖拽,然后一个猛的顿口;石斑往往是死口,线直接被拉走。别急着抬竿,等它真正把饵吞实了再有力地扬竿刺鱼。
读懂潮水这事儿真没法偷懒。不是光看潮汐表几点高几点低。得看它涨落的速度、流向,甚至码头结构对水流的影响。有些时候,涨潮涨到一半、水流开始变急那会儿,就是鱼最活跃的时候。退潮也是,退到某个点,水里的氧气、饵料被带出来,鱼也跟着动。还有码头桩子形成的洄水、急流,这些地方往往是鱼藏身或者等饵的好地方。水清还是水浑,温度高还是低,刮什么风,浪大不大,这些都会影响鱼情。经验这东西,就是在一次次看天看水看鱼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比如水太浑,我可能就偏向用味道重、颜色鲜艳的饵,或者在水下结构边死守;水太清,就得考虑更细的线组,拟饵颜色用得素一点,或者钓夜场。
说到夜场,码头的夜钓是另一番天地。很多大鱼、谨慎的鱼都喜欢晚上出来活动。码头的灯光入水会吸引小鱼小虾,大鱼就跟着过来了。缺点是视线差,操作更要小心,安全第一。而且夜里更容易挂底,因为你看不到水下。
我记得有一次,也是在码头夜钓,用的铅头钩加软虫,在灯光下水泛着微光的地方搜索。突然就感觉竿子一沉,不是挂底那种死沉,是那种有生命力的、往下拉扯的力量!心里一激灵,扬竿!中了!那家伙劲儿真大,线吱吱往外走,刹车调得不紧不慢,既消耗它的力气又不至于把线拉断。它拼命往旁边的桩子里钻,我竿子压低,控线往外带,用竿子的弹力一点点把它搏回来。那十几分钟真是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最后灯光下一看,一条漂亮的大海鲈!出水那一刻,银光闪闪,所有疲惫都一扫而空。
当然,跑鱼也是常态。有时候是线组不够强力,有时候是钩没刺牢,有时候是鱼太聪明,一下就钻进桩子里把线磨断了。记得有回,一条大鱼咬钩,搏斗了半天,就差一点拉到码头边了,结果它一个猛子扎下去,绕着一个带尖的柱子转了两圈,啪,线断了。当时心里那个懊悔啊,跟丢了几百块钱似的。但这就是钓鱼,有惊喜,也有遗憾,正是这些不确定性才让人着迷。每次跑鱼,我都得琢磨琢磨,是装备问题?操作失误?还是我对这条鱼的习性了解不够?下次怎么避免?
除了钓鱼本身,码头钓的乐趣还在于那种氛围。旁边可能就是卖海鲜的渔民,旁边是带着小孩儿来赶海的,再旁边可能是几个老哥们儿吹着牛皮下着饵。大家不认识,但都对大海有点儿敬畏,对脚下的这片水有点儿好奇。偶尔有人中鱼,大家都会过去看看,搭把手,分享一下喜悦。那种感觉挺好的。
别忘了基本的规矩和道德。知道禁渔期和最小可捕尺寸,钓上来的小鱼放回去,别把码头搞得一片狼藉。垃圾带走,鱼血冲干净。这是对大海的尊重,也是为自己、为后来的钓友留一片干净的水域。
码头钓,说起来容易,真玩儿进去,要学的还有太多。从最基础的打结、绑钩,到抛投的精准度,再到判断水下结构、解读鱼的吃口信号,如何在大风大浪里稳住,如何在人群里找到自己的节奏……每一步都是学问。但当你真正上手,感受到线上传来的每一次颤动,看到弯弓的竿子,听到收线器激动人心的声音时,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而且它门槛不高,不需要你开船出海,找个靠谱的码头,装备带上,就能开始你的海上“寻宝之旅”。慢慢玩儿,细细品,大海会告诉你更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