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怎么海钓

提起枸杞岛的海钓,脑子里先冒出来的不是鱼,是那股子咸腥到骨子里的海风,还有光秃秃的礁石被海浪一遍遍舔舐的声音。这地方,不像舟山其他地方那么“乖”,它野,它有脾气,它的鱼也不像养殖场里跑出来的那么傻白甜。来这里,你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跟风浪较劲,跟暗流搏斗,更要跟那些狡猾的鱼玩捉迷藏。不是那种撒把虾米就能爆护的地方,但也正因如此,在这里钓到一条像样的鱼,那成就感,是别处给不了的。

我来枸杞岛海钓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最初的摸不着头脑,到慢慢读懂一点这里的“语言”,这条路可没少交学费。这岛的地理位置太特别了,外海涌浪直扑,潮水变幻莫测,加上沿岸那些犬牙交错的礁石,既是鱼的藏身处,也是你随时可能“挂底”或者切线的“陷阱”。所以,在这里钓鱼,装备、技巧和对环境的理解,哪一样都不能落下。

先说装备吧,这是敲门砖。在枸杞岛,我主要玩岸钓,船钓不是我的路子,总觉得少点和大海直接对话的劲儿。岸钓又分很多种,我偏爱路亚(Lure Fishing),因为它更主动,需要你去搜索,去引诱,而不是被动地等鱼。

路亚竿的选择很重要。这里的鱼,尤其是海鲈鱼或者偶尔撞见的大型黑鲷,力气不小,而且它们就喜欢藏在礁石边,中鱼后第一反应就是往回钻。所以,竿子必须得有足够的腰力(Backbone),能瞬间把鱼从障碍区拔出来一点距离,避免切线。我常用的竿子,一般是长度在2.7米到3.3米之间调性(Action)偏硬,至少是MH调(Medium Heavy)甚至H调(Heavy)。牌子嘛,我没有特别的品牌迷信,但倾向于接口牢固、导环顺滑、碳布反馈清晰的。比如手里这根DAIWA LABRAX AGS系列的,虽然有点小贵,但它的AGS导环抛投确实顺畅,而且对水下信号的传递非常敏锐,那种拟饵在水底碰到砂石或者被鱼轻咬一口的“点”,能清晰地反馈到手里。

轮子跟竿子得配。枸杞岛的风浪大,海水腐蚀性强,轮子必须是全金属或者有良好的防腐处理的。我习惯用禧玛诺(Shimano)的纺车轮,尺寸通常选4000到5000型。这个尺寸容线量足够应付远投,而且泄力(Drag)系统要顺畅且稳定,能在大鱼猛冲时均匀放线,避免拔河崩线。Stella或者Twin Power当然是顶级选择,但Ultegra或者Saragosa这类中高端系列,性能也足够应付了,关键是每次回来一定要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特别是泄力旋钮和线杯的位置,不然用不了多久就会感觉涩涩的。

线组是连接你和鱼的唯一纽带,绝对不能马虎。主线我用PE线(Braided Line),因为PE线没有延展性,能最大限度地传递水下信息和中鱼信号,而且同等拉力下比尼龙线细得多,有利于抛投距离。在枸杞岛这种多礁石的地方,PE线的选择通常在#1.5到#3号之间,根据目标鱼大小和钓点障碍多寡来定。线径太细容易磨损,太粗影响抛投和拟饵泳姿。 前导线(Leader Line)是必备的,我通常用碳氟线(Fluorocarbon),它的耐磨性好,而且在水下几乎隐形。前导线的磅数(lb test)一般比主线大一号,比如PE#2号(约30lb),我就会配30lb到40lb的碳氟前导,长度根据钓点深度和抛投习惯来,礁石多的地方我会把前导线放长一点,到两米甚至两米五,多一层保护。主线和前导线的连接,我只信赖一种结:FG结(FG Knot)。虽然打起来费点时间,但它的结节强度高,而且通过性好,不容易卡在导环上。

拟饵的选择就五花八门了,但针对枸杞岛常见的鱼种和环境,我有几款是常备的。

米诺(Minnow)是我的主力。特别是那种悬浮型(Suspending)或者慢沉型(Slow Sinking)的,水流慢或者水深不大的地方特别好用。它们模拟小鱼受伤挣扎的样子,配合抽停(Twitch and Pause)或者小幅度跳动(Jerking),对藏在礁石边的海鲈鱼有致命吸引力。颜色上,我喜欢用青背白肚或者全息银这种拟真色,有时候阴天或者水浑的时候,会试试亮色如橙色或者粉色

波扒(Popper)和铅笔(Pencil)主要用在水面系(Topwater)。清晨或者黄昏,鱼活性高的时候,用它们在水面制造“炸水”或者“S形泳姿”,看海鲈鱼或者鲅鱼冲出水面追捕,那种视觉冲击力是别的拟饵给不了的。对抛投要求高,控线要掌握好,风大浪大时效果会打折扣。

VIB或者亮片(Spoon),则是在需要远投、探钓中下层水域,或者流水较快时使用。它们的沉降速度快,能快速到达目标泳层,而且泳姿稳定,震动强烈,对藏在深处的鱼有很好的诱惑力。

软饵(Soft Plastics),特别是搭配铅头钩(Jighead)使用时,是钓黑鲷或者石斑这种底层鱼的利器。卷尾蛆(Grub Tail)或者T尾(Paddle Tail)软饵,慢速拖底或者小幅度跳底,那种触底再弹起的动作,非常像小虾小蟹,对礁石缝里的鱼有奇效。

光有装备不行,还得懂这里的“脾气”。枸杞岛钓鱼,读懂潮水是第一位的。这里的潮差很大,水流变化也快。大潮活鱼,这是老话,没错。但具体到某个钓点,涨潮和退潮不同时段的水流方向、流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鱼的觅食,才是关键。比如有些突出部的礁石,涨潮时鱼会顺着流水上来,躲在暗流区伺机捕食;退潮时它们可能又会退回到更深或者更平缓的水域早晚潮汛,也就是平流前后的那一个小时,往往是鱼最活跃的时候,水流速度适中,鱼觅食不费力。这段时间千万不能错过。我会提前查好潮汐表,根据潮水的高低点和流速预判哪个钓点最合适,然后提前到达。

到了钓点,搜寻标点比你想象得更重要。别傻站着一个地方死抛。观察水面有没有小鱼跳,有没有海鸟捕食,这都是鱼群活动的信号。看清礁石区的结构,哪些地方有暗礁,哪些地方有流水经过的沟坎,哪些地方水色深邃可能有深坑。这些都是鱼可能藏身或者觅食的地方。我的习惯是先远投扇形搜索,探探大范围的情况,再针对性地调整抛投角度和落点,去精准打击那些我判断有鱼的标点:礁石的边缘、水流的汇合处、突然变深的坎、甚至海面漂浮物下方投下阴影的地方。

抛出去只是第一步,控线是门大学问。风大的时候,PE线很容易被风鼓起,形成大大的“风肚”,这会让你失去对拟饵的感知,也影响中鱼后扬竿的力量传递。要学会压水线,也就是抛出后迅速将竿尖压低甚至插入水中,让一部分线组沉入水下,减小风的影响。同时,要时刻保持线组的微绷,用指尖感受线的震动,那可能是拟饵在水底跳跃,也可能是鱼在试探。

中鱼的瞬间,那种通过线组传来的强烈的“咚”一下,或者竿尖突然被拽弯的感觉,肾上腺素瞬间飙升。扬竿必须果断,竿子向斜上方有力地、快速地抬起,将钩子牢牢刺入鱼嘴。别怕大力,这时候犹豫一秒都可能跑鱼。扬竿后,立刻进入搏鱼阶段。 对付礁石边的鱼,第一要务是阻止它回钻。竿子要始终保持弯弓状态,利用竿子的弹性和腰力,绷紧线组,迫使鱼向外游。切记不能给它一丝松弛的机会,一旦线松了,鱼头调转,它就能轻松钻回礁石缝里把线磨断。这时候轮子的泄力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太紧,要允许鱼在强力挣扎时顺畅地出线,但又要有足够的阻力消耗它的体力。利用浪的间隙,在浪涌上来的时候,借力将鱼往岸边带。遇到大鱼,不要硬拉硬拽,要跟它“跳舞”,感受它的力量,判断它的游向,通过调整竿尖方向和轮子收线速度来引导它。

有几次在枸杞岛的经历至今难忘。一次是早晨,风浪不大,在小洋山大桥下的一个礁盘边缘,我用一支12厘米的悬浮米诺缓慢抽停。突然,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水下传来,竿子瞬间被拉成满弓,轮子泄力尖叫着往外冲线!我知道遇上大家伙了。来回拉锯了几个回合,鱼几次试图往水下礁石区逃窜,我死死绷住,利用竿子的韧性一次次把它拉回来。最后出水一看,是一条足有七八斤的大海鲈,银光闪闪,拉力十足,当时手都在颤抖,那种满足感爆棚。

还有一次,天气预报小雨,我还是不死心去了。结果风雨交加,浪头一个接一个打上来。站在礁石上,海风夹着雨水抽在脸上生疼,浑身湿透。抛投异常困难,线组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坚持了两个小时,一个口没有。正准备放弃,突然一个大浪拍过来,没站稳,摔了一跤,幸好没掉水里,但竿子磕在了礁石上,心疼得要死。那次虽然空军,但那种跟恶劣天气硬刚的体验,也挺“来劲儿”的,让你更敬畏大海,知道它什么时候能亲近,什么时候必须退让。

很多人来枸杞岛就奔着黄鱼去,用活虾或者小鱼作饵,晚上在码头或者特定钓点守着。那也是一种玩法,需要不同的耐心和技巧。但我还是更喜欢路亚的未知和挑战。那种通过自己的判断、手法,让一个“假饵”欺骗到一条真实的、野生的鱼,感觉完全不一样。而且路亚让你不停地走,不停地搜索,能看到更多枸杞岛的景色,感受到更多海的脉搏。

枸杞岛的海钓,远不止钓几条鱼那么简单。它是关于阅读——阅读潮水、风向、鱼情、地形;它是关于坚持——在恶劣天气下的等待,在连连空军后的不放弃;它是关于连接——你和大海之间,通过一竿一线传递的每一次震动。每一次来这里,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一次新的学习。你会遇到友善的当地渔民,分享他们关于海的故事;会遇到其他天南海北的钓友,交流心得。

当然,不是每次都能大获全胜。跑鱼是常有的事,挂底切线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顶着烈日或者冒着风雨却颗粒无收,也会沮丧。但当你站在枸杞岛突兀的礁石上,看着脚下湛蓝或者墨绿的海水,听着耳边呼啸的风声,闻着那种独有的海味,心里总会有一种声音告诉你:值了。为了那未知的一口,为了那种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搏动,我还会一次次地来这里,抛出手中的拟饵,去追逐那些藏在波涛之下的海中精灵。记住,来了枸杞岛海钓,别只盯着桶里的鱼,多看看海,多感受风,鱼只是大海慷慨时给你的馈赠,而那片海本身,才是最值得你留恋的风景和最宝贵的收获。

枸杞岛怎么海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