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压根儿不理解,海里头,特别是近岸那些个 码头 边儿、礁石 脚下,或者你蹲在船帮子边儿上,为啥我非得捏着根 手竿 不放。他们就看你没轮子,觉得你像个新手,或者玩儿得原始。嗤,原始?这里头学问大着呢。
跟你说,玩儿海钓手竿,玩的不是抛多远,不是一键摇上来,玩儿的就是个 连接。那鱼线直接从竿稍下来,经过水,一直到钩子那儿,中间没有任何机械结构给你缓冲、给你遮掩。鱼咬口那一下,不是通过轮子轴承、导环、弯曲的竿身层层衰减传导的,它是实打实地,从线传到竿尖,再到竿身,最后直接杵在你手心儿里。那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是鱼在你手底下喘气儿,你知道它什么时候在蹭、什么时候在尝、什么时候是真的一口吞了往回走。这种 读口 的精度和直观,是带轮子的家伙事儿给不了的。
我那根常用的 海矶手竿,说起来也不是多金贵,就是结实、 腰力 足。大概五米四左右,不算长,但够用。竿稍儿嘛,得带点 灵敏度,能把水底那点儿动静、小鱼的啄食都给传上来,但又不能太软,真要是挂着条 黑鲷 或者半大不小的 石斑,得撑得住。特别是往那些 结构 附近下,桩子底下、乱石堆里,手竿的优势就来了。你竿子到位,线放下去,能精准地控制在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 标点 里,不像抛投,总有点偏差。而且,手竿放线轻柔,饵下水声响小,对那些警惕性高的鱼,比如 大黑鲷 啊,效果特别好。它在底下晃晃悠悠,你那点儿小动静,它没那么容易察觉。
线组我偏好用稍微硬挺点的 碳线 做主线,或者高磅数的 尼龙线。磅数看地方和目标鱼,一般来说,近岸码头什么的, 主线 我会用到 20磅 以上, 子线 会细一点点,但也得个 15磅 打底。为啥用粗线?没轮子放线啊!中鱼了,就是硬拉硬拽,或者靠着竿子本身的卸力和你的步法往后退,线要是细了,或者不耐磨,蹭一下礁石或者桩子,得,直接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眼看着鱼拉着线就进洞了,你一点办法没有。钩子我爱用 伽玛卡兹 的 チヌ (Chinu) 系列或者 伊势尼,型号嘛,看饵大小和鱼口,从 3号 到 8号 常用,得结实,钩尖要锋利。这种钩型挂活虾、小螃蟹什么的,不容易死饵,刺鱼也牢靠。
钓法其实不复杂,但要求 精细。找到你觉得 有鱼的结构,比如长满海蛎子的桥墩,或者退潮后能看清位置的暗礁。得会 读懂潮水,知道什么时候是涨潮,什么时候退潮,哪个时间段水流开始动,什么时候流速最急,什么时候水又缓了。不同的鱼,喜欢的流速不一样。比如 黑鲷,它就喜欢有一定水流的时候在结构边上找吃的。水太死了它不爱动,流太急了它站不住也费劲。
下竿的时候,不是随便一扔。得轻,把饵带着铅坠慢慢送下去,感受着铅坠触底、或者触到结构的瞬间。然后把线绷紧一点,让饵在水底或者水层里晃荡。这就是 控线 和 逗钓 的过程。手握着竿子,那感觉就跟你的手指头伸到水里去探一样。水底是沙子还是石头?有没有水草?有没有暗流?全靠竿尖和线传回来的那种细微的震动、阻力变化来判断。有时候鱼就轻轻啄一下,竿尖就一点,你得反应过来,不能犹豫。真吃进去,竿尖会突然往下顿,或者斜着走线,那一下,就是 扬竿 的时机。别像路亚那样抡大臂,手竿扬竿要干脆、利落,腕子和手臂协调发力,把钩子牢牢打进去。
中鱼了,没轮子收线,全靠 搏鱼 的技术。竿子弯弓, 腰力 全部释放出来顶着鱼的冲劲儿。鱼要线,你能做的就是顺着它的冲劲儿,利用竿子的韧性消耗它。有时候得边后退边抬竿,就像拔河一样。要是鱼往结构里钻,那真是考验你对竿子极限的了解和应变速度,得赶紧把竿子往侧边拉,尽量把鱼从障碍物旁边带开。那线绷得,“嗡嗡”响,手心里都是汗,竿子尖儿都快触到水面了,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是你在带轮子的钓法里很难体会到的极致。
我记得有一次,在港口一个废弃的船坞边上,水不深,底下是乱七八糟的沉木和轮胎。我就拿根 五米四的手竿,挂了只活的 小虾,慢慢送到一个桩子脚下。感觉到底了,绷着线轻轻点。突然,“咚”一下!竿子直接被拽得往下死顿,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线就往轮胎缝里去了。当时就知道是条大家伙。我死死顶着竿子,一点点往后挪,想把它从缝里拉出来。那感觉,线都快要断了,竿子发出了那种快要折断的“吱呀”声。我心里骂娘,手却不敢松,只能硬撑着,心里祈祷线别磨断。僵持了十几秒吧,它自己可能撞晕了,劲儿缓了一下,我趁机使力,终于把它从障碍物里带了出来。出水一看,一条足足有五六斤的 老虎石斑!那成就感,比用轮子溜半天鱼上来,强太多了。全身都是那种搏杀后的酸痛和兴奋。
别觉得手竿只能钓小鱼。会玩儿的,大鱼一样搞得定。关键在于你对环境的理解,对鱼性的把握,以及手上那份 感觉。那感觉,是时间和无数次实践磨出来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玩儿带轮子的,也体会不到手竿那种,仿佛你就是大海的一部分,和鱼在水下直接对话的奇妙体验。
来,看看我常钓的几种鱼和我在手竿上喜欢用的搭配:
目标鱼种 | 常出没标点 | 推荐钓饵/拟饵 |
---|---|---|
黑鲷 | 近岸礁石、码头桩脚、防波堤 | 活虾、小螃蟹、螺肉 |
石斑 | 暗礁、沉船、乱石堆 | 活虾、小鱼、鱿鱼须 |
鲈鱼 | 港口、桥墩、排桩、水流汇集处 | 活虾、小鱼、虾仁 |
黄鱼 | 沙泥底、人工鱼礁区 | 沙蚕、小鱿鱼 |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鱼情天天变,饵也得跟着换,有时候一条 小卷 撕点肉下来,比啥都好使。钓鱼这事儿,哪有什么标准答案,都是自己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悟。
所以啊,下次你看到有人拿着根光杆儿,在水边儿上一点点探,别急着下定论。他不是不会用轮子,他是享受那种最直接、最纯粹的 感觉。那是手和海的对话,是人与鱼最原始的交流。玩儿到这个份上,鱼获多少反而是其次了,过程本身,就足够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