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去澳洲海钓怎么样

说实话,每次有朋友问我,来澳洲海钓到底怎么样,我脑子里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那不是简单的“好”或“不好”,那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体验。你得把国内那套思维,尤其是对“资源”的理解,先扔进太平洋里喂鱼。

这里的海,是活的。不是那种被围垦、被过度捕捞后的疲惫,而是一种原始的、充满力量的野性。第一次站上悉尼南边那些被海浪千万年冲刷的岩石平台上,闻着空气里那股浓得化不开的咸腥和海草味,我就知道,这地方不一样。风是硬的,浪是响的,天和海蓝得让你心里发慌。

我最初也是从最经典的矶钓开始的。别以为你在国内玩过矶钓,来这就一样了。这里的鱼,劲儿大得不讲道理。我刚来时带的那根国产的1.5号矶钓竿,在国内钓钓黑鲷什么的游刃有余,结果第一次在这边遇上一条像样的黑毛 (Black Drummer),那家伙一个猛子扎回礁石缝里,我手里的竿子瞬间就形成一个死角,“啪”一声,竿梢直接断了。那一刻我整个人是懵的,不是心疼竿子,是被那股蛮力给震住了。那感觉就像你用根筷子去拦一头狂奔的野猪。

从那以后,我才明白装备在这里不是炫耀,是必需品。我的主力装备也一步步升级,现在基本上是雷打不动的 Shimano BB-X Special SZIII 1.7号,配一个BB-X Hyper Force手刹轮。为什么一定要手刹轮?因为这里的岩礁环境太复杂了,水下全是暗礁、海带和石缝。中鱼之后,你根本没机会像在开阔水域那样跟它慢慢周旋。鱼发力的瞬间,你必须靠手刹精准控线,既要卸掉它第一波的冲击力,又不能让它钻进礁石,这零点几秒的操作,就是断线跑鱼和成功起鱼的分水岭。主线我一般用Sunline的4号矶钓浮水线,子线则必须是高耐磨的碳线,比如Seaguar的Grandmax FX 5号起步,有时候为了狙击大家伙,我甚至会用到8号。

钓法上,我个人极度痴迷于全游动钓法。它不像阿波钓法那样固定泳层,而是让钓组随着诱饵(我们叫打窝用的“糜”)一起,从水面缓缓下沉,模仿一颗自然下落的食物,去搜索整个水层。这需要你对潮水有极深刻的读懂能力。你需要判断浪打上礁石后形成的“白沫区”(Wash Zone)范围和流向,那里是含氧量最高、食物最富集的地方,也是大鱼藏身和觅食的食堂。你的窝料就要精准地打在流头的上游,让它自然地飘过你设想的标点。然后抛投你的钓组,让钩上的虾仁或者小螃蟹,混在窝料里一起“旅行”。整个过程,你的眼睛要死死盯着浮在水面的主线,任何一个不自然的停顿、加速或者下沉,都可能是鱼吃口的信号。那种视觉上的细微变化,瞬间传导到竿尖,再到你手心,然后你果断扬竿,那一下的冲击力,能让你肾上腺素飙到顶点。

说到目标鱼,澳洲的明星鱼种太多了。鲷鱼(Bream/Snapper)狡猾,吃口轻,需要细线组和耐心去斗智斗勇;黑毛(Drummer)是纯粹的力量型选手,我们叫它“石下猪”,一旦中钩,它唯一的念头就是回到石头缝里,跟它搏鱼,就是一场拔河;而终极的梦想,永远是黄条鰤(Yellowtail Kingfish),我们都叫它Kingie。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在岩石上钓到米级Kingie的那个下午。那天浪很大,我用一整只活鱿鱼做饵,挂上一个巨大的Gamakatsu 8/0钩子,用重型沉底竿远远抛出去。大概等了半小时,竿子突然像被一辆卡车撞到一样,猛地鞠躬到底,泄力器发出刺耳的尖叫声,线杯里的80磅PE编织线疯狂地往外冲。我死死抱住竿子,整个人被那股巨力拖得在湿滑的岩石上踉跄。那一刻你脑子是空白的,唯一的念本能就是压低重心,用全身的力量去对抗。那条鱼带着我来回跑了十几分钟,我的胳膊酸痛到快要失去知觉。直到最后,它终于没力了,我才在浪涌的间隙,把它拖上一个比较平缓的石台。当那条超过一米长、闪着金绿色光芒的鱼躺在我面前时,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手抖得连烟都点不着。那不是征服的快感,而是一种深深的敬畏。

当然,澳洲海钓不止矶钓这一种玩法,这里的可能性太多了。我给刚来的朋友们简单整理过一个对比,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

钓法类型 核心体验与挑战 推荐装备思路 常见目标鱼种 个人心得
岩石矶钓 (Rock Fishing) 技巧与勇气的结合,直面大自然的原始力量。需要读懂潮水和浪区,搏鱼技巧要求极高,但回报巨大。 1.5-2号5.3米矶钓竿2500-3000型手刹轮4-5号浮水主线高耐磨碳素子线 黑毛(Drummer), 鲷鱼(Bream), 石斑(Groper), 黄条鰤(Kingfish) 安全第一! 永远要穿救生衣钉鞋,并且要看懂天气和海浪预报。
沙滩远投 (Beach Fishing) 广阔天地间的守候与期待。需要强大的抛投能力将钓组送到远处的沙槽。夜晚是黄金时间。 12-14英尺沙滩竿8000-14000型纺车轮30-50磅编织线,配合长子线和重铅。 澳洲三文鱼(Aussie Salmon), 尖吻鲈(Mulloway), 鲨鱼(Shark), 魔鬼鱼(Ray) 学会看沙滩的结构,找到离岸流和深沟是关键。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近海船钓 (Inshore Boating) 机动灵活,追逐鱼群。可以使用路亚或饵料,玩法多样。关键是找到水下的结构,如暗礁、沉船。 7英尺左右的快调路亚竿或饵料竿,4000-6000型纺车轮,根据目标鱼选择拟饵或钓组。 澳洲王鱼(Snapper), 平头鱼(Flathead), 鱿鱼(Squid), 小 Tuna 一个好的探鱼器(Fish Finder)比什么都重要。它能让你“看见”水下的世界。
外海船钓 (Offshore Game Fishing) 终极挑战,与海洋巨物搏斗。追求的是Tuna, Marlin这类顶级掠食者,是对装备、体力和意志力的终极考验。 重型船钓竿(Stand-up or Chair Rod)鼓式轮(Overhead Reel)80-150磅的线。 蓝鳍金枪鱼(Bluefin Tuna), 黄鳍金枪鱼(Yellowfin), 马林(Marlin), 旗鱼(Sailfish) 这更像是一项团队运动,船长和钓手需要默契配合。花的钱多,但体验无可替代。

对我来说,在澳洲钓鱼,钓上什么、钓到多少,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更吸引我的是整个过程。是清晨四点,顶着南半球的星空,开车去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野钓点;是站在礁石上,感受每一次海浪的呼吸,调整自己的站位和节奏;是和朋友们分享一条刚钓上来的Kingie做成的刺身,那入口即化的鲜甜,是任何餐厅都给不了的。

这片土地教会我的,是敬畏和谦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下去会遇到什么,可能是一条小杂鱼,也可能是一条让你终生难忘的巨物。大海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这种不确定性,这种原始的召唤,或许就是我们这些钓鱼人,永远戒不掉的“毒瘾”吧。

中国人去澳洲海钓怎么样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