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一看到天阴下来,飘起毛毛细雨,就收了家伙事儿,打道回府了。他们觉得湿漉漉的,没劲。在我看来,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小雨天,特别是那种不大不小、能把空气都打湿的牛毛细雨,那可是老天爷给咱们海钓人,尤其是爱玩根钓(Rockfishing)的,下的“开饭通知单”。这时候的黑头鱼(学名:许氏平鲉),一个个都跟饿疯了似的,警惕性降到最低,胃口却开到最大。
这种天气,我连闹钟都不用定。窗外那种沙沙的雨声,还有空气里那股子混着泥土和海水的咸腥味儿,比什么都提神。抄起家伙就走,装备早就收拾利索了。我的老伙计,一把2.4米MH调的根钓竿,竿梢敏感到能清晰传递出二十米外一只小螃蟹爬过铅坠的触感,腰身又足够硬朗,能在黑头鱼钻礁石的一瞬间把它强行顶回来。轮子我一直用禧玛诺的STRADIC 3000型,不是因为它多贵,而是因为它的刹车力,顺滑又靠谱,在跟礁石区里的大黑头“拔河”时,给你的信心是实实在在的。
线组搭配是重头戏,这玩意儿没得商量,必须讲究。主线我用1.2号的YGK八编PE线,保证了抛投的顺畅和足够的拉力。前导线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我雷打不动地用20磅的贝克力火线碳素前导,长度大概一米到一米二。为啥非得是碳线?因为它在水下几乎隐形,而且耐磨性一流。黑头鱼的老家就在那些锋利无比的牡蛎壳和礁石缝里,前导线不耐磨,跑鱼是分分钟的事。主线和前导的连接,我只信赖自己绑的FG结,小、顺滑、强悍,过导环那叫一个丝滑,绝对不会因为一个线结影响了抛投距离和感应。
钓组,我偏爱德州钓组。简单,但极度高效。一颗10克左右的子弹铜,下面挡着一颗小号的挡珠,既能保护线结,又能和铜坠碰撞发出“嗒嗒”声,在浑浊的小雨天里,这种声音对黑头鱼来说就是致命的诱惑。钩子我用3/0的BKK宽腹曲柄钩,钩尖锋利,角度刁钻,只要黑头鱼敢张嘴,就别想跑。至于拟饵,小雨天我有个“必杀饵”——一款4英寸的T尾软鱼,颜色我首选西瓜红带黑点或者是珍珠白。在光线昏暗的水下,这两种颜色一个模拟受伤的小鱼,一个则足够醒目,总有一款能戳中它们的G点。
到了钓点,比如我常去的那片延伸入海的防波堤,雨水把水泥堤坝浇得油黑发亮。风不大,海面涌起一层层绵密的小浪,拍在堤坝上,哗……哗……很有节奏。你得读懂潮水,这是比任何装备都重要的技巧。我一般会掐着涨八分或者落三分的潮时下竿。这时候水流开始变得有力,把藏在礁石缝里的小鱼小虾都冲了出来,黑头鱼也跟着倾巢出动,在礁石边缘的暗流里等着伏击。
抛投是个技术活,不是说你扔得远就牛。得扔得准。我会仔细观察水流的方向,判断出那些水下暗礁、石缝或者海草区的具体位置,然后把钓组精准地投到这些“标点”的上游一点点。让它顺着水流,自然地落到黑头鱼的餐桌前。饵一落水,食指立马轻扣线杯,感受着钓线被水流带动,铅坠“咚”的一声触底。那一瞬间,你和水下的世界就连通了。
接下来的控线和操控,才是精髓。我不会急着收线。竿尖微微下压,绷紧虚线,然后用手腕轻轻一抖,让竿梢带动水下的拟饵向上“跳”一下,大概离底二十公分,然后马上停顿,任由它再次自由落底。这个过程叫“小跳底”。收线,只是为了收紧那段松弛的虚线,一圈,半圈,足矣。整个过程,你的精神要高度集中,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竿梢和食指传来的感觉上。
黑头鱼的咬口,跟别的鱼不一样。有时候很猛,竿尖“쾅”的一下就是一个大鞠躬,这种你闭着眼睛都能感觉到。但更多时候,尤其是在小雨天,它们的吃口非常轻微。可能只是竿梢一个不易察觉的轻点,像有人用指甲轻轻弹了一下;也可能你正跳着底,线突然就松了,失去了铅坠的重量感——这是鱼把饵叼起来,正往上游或者朝你游过来。新手往往会错过这种信号,而老手知道,这才是最要命的攻击。
一旦感觉到任何异常,哪怕只是怀疑,都不要犹豫。手腕猛地向上一抖,一个短促而有力的扬竿!动作一定要干脆!这一扬,不仅要把锋利的钩尖刺穿黑头鱼坚硬的上颚,更是向它宣战的号角。中鱼的瞬间,那股蛮横的、拼命往礁石里钻的力道,会顺着鱼线、鱼竿,直冲你的心脏。太上瘾了!
搏鱼的过程,就是一场心智和力量的博弈。你不能一味地死拉硬拽。感觉它要往石头缝里冲,你得立刻高高举起鱼竿,利用竿子的腰力把它往上顶,强行把它拉出障碍区。轮子的泄力这时候就起作用了,调得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既要能消耗鱼的体力,又不能让它轻易“放风筝”找到钻洞的机会。线轮发出“吱吱”的悲鸣,手臂被拽得发酸,雨水顺着帽檐流进脖子里,冰凉刺骨,但心里那团火却越烧越旺。
我曾经用下面这套配置,在不同天气下做过对比,小雨天的优势不言而喻。
钓况对比 | 晴天大太阳 | 阴天无雨 | 小雨微风天 |
---|---|---|---|
咬口频率 | 低,集中于晨昏 | 中等,全天有口但稀疏 | 高,几乎全程有口 |
鱼体大小 | 小个体居多 | 大小混杂 | 大个体上钩率明显提高 |
攻击欲望 | 警惕,追饵不深 | 正常,偶有追到脚边 | 凶猛,常常是“死口” |
最佳窗口 | 潮水转换期 | 潮水转换期 | 整个涨、落潮过程 |
推荐拟饵 | 自然色系,小尺寸 | 任何颜色,中等尺寸 | 亮色/对比色,大尺寸 |
记得有一次,就是这样一个下着小雨的午后,涨潮时分。我用一个珍珠白的卷尾蛆,在一片离岸大概三十米的暗礁区边缘,刚跳了两下,竿梢就传来一个极其微弱的“嗒”声。我下意识扬竿,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力传来,轮子疯狂出线!我知道,这绝对是“米级”的。我弓着身子,顶着雨,跟它耗了足足五分钟,胳膊都快断了。最后把它拉出水面的一刻,那黑得发亮的背脊,金色的瞳孔,还有那张能吞下拳头的大嘴,简直像个水下怪兽。
所以,别再怕下雨了。穿上你的防水服,戴上帽子,去感受一下雨水敲打在帽檐上的声音,去闻一下那混着海藻气息的空气。当你把一条浑身挂着水珠、沉甸甸的黑头鱼提上岸时,你会明白,这点风雨,给你带来的回报是多么丰厚。拎着鱼护回家,那份沉甸甸的感觉,不光是鱼的重量,更是海的馈赠和一次次心跳加速的证明。这,才是海钓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