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船,那股子熟悉的柴油味混着海水的咸腥气就往鼻子里钻,这味道比什么香水都提神。大连新机场这片海,说新不新,说老不老。以前是片平静的滩涂,如今飞机起降的轰鸣成了新的背景音,像给这片古老的海域配上了最现代的 BGM。有人嫌吵,我倒觉得挺带劲,有一种工业巨兽和自然之力相互对峙的奇妙感觉。
每次出船,我手里攥着的,永远是那根用了快五年的 Major Craft Crostage 962M,竿子不贵,但跟我有感情了。竿稍敏感到能清晰地传递出二十米外一只小螃蟹爬过铅头钩的触感,腰身又足够硬挺,碰上米级的大鲈,也能给你掰手腕的底气。轮子是 Shimano Stradic C3000HG,谈不上顶级,但胜在皮实耐用,咸水泡了多少次,依然顺滑如初。主线用的是 YGK G-SOUL X8 的 1.2 号 PE,拉力足够,切水性又好,前面必须接上一段两米左右的 Seaguar 20磅碳素前导线,这是规矩,也是对水下那些老奸巨猾的家伙最起码的尊重。毕竟,鲈鱼的眼睛可不是摆设。
说起新机场这片钓场,它的特点就一个字:乱。不是环境乱,是水下结构乱。因为填海造陆,水下留下了大量的抛石、基建的残骸和人工形成的沟壑。这些地方,对船老大来说是噩梦,生怕螺旋桨打到,但对我们钓鱼人来讲,简直就是天堂。每一块石头,每一道沟坎,都可能藏着一尾等着伏击猎物的海鲈,或者一条在石头缝里打盹的大黑鮶。
读懂潮水,在这里比任何地方都重要。我从不信什么“黄金时间”的鬼话,只信潮水。死汛期,水跟一潭死水似的,你就算把龙王爷的饵扔下去,鱼也懒得张嘴。最好的时机,永远是涨到七分满和落到三分潮的“活水”时段。水流开始加速,把小鱼小虾从藏身处冲出来,那些掠食者就像听到了开饭的铃声,集体出动。你得学会看水流,哪里有回湾,哪里有暗礁激起的浪花,哪里就是鱼的自助餐厅。
那天凌晨四点,天还是一片灰蒙蒙的,船已经突突地开到了机场跑道延长线外的一片抛石区。我没急着下竿,先点了根烟,眯着眼看远处灯塔的光。风不大,三四级的西北风,浪高也就半米,水色是那种微微泛黄的浑,是我最喜欢的水色,对鱼来说有安全感,对拟饵来说又能保持一定的辨识度。
我挂上了一枚14克的 VIB,亮银色,我管它叫“海鲈收割机”。抛投出去,估算着水深大概七八米,让它自由落底。当线杯的出线戛然而止,竿尖微微回弹那一下,就是到底了。接下来就是技巧活儿了。我不喜欢那种傻瓜式的匀速回收,太死板。我的手法是“快抽慢停”。猛地抽动一下竿尖,让 VIB 在水下产生一个急速的、高频的颤动,然后停顿一两秒,松弛的PE线会告诉你它在缓缓下沉。绝大多数的攻击,就发生在这停顿的瞬间。
第三竿,就在我抽停之后,准备再次扬竿的刹那,竿尖猛地一沉,不是挂底,是那种活物才有的、带着电击感的顿挫!我下意识手腕一抖,扬竿!瞬间,一股巨力从水下传来,Shimano Stradic C3000 的泄力“吱吱”地开始唱歌,那声音,比什么交响乐都动听。中鱼了!而且绝对不是小角色。
搏鱼的过程,就是一场心理和力量的博弈。它要线,我就得给,但不能白给,要始终保持着弓鱼的姿态,用竿身的弹性去消耗它的体力。它一停,我就得赶紧收线,不能给它任何喘息和钻进礁石的机会。那家伙在水下左冲右突,有两次经典的“洗鳃”动作,试图跳出水面甩脱鱼钩,都被我压低竿尖化解了。大概僵持了三四分钟,力道明显小了下去。我慢慢把它“请”到船边。
是一尾漂亮的七十公分级的海鲈,体型流畅,背部泛着青灰色的金属光泽,在晨光下破水而出,浑身的鳞片像碎银一样闪烁,鳃盖一张一合,带着大海最原始的咸腥和生命力。我用控鱼器夹住它下唇的时候,能感觉到它肌肉每一次有力的挣扎。摘下钩,BKK的8号三本钩 牢牢地挂在它的嘴角,位置很正。拍了张照,我把它放回了海里。看着它摆摆尾巴,迅速消失在浑黄的海水中,心里那股子满足感,比把它装进冰箱要强得多。
当然,新机场也不是只有路亚鲈鱼这一种玩法。这里的钓法很多元,岸边和船上,玩法完全不同。
钓法对比 – 大连新机场海域 | 岸钓 (Shore Jigging/Casting) | 船钓 (Boat Jigging/Casting) |
---|---|---|
优势 | 成本低、自由度高,可以沿着长长的防波堤一路走钓、探索。适合喜欢“打游击”的钓友。 | 效率高,可以直击深水标点和离岸暗礁,能追着鱼群跑。更容易钓获大体型鱼。 |
劣势 | 标点受限,很多好位置够不着。容易挂底,损失装备。受风浪影响极大。 | 成本高(船费),需要提前预约,时间受船长安排。 |
推荐装备 | 竿:9-10英尺,MH调性远投竿 轮:4000-5000型纺车轮 饵:40-60克铁板、重型米诺 |
竿:6.5-7.5英尺,M或MH调船竿 轮:3000-4000型纺车轮 饵:10-28克VIB、软虫德州钓组 |
核心技巧 | 极限远投,利用潮水将铁板送到更远的标点。需要对防波堤下的挂底点了如指掌。 | 精准抛投到礁石边、流头等结构处。对控线要求更高,防止被水流带入障碍物。 |
主要目标鱼 | 海鲈、黑鮶、黄鱼(小) | 海鲈(大个体)、黑鮶(大个体)、牙鲆、偶尔有真鲷 |
对我个人而言,我更偏爱船钓。因为船钓能让你更深入地去理解这片海。你能亲眼看到GPS海图上那些等深线的变化,能用探鱼器看到水下的结构和鱼群的反应。这不仅仅是钓鱼,更像是一场解谜游戏。
我的一个“秘诀”,或者说是一种执念吧,就是在别人都用主流的亮色系拟饵时,我总会备上几只纯黑或者深紫色的软虫,配上 7-10克的子弹铅 和 3/0的曲柄钩,组成一套德州钓组。在流速变缓,或者鱼口变滑的时候,把这套钓组轻轻抛到礁石缝边,几乎不做什么多余的动作,就是让水流带着它微微晃动,然后就是耐心的等待。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狙击手在潜伏。往往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线会突然被拉直,一个沉闷而有力的“闷口”,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恶战。用这招,我钓上来过好几条别人都说没口的“闭口鱼”。
大连新机场的海钓,就是这样。它充满了现代与原始的碰撞,也充满了挑战和惊喜。你可能在这里连着几小时颗粒无收,也可能在下一竿就遇到你职业生涯的记录鱼。它需要你放下浮躁,去倾听风声,去看懂浪涌,去感受竿尖传来的、来自海底世界的微弱电报。这远不止是把鱼钓上来那么简单,这是你和大海之间的一场对话。而我,只是个沉迷于这场对话,不知疲倦的翻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