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闹钟还没响,身体的生物钟已经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窗外还是一片漆黑,但空气里那种熟悉的、带着咸腥味的潮润感,已经穿过窗缝,钻进鼻子里,告诉我,今天是个好日子。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大海的召唤比任何闹钟都管用。
穿上防滑钉鞋,背上那个被海水和鱼血浸染得看不出原色的路亚包,手里攥着我那根老伙计——一根8尺6的ML调泛用竿。很多人追求极致的细分,搞一堆竿子,鲈鱼竿、根钓竿、鱿鱼竿……我不。我就认这根竿子,从十几克的小铁板,到三五克的铅头钩,它都能伺候。感觉对了,一根竿子就能走天下。对我来说,竿子不是工具,是手臂的延伸,是神经的末梢,必须熟悉到成为本能。轮子是老款的禧玛诺3000型纺车轮,不大不小,出线顺滑,刹车力稳定,足够应对近岸的大部分突发状况。线组的搭配,才是我最偏执的地方:1.2号的PE主线,必须是8编的,顺滑度和拉力值都有保证;前面再接上一段大概一米半的20磅碳素前导线。连接主线和前导的结,我只信赖自己绑的FG结,拉断线都不能开结,这是底线。
今天的目标点,是海湾尽头的一片礁石区。去得早,就是为了抢那个最好的位置——一个伸出去的岬角,两侧分别有内湾的缓流和外海的急流交汇。这地方,就是鱼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尤其是在涨停转退和退二进三这两个黄金窗口期,路过的掠食性鱼类,比如海鲈和黑头,都喜欢在这里歇脚、捕食。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海浪“哗啦、哗啦”地拍在礁石上,奏出最动听的交响乐。我不用探鱼器,我的眼睛就是探鱼器。观察浪花,哪里翻得最白,意味着下面有暗礁;哪里水面像镜子一样平静,可能是个深坑或者回流区。今天的风向是西北风,正好把表层的饵鱼往我这个方向吹,完美。我选了一颗14克的铅头钩,配上一条腥味极重的T尾软虫,颜色是骚气的珍珠白,在微亮的天色下足够醒目。
抛投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不是说扔得远就行,关键是精准。我要打的点,是那片白浪花外侧约三米,水流从礁石旁冲过形成的一道小小的流沟。深吸一口气,侧身,竿子后摆,手腕发力,只听“嗖”的一声,铅头钩带着我的希望,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落入标点。完美!
接下来,就是控线,这是路亚的灵魂。竿尖微微下压,绷直鱼线,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铅头钩触底时,通过竿身传到指尖的那一下“叩”的信号。然后,就是慢跳了。手腕轻轻一抖,把竿尖上扬二十公分,再匀速收回半圈线,让饵在水下模仿一只垂死挣扎的小鱼,一蹦,一蹦,然后下沉……重复这个过程。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根绷直的鱼线上。我在用指尖“阅读”水底的地形,是沙地?是泥地?还是……咯噔一下,是礁石。
就在一次提竿下落的过程中,竿尖突然传来一个完全不同的信号——不是触底的“叩”,而是一个沉重的“顿”,像是钩子挂在了水里一团湿透的棉花上。来了!经验告诉我,这是大体型海鲈最典型的吃口。没有丝毫犹豫,腰部发力,手腕猛地向后一带——暴力扬竿!竿身瞬间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满弓,轮子的卸力“吱吱”地开始尖叫,出线了!
那一刻,肾上腺素飙升,全世界只剩下我和水下那个拼命挣扎的家伙。搏鱼开始了。我立刻弓下身子,把竿尖压低,尽量与水面平行,这是为了防止它“洗鳃”跳出水面把钩子甩脱。它往左边礁石区冲,我就把竿子往右带,用竿身的腰力跟它周旋,绝不能硬碰硬地死拉。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像是在跳一曲狂野的探戈。手里的3000型轮子在奋力工作,稳定的刹车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大概僵持了三四分钟,那股蛮横的力道开始减弱,我抓住机会,开始匀速收线。
当那条银白色的身影被浪头推近,在晨光中闪耀出金属般的光泽时,我的心跳才稍稍平复。一条接近七十公分的海鲈,体型完美,嘴唇上牢牢挂着我的那颗铅头钩。用控鱼器夹住它的下颚,小心地拖上礁石,那种沉甸甸的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当然,海钓不是每次都这么顺利。玩路亚,你得是个多面手,懂得根据鱼情和水情变通。比如下面这种情况,我通常会这么选:
状况 | 推荐拟饵类型 | 操作要点 | 目标鱼种 |
---|---|---|---|
水清、流缓、鱼口轻 | 5-7克铅头钩 + 小型卷尾蛆 | 精细慢跳,贴底搜索 | 石狗公、小型石斑 |
天色暗、水浑、风浪大 | 9-12cm的悬浮米诺(Minnow) | 匀速回收,偶尔加抽停 | 海鲈、梭鱼 |
远距离搜索、全水层扫描 | 15-25克VIB或铁板 | 快速回收或快抽急停 | 青甘、马鲛 |
主攻底层根鱼、防挂底 | 德州钓组或无铅钓组 | 拖、拽、抖,感受地形 | 石斑、黑鲷 |
我还记得有一次,也是在这个钓位,我挂上了一颗自己最喜欢的、已经绝版的蓝色亮片VIB。抛投出去,刚刚开始回收,就感觉被一辆水下火车迎面撞上!竿子直接被拉成了“U”形,轮子疯狂出线,我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我知道,这绝对是条“米级”的巨物。我死死顶住,跟它耗了足足十分钟,感觉手臂都快断了。就在我以为胜利在望,开始慢慢收复失地时,它猛地一个掉头,往一片锋利的牡蛎礁冲去。我只听到“啪”的一声脆响,手上一轻,线断了。
那一刻,懊恼、不甘、心痛,五味杂陈。我呆坐在礁石上,看着远方平静下来的海面,半天没缓过劲来。跑掉的鱼,永远是最大的。但也正是这次失败,让我明白了装备的极限和搏鱼策略的重要性。大海教会你的,远比你钓上来的鱼要多得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海钓这个圈子,装备越买越贵,理论一套一套的。但他们常常忘了最根本的东西:对大海的敬畏,和足够的耐心。有时候,最好的技巧,就是什么都不做。就是坐在那里,感受风,聆听浪,观察水鸟在哪里盘旋。因为鱼,就在那里。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海面被染成一片金色。我把那条漂亮的海鲈放回了活鱼扣,打算再玩一会儿就收工回家,留大放小,这是规矩。闻着依旧咸腥的海风,看着手中这根陪我征战多年的老伙计,我知道,这瘾,是这辈子都戒不掉了。这不叫钓鱼,这叫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大海谈了场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