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了,流没停。这才是大海真正的脉搏,是发动机熄火后,船体在水面上唯一值得倾听的语言。很多人出海,看天看浪,却常常忽略了这股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决定你一天是空军还是爆箱的巨大力量——流水。对我来说,钓鱼,尤其是在船上,本质上就是一场和流水的对话。你读懂了它,它就会把鱼送到你的钩边;你无视它,它就能让你的钓组挂在地球上,让你眼睁睁看着鱼探上密密麻麻的信号点,却一口都摸不到。
我的执念,是把这种对话的感觉,从水下几百米,毫无衰减地传递到我的指尖。所以,那些硬邦邦、傻重傻重的铁棍子,早被我扔进了仓库。现在常年跟我出海的,是那根心爱的天龙(Tenryu)的 Red Flip RF622B-ML。别看它竿梢软得像姑娘的腰,能把一颗60克钨钢铁板触底的轻微“哒”一声放大成心脏的悸动,但腰身却藏着一股蛮横的劲儿。配上一颗禧玛诺(Shimano)的 OCEA CONQUEST 301HG鼓轮,这种组合,玩的就是一个“直给”。纺车轮出线是顺滑,但鼓轮那种拇指压着线杯,感受着PE线一丝丝被水流剥离出去的控制感,是玩流的人才懂的乐趣。
线组?这东西没什么好商量的。主线必须是顺滑又能切水的YGK G-SOUL SUPER JIGMAN X8, 1.5号,拉力足够,风阻水阻又小。前导线,我只信赖Seaguar的碳线,8号起步,三十米开外的礁石区,这东西就是你的最后一道保险。连接主线和前导的FG结,必须自己绑,绑得比米粒还小,绑得用尽全力也拉不开。这是对大海最基本的尊重。
核心装备搭配(个人偏好) | 型号/规格 | 选择理由 |
---|---|---|
鱼竿 (Rod) | 天龙 Red Flip RF622B-ML | 竿梢极敏,腰力强悍,完美传递水下信号,控鱼稳健 |
渔轮 (Reel) | 禧玛诺 OCEA CONQUEST 301HG | 鼓轮直出,控线精准,手感直接,金属机身刚性十足 |
主线 (Main Line) | YGK G-SOUL SUPER JIGMAN X8, 1.5号 | 8编PE,顺滑切水,有效降低水流影响,保证钓组垂直度 |
前导线 (Leader) | Seaguar Grandmax FX 8号 (约32lb) | 顶级碳线,耐磨、低延展、水中隐形,应对礁石区必备 |
常用拟饵 (Lure) | HAYABUSA Jack Eye 60g-100g 钨钢铁板 | 体积小、下沉快,能快速穿过杂鱼层直击底部标点 |
一切准备就绪,船长把船停在了一个“流尾”的位置。什么叫流尾?就是海流冲过一片暗礁或者海山之后,在背流处形成的一片相对平缓但又有暗涌的区域。这里是天然的食堂,大鱼就喜欢藏在这里,等着被主流冲得晕头转向的小鱼小虾自己送上门。鱼探上显示水深70米,底下是崎岖的礁石结构。这种地方,就是真鲷、石斑的豪华公寓。
我的玩法很简单,三个词:触底、轻挑、慢放。
打开线杯,拇指轻轻搭在线上,感受着那颗小小的钨钢铁板带着整个线组的希望,向着深蓝坠落。你不能让它自由落体,那样的姿态太假,而且很容易在半途被小鱼截走。要用拇指控制着,让它保持着一定的张力,仿佛是一只受了伤、正在挣扎着下沉的小鱼。当线杯出线的速度骤然一停,竿梢微微回弹,那一声轻微的震动通过PE线、竿身、轮座,直击掌心——这就是触底了。
瞬间,手腕发力,一个短促有力的轻挑,幅度不用大,大概半米到一米。这个动作的目的是让铁板在底部突然向上窜一下,模仿一只受惊逃窜的饵鱼,同时也能避免挂底。紧接着,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慢放。再次用拇指控制线杯,让铁板带着控制,像一片树叶一样,晃晃悠悠地、再次飘向海底。
真正的杀机,就藏在这不到两秒的飘落过程中。大海里的掠食者,对这种从高处无力坠落的物体,有着刻在DNA里的攻击欲望。你所有的感官都要集中在竿梢和持竿的手上。一口好的鱼讯,绝对不是电视里那种夸张的“duang”一下把竿子拉弯。它可能只是竿梢一个极其轻微的“叩”,像是有人在水下用指甲弹了一下你的鱼线;也可能是在铁板飘落的过程中,你预期的下沉突然停止了,线,松了——这是鱼从下往上把饵接住了,行话叫“截口”。
那天下午,流速大概1.5节,正是最好的时候。我重复着触底、轻挑、慢放的韵律。就在一次慢放的过程中,竿梢忽然被一股温柔但坚决的力量往下轻轻一带,不是那种神经质的啄食,更像是一个稳重的老家伙,用嘴唇含住了饵,想品一品味道。我心里一动,来了!没有立刻扬竿,而是顺着那股力道,稍微松了半圈线,给了它一个吞咽的时间。就是这零点几秒的停顿,那股力量瞬间变成了野蛮的拖拽!
来了!我猛地向上一提,不是用胳膊,而是用整个身体的力量,将竿身绷紧。OCEA CONQUEST的泄力“吱吱吱”地开始尖叫,那声音,比任何交响乐都动听。竿子弯成了一张惊心动魄的弓,但你能感觉到,那股力量源源不断地从强韧的腰身传递过来,稳稳地控制着水下的那个家伙。这就是搏鱼。你不能慌,更不能跟它硬碰硬。它发力要线,你就适当松泄力让它冲;它稍有停顿,你就要立刻收线,保持竿身的弧度和对它的压力。这是一场耐力与技巧的拉锯战。
水下的家伙力道沉猛,一个劲儿地往礁石区里钻,这是典型的石斑的打法。我立刻把船长喊过来,让他稍微把船往外开一点,用船的动力把它拖离危险区。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每一次它摇头,那股力量都会让你怀疑自己的FG结是不是绑牢了。直到最后,那股蛮力渐渐被消耗殆ž尽,一个巨大的、带着迷幻斑点的身影,才被慢慢拉离水底,最终在水面翻出白色的肚皮。是一条超过十斤的大青斑,嘴里死死地咬着那枚小小的铁板。
把它抄上船,摘下钩,看着它在活鱼舱里摆动尾巴,我没有那种征服的快感,反而是一种感激。感谢这片海,感谢这股流,也感谢它选择了我这枚不起眼的铁板。
很多人迷信高科技的鱼探,迷信各种神奇的“必杀饵”。但在我看来,那些都只是工具。真正的海钓高手,是用心在“听”水流的声音。你的鱼竿是你的耳朵,你的鱼线是你的神经。当你能闭着眼睛,仅凭指尖的触感,就能在脑海里描绘出水下那枚铁板的每一个翻转、每一次跳跃、每一次触底,甚至能感觉到它被一股暗流温柔地推向一旁时,鱼,就离你不远了。
所以,别再问流水怎么钓了。你应该问自己,你准备好,去倾听流水的低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