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怎么挂线组,这事儿可真能说上一天一夜。每次在码头或者礁石上,看到些新手朋友,拿着一堆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又是天平又是串钩,搞得跟个八爪鱼似的,我心里就直摇头。大海,它没那么复杂,是人把它想复杂了。鱼,尤其是那些狡猾的老家伙,它们认的是自然,是活物,不是你那套复杂的机关。
我玩海钓这么多年,从最早一根破竹竿,到现在一屋子的装备,竿子从Gamakatsu的矶竿到DAIWA的船竿,轮子也从最简单的纺车轮玩到了Shimano的Stella,但说到底,我最信赖、用得最多的,还是那两套最朴素、最直接的线组。它们不漂亮,甚至有点笨,但它们能上鱼。能上大鱼。
第一套,我管它叫“直捣黄龙”,就是最简单的沉底钓组。这套东西,是我在礁石边上死磕黑鲷和石斑的看家本领。主线我一般用3号的YGK PE线,拉力够,而且灵敏,水底下石头上一点小小的磕碰,通过竿尖都能清晰地传到我手上。PE线前面,必须接一段前导线,这是铁律,谁不接谁吃亏。礁石区,水下的石头跟刀子一样,PE线一蹭就断。我偏爱用6号的Seaguar碳线做前导,大概留个一米半到两米,足够了。碳线耐磨,而且在水里隐蔽性好。主线和前导的连接,我只信一个结——FG结。这结打起来是麻烦点,得有点耐心,十指并用,拉紧的时候发出“吱吱”的摩擦声,心里才踏实。一个完美的FG结,小、顺滑,过导环的时候几乎没有声音,强度能最大程度保留。新手要是学不会,先用电车结凑合,但迟早得把FG结给练出来,这是基本功。
接下去就简单了。前导线上,穿一个中通铅坠,重量看水流。水流急,就用重点的,比如60克;流缓,30克就够。核心是抛投出去后,铅坠能稳稳地躺在海底,而不是被水流冲得到处跑。铅坠下面,绑一个高质量的八字环,再接一段子线,子线我用的碳线磅数会比前导低一点,比如4-5号,这是为了万一挂底,牺牲子线,保住主线和铅坠。子线长度看情况,钓石斑这种贴底的鱼,半米就够了;想钓稍微离底的黑鲷,可以放到一米。最后,就是钩子。我最爱用伊势尼12号或者千又4号,钩条粗,钩门宽,挂上巴掌大的活虾或者小螃蟹,任它在水下怎么挣扎,都牢牢的。
用这套“直捣黄龙”钓组,感觉是实打实的。铅坠触底的那一下“叩”,通过竿梢传来,仿佛敲在了我的心上。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手搭在竿子上,食指轻轻虚扣着线,感受着水下的一切。虾在石头缝里爬,螃蟹在沙地上横行,甚至是一条小杂鱼过来啄一下饵,所有的信号都清清楚楚。而真正的大鱼咬口,根本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竿尖会先是轻轻点两下,那是它在试探,紧接着,就是猛地往下一拽!整个竿子瞬间弯成一个巨大的弓,轮子里的线“嘶”地一声就出去了。这时候你千万别慌,第一件事就是扬竿!不是往上猛抽,而是用腰腹发力,竿子向后上方侧过去,把钩子结结实实地打进鱼嘴里。接下来就是搏鱼,和水下的巨物斗智斗勇,那感觉,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体会不到。
另一套,是我在流大、鱼口滑的时候用的“随波逐流”,也就是阿波钓法。这套东西,玩的就是一个“飘逸”,一种诱惑。
钓法对比 | 直捣黄龙 (沉底钓) | 随波逐流 (阿波钓法) |
---|---|---|
核心理念 | 精准打击,直达鱼窝 | 模拟自然,诱敌深入 |
关键装备 | 重铅坠、碳线前导 | 阿波漂、水中、棉线结 |
目标鱼种 | 石斑、黑毛、底层黑鲷 | 警惕性高的黑鲷、真鲷 |
操作技巧 | 感知触底、读懂竿尖信号 | 控线、辨别阿波信号、设定钓棚 |
优点 | 抗流强、操作直接、信号暴力 | 钓组自然、灵敏度高、可钓全水层 |
缺点 | 容易挂底、钓层单一 | 受风浪影响大、操作复杂 |
阿波钓法的线组,从上到下,依次是:主线上的棉线结,用来设定水深,这是灵魂。然后是一颗半圆挡珠,防止棉线结卡进阿波的孔里。接着就是主角——阿波漂。选什么浮力的阿波,比如0.8号还是1.5号,这完全取决于当天的浪、风和流水。我一般会带一整套,从0号到2.0号,到了钓点,先扔个最重的下去,看看流速,再慢慢换。阿波下面,是卡拉棒,然后是水中(一个在水下的配重铅),它能帮助整个钓组更好地切入水流,抵抗表层风浪的干扰,让钓饵能稳定在你想要的泳层。再往下是八字环,连接子线和钩子。子线长度和钓棚深度,就是这套钓法的精髓所在。你得去猜,今天鱼在多深的地方吃饭。是三米?五米?还是贴着底?这就要靠读懂潮水和不断地试探了。
记得有一次在舟山外海的一个荒礁上,那天刮着不小的东北风,浪花拍在礁石上,炸开一片雪白。同船的几个钓友都用沉底,收获寥寥。我观察了一下水流,是一股贴着礁石边缘向外走的离岸流。我知道,大黑鲷肯定就藏在那股流的下面,等着被冲刷出来的小鱼小虾。我立马换上阿波钓组,用了一颗1.0号的阿波,配了0.8号的水中,让钓组能稍微快一点沉下去,避开上层的小鱼。钓棚我设定在五米深。饵,用的是南极虾,两只,一正一反挂在千又3号钩上,这样在水里姿态更自然。
抛投出去,让钓组落在流头,然后虚扣线杯,竿尖微微压低,用竿尖引领着线,让整个钓组顺着那股离岸流,不紧不慢地漂下去。眼睛死死盯着那颗在白浪里时隐时现的橙色阿波。漂了大概二三十米,就在它即将转出主流的时候,那颗阿波,没有任何预兆地,“噌”地一下就没了!不是慢慢下沉,是瞬间消失!我心跳都漏了一拍,手腕猛地一抖,扬竿!一股巨大的、蛮横的力量从水下传来,2号的矶竿瞬间被拉成满月,轮子的卸力疯狂尖叫。我知道,是大家伙!我不敢硬拼,只能通过竿子的腰力跟它周旋,它冲,我适当放线;它一停,我立马收线。脚下是湿滑的礁石,耳边是呼啸的海风和海浪声,手里握着的是与深海巨物的连接。那种原始的、心脏快要跳出胸腔的紧张和兴奋,就是海钓最迷人的地方。五六分钟后,一条接近三斤的野生黑鲷,披着一身乌亮的鳞甲,被我请上了礁石。
说到底,海钓怎么挂?挂的不是线组,是你的思考,是你对大海的理解。你得像鱼一样思考,它今天会躲在哪里?喜欢吃什么?什么东西漂到它面前,它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想明白了这些,你手里的线组,不管是沉底还是阿波,才能真正活起来。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线、钩、坠,而是你伸向蓝色深渊的触角,是你和那些神秘水下生灵对话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