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人,心里都装着一头巨物。但鱼上不上钩,一半看天,一半看你跟这片海的缘分。可鱼咬了钩,能不能把它从深蓝里请上来,放进活鱼仓,那百分之九十,看的是你的手艺和脑子。这事儿,我们圈里人叫“收货”。
收货,这词听着简单,跟码头上卸货似的,其实里头的门道,三天三夜也聊不完。它不是从你摇轮子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你感觉到那个信号,那个来自水下一两百米深处的、最细微却又最惊心动魄的“叩门声”开始的。
那天在南油,风不大,三四级的浪,船跟着涌轻轻地晃,像摇篮。我手里攥着那根老伙计,DAIWA SALTIGA AP J63-S,配的轮子是 SHIMANO STELLA SW 8000HG,线杯里缠着YGK G-SOUL SUPER JIGMAN X8的PE4.0主线,前头接了十来米的Seaguar FXR 80lb碳素前导。这种配置,玩铁板慢摇,对付二十斤上下的红甘或者底层的石斑,心里有底。我操控着一块180克的CB ONE Z4铁板,一抽一停,感受着它在水下飘然下沉的姿态。
就在一次下沉快到底的时候,竿尖传来一个极轻的“哒”,紧接着,手里的线猛地一松!不是挂底,也不是小鱼啄饵,这是大物体察觉到异样后,用吸的方式把饵吞进去、再试图吐出的瞬间真空感。脑子里警铃大作,多年的肌肉记忆让我瞬间紧绷,但我没动,心里默数:一、二……就在数到“三”的当口,竿尖猛地往下一栽!来了!那股力量,不是小鱼那种神经质的乱窜,而是一种沉稳又蛮横的巨力,直接、干脆,要把你整个人都拖下水去。
这时候,新手的第一反应就是死命扬竿,恨不得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错!大错特错!你面对的是一条在自己地盘里活了十几年的“地头蛇”,硬碰硬,结果多半是断线跑鱼,留你一个人在船上对着大海发呆。
我的第一反应是腰部发力,身体后坐,用整个身体的重量去“扬竿”,而不是光靠胳膊。这个动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把鱼钩死,而是为了让已经很锋利的BKK 8090-NP三本钩深深地刺入鱼嘴最坚硬的部位。竿子瞬间弯成一个惊人的弓形,几乎成了满月。这就是一根好竿子的价值所在,它的腰力,它的韧性,就是你和那头水下猛兽之间最重要的缓冲带。
紧接着,轮子的泄力开始尖叫,那声音比任何摇滚乐都让人上头。STELLA SW的泄力顺滑得就像德芙巧克力,出线均匀而稳定,绝不会出现卡顿。我把泄力值预设在一个相对稳妥的位置,大概是最大刹车力的三分之一。泄力不是保险丝,它是你跟鱼“对话”的工具。太紧,线会绷断;太松,鱼会毫无顾忌地往礁石区或者沉船里钻,我们叫“钻洞”,一旦让它成功,神仙也救不回来。
搏鱼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一场拔河,但你不能光使蛮力。这是一场关于耐力、节奏和心理的博弈。那条红甘开始它第一轮的疯狂冲刺,线杯里的PE线像被子弹带出去一样狂出。我能做的,就是稳住下盘,保持竿身与水面呈45度到60度角,让竿子的腰力去消耗它的体力。我不会主动去收线,这时候收线毫无意义,反而可能因为不均匀的张力导致断线。我只是用大拇指轻轻搭在轮子的线杯上,感受着出线的速度和温度。
第一轮冲刺过后,它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机会!就是现在!我立刻开始快速收线,同时用竿尖的动作去控线,始终保持着线组的紧绷。松线,是搏鱼过程中的第一大忌,哪怕只有一秒钟的松弛,也足以让鱼甩头脱钩。你收,它冲,几个回合下来,我的胳it’s a dance, a fight. It’s a dance, a fight. You pull, it runs. After a few rounds, my forearms are burning, sweat dripping down my forehead into my eyes, salty and stinging. But my eyes are glued to where the line enters the water.
搏鱼最关键的一环,是“控头”。你要想办法改变鱼头的方向。当感觉它的冲刺力量减弱时,我会把竿子向左或者向右侧压,同时加力收两圈线,强行把它往我希望它来的方向带。鱼这种生物,头朝哪,身体就往哪去。只要你能成功让它调头一两次,它的锐气就会被挫掉大半。这个过程需要你对你的装备有百分之百的信任,相信你的竿子不会爆,轮子不会卡,线不会断。
有时候,鱼情和环境的变化,会让整个“收货”过程变得更复杂。我整理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关于不同鱼种的吃口和初步应对,新手可以参考,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体会:
| 鱼种 | 常见吃口信号 | 扬竿时机与力度 |
|---|---|---|
| 红甘 (Amberjack) | 猛烈、持续的ひったくり(拽走) | 竿尖大弯后,稳住重心,用力上扬一到两次 |
| 石斑 (Grouper) | 向下拉扯的闷口,像挂底 | 确认非挂底后,瞬间爆发力,暴力扬竿刺穿硬嘴 |
| 真鲷 (Red Sea Bream) | 连续的“叩叩叩”啄食感 | 感觉鱼已将饵吞实,柔中带刚地向上提带,避免撕裂鱼嘴 |
| 马鲛 (Mackerel) | 闪电般的截口,线瞬间绷直 | 几乎无需刻意扬竿,保持线组紧绷,快速收线即可刺入 |
大概僵持了快十分钟,那家伙的力道明显小了。我能感觉到它在水下开始打“死亡螺旋”,一圈一圈地被我往上泵。这个阶段,千万不能急。越是接近水面,鱼看到船的影子和光线,越会做出最后的疯狂挣扎。我放慢了收线速度,每一次收线都伴随着一次提竿,我们叫“泵鱼”,一下,一下,稳如泰山。
终于,一个巨大的银色身影在离船舷五六米远的水下翻了个身,阳光照在它身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是它了!一条体型相当不错的红甘!船上的同伴已经拿好了搭钩在一旁准备。我把鱼领到船边,最后关头,它使出浑身解数,猛地一个甩头,再次要线。我顺势送出一点线,竿尖压低,始终让竿子的弧度对着它,化解掉这最后的冲击。
“可以了!”我喊了一声。同伴看准时机,搭钩干净利落地出手,准确地钩住了鱼的鳃盖下方。我和他同时发力,一条将近三十斤的大家伙被我们合力拖上了甲板。它在甲板上猛烈地甩着尾巴,发出“啪啪”的巨响,每一声,都像是胜利的鼓点。
我摘下钩子,坐在船舷上,点上一根烟,手还在微微发抖。不是因为累,是兴奋,是那种征服之后的平静。海风吹在身上,带着咸腥的味道,一点也不觉得冷。我看着那条躺在甲板上、鳞光闪闪的战利品,心里想的却不是晚上怎么吃它。我想的是刚才那十分钟,是每一次力量的对抗,是每一次智慧的博弈,是我和那条生活在深海里的生命之间,通过一根细细的PE线建立起的、最原始也最纯粹的连接。
所以,海钓怎么收货?买最好的装备?练一身的肌肉?都不全面。真正的“收货”,是读懂潮水,是理解鱼性,是人、竿、轮、线融为一体的默契,是在中鱼瞬间的冷静判断,是在搏鱼过程中的耐心与坚韧。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是征服未知的快感,是与大自然角力的全部过程,是那段可以在你脑海里回放无数遍、每一次都让你心跳加速的记忆。
那才叫真正的“收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