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我入门该买什么竿子了,也别再指着一堆花花绿绿的拟饵问我哪个“必杀”。你信我,就算把我的G-Craft Seven-Sense塞你手里,配上Shimano Stella,你也未必能从海里拔出一条像样的鱼。海钓这东西,练习的从来不是怎么花钱,而是怎么用脑子和身体去跟大海对话。
我刚开始玩的时候,也犯过一样的傻。总觉得装备不到位,技术上不去。竿子从国产的换到日系的,轮子从两三百的换到三四千的,家里的路亚盒子摞起来比我都高。结果呢?在防波堤上站一天,除了挂底损失几块铁板,就是喂了一整天蚊子,闻了一鼻子柴油味和海水的咸腥。旁边用着几十块手竿挂个活虾的老大爷,一条接一条地起黑鲷,那眼神瞟过来,我脸都发烫。
真正的练习,是从你放下对装备的执念,开始琢磨脚下这片海开始的。
先从最基本的抛投说起。这不是抡圆了膀子把饵扔出去就完事了。你要练的是“指哪打哪”。看到那块离岸三十米、半浮在水里的暗礁了吗?你的VIB就要能精准地落在它旁边,然后贴着它的边缘搜过去。看到那片海流交汇处泛起的“流水带”了吗?你的铅笔就要能沿着那条线跳跃,模仿一条被冲晕了的小鱼。这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在空旷的沙滩上摆几个矿泉水瓶当目标,从不同角度、不同风向去练。练到你的手腕、竿子、鱼线和拟饵成为你手臂的延伸,形成肌肉记忆。那时候,你脑子里想的是“那儿”,饵就“嗖”地一下落到那儿,这才是第一关。
接着,是控线。这是个比抛投更精细的活儿。饵扔出去了,不是就让它自生自灭。你要通过竿尖的挑、带、抖,配合收线的快慢,赋予那块铁片或塑料灵魂。比如你用一个15克的岸抛铁板,想钓底层一点的石狗公或者小石斑。落水后你得虚着竿尖,感受它触底那一瞬间“嗒”的一声轻响,线会突然一松。然后马上开始小跳,一、二、提!一、二、提!让它在水底像一只受惊的小虾。而钓海鲈,你用米诺,就要匀速收,偶尔加个抽停的动作,模仿一条受伤的沙丁鱼在垂死挣扎。你的眼睛要一直盯着水面上的线,任何一个不正常的停顿、横移,或者轻微的抖动,都可能是鱼在攻击!这种感觉,只能靠时间和专注去体会。
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是读懂潮水。潮汐表那玩意儿,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时间。涨几分、退几分,那是死的数字,海是活的。你得亲自站在礁石上,迎着海风,看。看水流是怎么冲刷礁石的,哪里形成了回流区,那里是鱼躲避急流、等待食物的最佳伏击点。看哪里有“白沫区”,那是浪打破的地方,水里含氧量高,小鱼小虾会聚集,大鱼自然也会来。你甚至要学会闻,涨潮时的风带来的味道,和退潮时滩涂裸露的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给新手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做个表格你就能明白个大概:
潮汐阶段 | 关键水流特征 | 建议标点 | 目标鱼(示例) |
---|---|---|---|
涨半潮 | 流速渐快,水体活跃 | 礁石迎流面、海沟入口、暗礁周边 | 海鲈、黑鲷 |
满潮停流 | 水流平缓,甚至停滞 | 结构深处、礁石背流面、海湾内 | 石斑、底层鱼 |
退半潮 | 流速再次加快,方向相反 | 之前迎流面变为背流面,流水带变得明显 | 各种洄游性鱼类 |
干潮停流 | 水位最低,水流最缓 | 寻找仅存的深坑、航道边缘 | 相对窗口期较短 |
这只是个框架,真正的诀窍是你拿着竿子,在同一个钓点,把这几个潮水阶段都站一遍。你自己去感受,哪个时间段口最好,鱼都在什么位置咬钩。钓鱼笔记是个好东西,记下日期、天气、风向、潮水、用的饵、中的鱼,一年下来,这比任何大师的攻略都管用。
然后,才是扬竿和搏鱼。中鱼的瞬间,那感觉无与伦比。可能只是竿尖轻轻一点,像挂到水草,但你提竿的瞬间,一股巨力从水下传来,竿子瞬间弯成一个巨大的弧线,像一轮满月。轮子的泄力开始“吱吱”地尖叫,那种声音,是所有钓鱼人最美的交响乐。这时候,千万别慌,更不能跟鱼拔河。你的对手是一条在水里生活了一辈子的“猛兽”。你要利用竿子的腰力去消耗它,它冲,你就适当松线弓着竿,它停,你就快速收线,像个老练的拳击手,跟它打回合。特别是对付海鲈,它一出水,准会疯狂“洗鳃”,脑袋甩得跟拨浪鼓似的,想把钩子甩脱。这时候你得马上压低竿尖,甚至把竿子插进水里,不给它抬头的机会。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舟山的一个离岛,守一个海岬口。那天是初一的大潮,流水跟开闸的黄河一样。我用一根Major Craft Crostage 962MH的竿子,配4000型的Stradic轮,3号PE线接6号的碳素前导,挂一个40克的蓝色快速下沉铁板。整整一个上午,除了挂底啥也没有。就在我快绝望的时候,退潮到一半,水流稍微缓了点,我把铁板扔进主航道和礁石区交界的地方,让它自由落体。就在下沉到大概二十米的时候,线猛地一停!我下意识扬竿,一股根本无法抗拒的力量从深海传来,竿子瞬间到底,泄力刹不住地出线!我知道,碰上大家伙了。我死死顶住,跟它耗了七八分钟,感觉手臂都快断了,才慢慢把它从深水区拉了上来。出水的那一刻,一条近一米长的大真鲷,粉红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那一刻,之前所有的等待和疲惫,都值了。
但也有抱憾终身的时候。玩得越久,越敬畏大海。有一次就是因为偷懒,前导线用了几次没换,有个伤痕没注意。结果中了一条怎么也拉不动的鱼,感觉像挂到了一台水下的小汽车。就在我以为快要成功的时候,手上一轻,“啪”的一声,切线了。我坐在礁石上,看着远方,半天没缓过劲。不是心疼那条鱼,是气自己。大海给了你机会,你却因为自己的疏忽搞砸了。从那以后,我每次出海前,线组、钩子、路亚环,我都会检查一遍又一遍。
所以,怎么练习海钓?我的答案是,去海边。不是去钓鱼,是去“待着”。去感受风,感受浪,感受每一寸礁石的温度。在没带竿子的时候,你会看得更清楚。你会看到哪里有鸟在盘旋,那下面一定有鱼群。你会看到水面上炸开的水花,那是大鱼在捕食。把这些都刻在脑子里。
我极力推荐的“秘诀”,其实就一个:屁股坐得住。别像个没头苍蝇一样,这个钓点扔两竿,没口,马上换地方。选定一个你研究过的标点,相信自己的判断,然后就耐心地、用不同泳层的拟饵去一遍遍地搜索。从水面系的波爬,到中层的米诺,再到贴底的软虫和铁板。鱼总有一个窗口期,可能就在你准备放弃的前一分钟。
练习海钓,是在练习一种极致的专注和耐心,练习一种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当你不再只关心渔获,而是开始享受整个过程——阳光、海风、浪声,和那未知的一竿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时,你就真正上道了。下一次出海,浪会告诉你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