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上来就问我“海钓网”怎么钓“鲫鱼”,我当时正坐在礁石上擦我那支宝贝 Shimano BB-X Special 矶钓竿,差点没把竿子扔海里去。这问题问的,比拿蚯蚓去钓鲨鱼还离谱。海里哪来的鲫鱼?那是淡水里的老街坊。用网?那是渔民干的活儿,咱们玩的是那根线、那支竿、那个轮子和鱼斗智斗勇的瘾,是“钓”,不是“捞”。
不过你这个问题,倒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刚上礁那会儿,也犯过类似的傻。总觉得海那么大,鱼那么多,随便甩一竿子下去不就哗哗上鱼?结果呢,被海流、挂底、还有那些聪明得跟鬼一样的海鱼,好好上了一课。所以,今天我就不跟你扯那些虚的,咱们聊聊,怎么在海边,钓那种被新手错当成“海鲫鱼”的真正对手——狡猾的 黑鲷。这鱼,体型跟大板鲫有几分神似,但那股子拼劲和智商,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想钓它,你得先忘了你那套池塘水库的家伙事。家伙不对,等于上战场拿了根烧火棍,门儿都没有。我这人有点老派,对装备有执念。玩矶钓,尤其是钓 黑鲷 和 黄鳍鲷 这种贴着礁石边儿“捡东西”吃的鱼,我离不开我的“老三样”。
第一样,就是竿子。我手上这支 1.5号 5.3米 的 矶钓竿 是我的心头肉。为什么是这个号数和长度?1.5号的腰力,对付三五斤的黑鲷,既能享受搏鱼的手感,又不至于被它轻松钻进礁石缝里切线,我们管这叫“控得住”;5.3米的长度,能让你站在安全的礁石上,把钓组送到更远的标点,操控的余地也大。竿子的调性很重要,要那种三七调或者二八调的,中鱼后能迅速形成一个漂亮的 大弯弓,用竿身整体的弹性去化解鱼的冲击力,而不是硬邦邦地跟它拔河。
第二样,是轮子。普通的纺车轮也能用,但要想玩得精,玩得有味道,一个 2500或3000型的手刹轮 (LBD Reel) 是灵魂。这玩意儿的精髓就在那个刹车手柄上。搏鱼的时候,鱼一发力猛冲,你靠泄力顶不住,手指一松,瞬间出线,让它冲;它一停,你手柄一扣,立马收线,主动权永远在你手里。这种 控线 的感觉,是普通纺车轮给不了的,尤其是在礁石密布的地方,零点几秒的反应,就是断线跑鱼和成功起鱼的区别。
第三样,就是线组。这是一套精密的系统,比造个小闹钟还讲究。主线,我常用 2.e5号的半浮水尼龙线,颜色要骚,橙色、荧光绿都行,为的是在浪里能看清线组的走向。子线,必须用 1.7号左右的碳线,这玩意儿耐磨、切水快、在水下几乎隐形,对付眼神儿好的黑鲷至关重要。
然后就是这套线组的核心—— 阿波,也就是浮漂。别小看这个小东西,它就是你在水面上的眼睛。从 B、2B 到 0.8号、1.0号,不同自重、不同形状的阿波,对应着不同的水流和风浪。底下再配上合适的 水中 和 咬铅,目的是让整个钓组在水下能以最自然的状态,随着暗流缓缓漂动,把挂着一只鲜活 南极虾 的 3号千又钩,送到鱼的嘴边。
| 钓组配置参考 (以流速区分) | 主线 | 阿波 (浮漂) | 水中 (配重) | 子线 | 鱼钩 |
|---|---|---|---|---|---|
| 缓流/湾内 | 2.0-2.5号 尼龙 | 0, B, 2B | -8, -B, -2B | 1.5-1.7号 碳线 | 千又2-3号 |
| 中等流速 | 2.5-3.0号 尼龙 | 0.5, 0.8 | -0.5, -0.8 | 1.7-2.0号 碳线 | 千又3-4号 |
| 急流/外海 | 3.0号以上 尼龙 | 1.0, 1.5 | -1.0, -1.5 | 2.0-2.5号 碳线 | 千又4-5号 |
家伙事儿备齐了,真正的功夫在海边。你得学会 读懂潮水。大海不是静止的,潮水一来一去,带动着海流,也带动着鱼群。我最喜欢找那种有 反拨流 的地方,就是海浪拍打上礁石再退回去,和后面的浪头顶在一起形成的一片 白沫带。这里水下氧气足,还能把礁石上的小生物卷起来,是黑鲷的天然食堂。
选好钓点,下一步是 打窝。这是诱鱼的关键,也是学问。用南极虾砖、配合比重不同的诱饵粉,加海水搅拌。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一勺子下去,既要有雾化开的粉末吸引远处小鱼,又要有能沉到底的大颗粒留住目标鱼。窝子要打在你的钓组将要漂过去的上游,让饵料顺着水流,形成一条“味觉走廊”,把黑鲷从藏身的礁石缝里勾引出来。
一切就绪,开始 抛投。不是用蛮力甩出去,而是用手腕的巧劲,把钓组轻轻荡出去,让它“啪”一声落在你预想的位置。然后,虚开线杯,让主线随着阿波自然地漂出去。你的眼睛要死死盯着阿波,同时感受竿尖传来的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
黑鲷吃口,那叫一个“贼”。它不像石斑鱼那样一口闷死,拉着就跑。它会先用嘴唇去试探,阿波可能只是轻轻顿一下,或者稍微下沉一点点就停住。这时候你千万别急着 扬竿,沉住气,稍微绷紧一点鱼线,等它真正把饵吞进嘴里。真正的信号,是阿波在短暂停顿后,突然一个加速,“咻”的一下就没了魂儿,或者被猛地横向拖走。就是现在!手腕一抖,向上发力,刺鱼!
中鱼的瞬间,那股力道会顺着鱼线,通过竿身,狠狠地砸在你的胳膊上。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就是这个。接下来就是 搏鱼。黑鲷中钩后第一反应,就是往它最熟悉的礁石缝里钻。这时候 手刹轮 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猛冲,你食指一松手柄,放线,竿子保持弓形,消耗它的体力;它力道一缓,你立刻扣住手柄,摇轮回线,把它往外拉。一来一回,几个回合下来,等它被你“请”出水面,露出那身银灰色的铠甲和闪亮的鳞片,你才会真正明白,这其中的乐趣,是任何“海钓网”都给不了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舟山一个无名荒礁上,守了一整个下午,潮水都快涨满了,一口没有。天色擦黑,就在我准备收竿的时候,阿波在离我不到十米的一片暗礁边上,一个微弱的下沉,几乎看不见。我下意识地带了一下线,一股沉重而倔强的力量从水下传来。不是那种狂暴的冲刺,而是一种拧着劲儿的下拽。我知道,是大家伙。那条鱼带着我的线组,在水下画着圈,一次次试图钻回礁石。我的 Shimano BB-X 弯成了一个几乎要断掉的弧度,手刹轮的泄力“吱吱”地尖叫,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那是一场耐力的比拼,我能闻到空气中海风的咸腥味,能听到浪花拍打礁石的咆哮,更能感觉到手心里因为紧张而渗出的汗。大概僵持了七八分钟,它才终于没了力气,被我慢慢拉到水面。是一条近四斤的大黑鲷,在头灯的照射下,鱼身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那一刻,所有的等待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你手里捧着的,不只是一条鱼,而是你对潮水、对钓组、对技巧理解的证明,是你和大海的一次深度对话。
所以,别再问我怎么用网在海里钓鲫鱼了。带上你的敬畏心,选一套靠谱的装备,找个老手带一带,去感受一下海浪,去读一读水流,去和一条真正的海鱼斗智斗勇。当你能凭着自己的判断,把鱼从复杂的水下结构里请上来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我们追求的,从来就不是把鱼弄上来那么简单。那是征服,是体验,是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