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没有海钓。
每次有人扛着崭新的装备,一脸兴奋地问我海钓的事,我都想这么回一句。他们说的海钓,跟我脑子里的海钓,压根就不是一个东西。他们说的是吹着海风,喝着啤酒,等着铃铛响。我说的是,你整个人,从灵魂到脚趾尖,都被那片蔚蓝给吞进去,再吐出来,脱一层皮。
我的海钓,是从一块礁石开始的。那块礁石没有名字,只有海浪给它起的各种外号,退潮时像一头打盹的巨兽,涨潮时只剩一个狰狞的头顶。去那儿,得掐着潮水的死穴。早了,浪大上不去;晚了,最好的流水已经偷偷溜走。我身上这件旧的 DAIWA DF-3208 救生衣,上面的每一道刮痕,都认得那块石头。
你问我用什么竿子?我车里常年躺着的,是那根陪我熬过无数个凌晨的 YAMAGA Blanks BlueSniper 106H Plug Special。别跟我提什么性价比,这东西不是用来算账的。你得亲手握着它,才能明白什么叫腰力,什么叫韧性。当你的 Maria RERISE S130 铅笔,靠着这根竿子的弹性,像一颗子弹一样被射向七八十米外的流水交汇处,那种破开风的呼啸声,就是它在跟你说话。它告诉你,那个点,有东西在等。
轮子,当然是 Shimano Stella SW 14000XG。有人觉得烧包,我觉得这是对对手最起码的尊重。当你遇上一头蛮不讲理的 牛港(GT) 或者深水区的 大章红(Amberjack),那第一下要线,根本不是拉,是抢。泄力稍微有点顿挫,或者强度不够,结果就是断线跑鱼,你只能抱着竿子,听着远去的“嗡嗡”声发呆。我这颗轮子的泄力声,我闭着眼睛都能听出来,每一个刻度的变化,都像是心跳的节拍器。我用的是 Varivas Avani Casting PE Max Power X8 的 PE6号线,配 130LB 的 Seaguar FXR 碳素前导。这套组合,就是我的底气。我不是去碰运气的,我是去“约架”的。
抛投,对,就是这个词。新手觉得,扔出去就行了。扯淡。每一次抛投都是一次精确的计算。风向、流速、目标水层,还有你拟饵的泳姿,全都要在你出手前在脑子里过一遍。铁板沉水的秒数,你得心里默数。控线的时候,你得能感觉到水下哪怕最轻微的暗流变化。这些,没人能教你,你得用无数次的空军,用一卷卷挂底损失的PE线去换。
有一次在那个老钓点,天刚蒙蒙亮,平潮转退潮的那个瞬间。海面平静得像块镜子,但你知道,底下全是杀机。我换上了一枚 130克 的银色长条铁板,一个标准的远投,让它自由落底。水深大概三十多米,触底的感觉从竿尖传来,轻微、但清晰。我开始用一种不快不慢的节奏抽动,一抽一收,让铁板在水下模仿垂死挣扎的小鱼。就在第三次抽停的瞬间,竿尖猛地往下一栽,一股根本无法抗拒的力量从深海传来,Stella 的泄力瞬间就唱起了高亢的歌。来了!
那不是鱼,那是一辆水下的小火车。我第一时间下蹲,把竿尾死死顶在腰带的卡槽里,整个身体的重心压下去,形成一个对抗的姿势。这就是搏鱼的开始。你不能慌,一慌就输了。你得相信你的装备,更得相信你的胳膊。线杯里的 PE线 在飞速减少,我能感觉到手心全是汗,心跳得像打鼓。但我脑子很清醒,我必须在它第一波冲刺里消耗掉它最大的体力,同时判断出它的方向,绝不能让它钻进礁石区。
我开始用竿子的腰力去跟它“讲道理”。它冲,我顺着力道稍微送一点,但始终保持着线的紧绷;它稍微一停,我立刻发力,用尽全身力气向后仰,同时疯狂地收回几圈线。这个过程,就是扬竿和收线的循环,我们叫“pumping”。来来回回,大概僵持了七八分钟,感觉像一个世纪那么长。我的胳膊已经酸得快要抬不起来,但那头怪物的力道也开始减弱。它不再是直线狂奔,而是开始在底下打转画圈。我知道,机会来了。
最后把它拉到水面,那身形在晨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硕大的头部,镰刀一样的尾巴。是一条接近二十公斤的 大章红。我用搭钩把它拖上礁石的时候,我直接瘫坐在了地上,浑身都在抖,不是冷的,是兴奋和后怕。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那一刻,没有征服的快感,只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我取下钩子,跟它拍了张合照,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了水里。看它一个摆尾,消失在深蓝之中。
我不是每次都放流,但对于这种级别的对手,带回去吃掉,总觉得有点可惜。它应该留在那片海里,成为更多钓鱼人的梦想。
很多人迷信各种“神饵”,今天这个颜色好,明天那个泳姿骚。在我看来,比饵更重要的是你对环境的理解。
| 饵型 | 重量范围 | 适用场景 | 核心操作手法 |
|---|---|---|---|
| 长条铁板 (Long Jig) | 80g – 200g | 流大、水深、需要快速下沉直击底层鱼 | 快速平抽、One Pitch One Jerk(一抽一摇) |
| 平扁铁板 (Slow Jig) | 60g – 150g | 流缓、鱼口轻、全水层搜索 | 慢摇 (Slow Jigging)、长距离下坠(Long Fall) |
| 铅笔 (Pencil Bait) | 40g – 120g | 攻击水面系鱼种(如GT、马鲛)、清晨或傍晚窗口期 | “Z”字狗步(Walking the Dog)、高速平收制造水花 |
| 米诺 (Minnow) | 30g – 80g | 搜索中上层水域、模仿逃窜的小鱼 | 匀速回收、抽停结合(Twitching) |
你看,没有哪个饵是万能的。你得像个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看水色,听浪声,感受风,读懂潮水的脾气。今天吹的是西北风,浪是从外海拍进来,那么礁石的背风面就会形成一个洄流区,小鱼会聚集在那里,大鱼也就在不远处埋伏。今天的潮水是大潮汛的活流,流速快,你就得用重一点的铁板才能敲到底。这些东西,钓鱼APP上的数据只能给你参考,真正的感觉,得靠你站在海边,一次次地去感受,去验证。
所以,我怎么没有海钓呢?因为我拥有的,是海。是那每一次心脏快要跳出喉咙的咬口,是搏鱼时肌肉的酸痛和意志的对抗,是跑掉巨物后坐在礁石上整整一个下午的懊恼和复盘,是清晨四点独自走在漆黑山路上闻到的咸腥空气,是看着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时,给整个世界镀上金边的壮阔。
这不仅仅是钓鱼。这是我和那片深蓝之间,一场又一场心照不宣的约会。你如果没有体会过这些,那你确实,还没有海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