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根线,缠在食指上,比什么神经末梢都灵敏。
风里有盐的味道,浪不大,船随着涌轻轻地晃,像个摇篮。很多人问我,老爷子,你这连根像样的竿子都没有,怎么玩?我通常只是笑笑,把那只缠着大力马 PE 线的硕大塑料线盘在手里掂一掂。竿?竿子是好东西,能把饵抛到远处的标点,能用腰力弓住发疯的大家伙,是现代钓鱼的艺术。但对我来说,那玩意儿隔了一层,像戴着手套去抚摸情人的脸,总觉得不够真切。
我玩的,是更原始的东西,我们这叫手丝,或者“手把线”。说白了,就是你的手,直接连着线,线连着鱼。没了中间那根长长的碳布,鱼在水下哪怕只是轻轻碰一下饵,那信号,会像电流一样,“滋”地一下直接从指尖窜到你的天灵盖。你懂那种感觉吗?不是竿尖那个含糊的点动,是一种清晰无比、带着生命质感的触碰。
我的“轮子”,就是一个红色的八字轮塑料绕线盘,几十块钱的东西,能绕上两百米10号 PE 主线。有人用可乐瓶,有人用专门打磨过的木头块,都行,顺手就好。关键在于线。主线要耐磨,拉力值要够顶,毕竟你没法靠竿子的弹性去卸力,全凭一双手和它硬碰硬。主线下面,我会接上一段大概两米长的8号碳素前导线,用FG结绑得结结实实。碳线在水里隐形,切水性好,还比PE耐磨,这是在礁石区保命的玩意儿。底下再绑个大号的快速别针,挂上150克的铅坠和子线。子线也用碳线,比主线小一两个号,钩子看目标鱼,搞底下的石斑、大鲷,我偏爱丸世18号或者千又10号钩,钩条粗,钩门宽,挂上整只的活虾或者巴掌大的鱿鱼块,就等着那个致命的闷口。
今天船老大把船停在了一个叫“三块礁”的老钓点,水深大概四十米。这种地方,底下是嶙峋的礁石和断层,是石斑、红斑和各种鲷类最喜欢的家。用竿子抛投反而容易挂底,手丝的垂直作钓就显出优势了。我解开线盘上的皮筋,捏着铅坠,手臂抡圆了,呼地一下荡出去十几米远。铅坠带着线组“嗖嗖”地往下钻,我的食指轻轻搭在线上,感受着它下沉的速度和状态。
玩手丝,你的手指就是最精密的探鱼器。线出得顺畅,说明底下是沙地或者平底;要是感觉忽快忽慢,有刮蹭感,那恭喜你,找到结构区了。大概十几秒后,指尖的感觉突然一松,紧接着“叩”的一下轻微震动——触底了。这就是第一个信号。
接下来,就是最磨练心性的等待和操控。我不会让铅坠死死地躺在海底,那太傻了,容易挂底不说,饵也不够生动。我会把线稍微收紧,让铅坠似触非触,然后用手腕轻轻地、有节奏地上下提逗。幅度不用大,十厘米二十厘米就够了,模拟一只慌不择路的小虾或者受伤的小鱼。整个过程,注意力要百分之三百地集中在绕着线的那根食指上。
海流从船底淌过,发出咕咕的闷响。有经验的钓手能从这声音和线的倾斜角度,判断出流水的快慢。今天流速正好,不急不缓,饵能被带得微微飘动,是鱼最喜欢开口的流。突然,指尖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叩叩叩”的信号,细碎而急促。我纹丝不动,甚至屏住了呼吸。这是小鱼在啄饵,不能理它,一惊动,它们散了,反而会吓跑后面潜伏的大鱼。
又过了大概五分钟,那种小鱼啄食的信号消失了。海里好像瞬间安静了下来。这种寂静,往往是暴风雨的前兆。我的心跳也跟着慢了下来。果不其然,下一秒,一个沉重无比的“拽”力突然从水下传来!不是那种尖锐的拉扯,而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要把你整个人拖下水的蛮力。这就是老钓手们说的“闷竿”,是大石斑独有的吃口方式,它一口把饵吞进大嘴,然后扭头就往礁石缝里钻。
就是现在!我几乎是靠本能反应,手臂肌肉瞬间绷紧,用尽全身力气往回猛地一拽!这一下叫作合,不是扬竿,而是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把钩子死死地打进鱼的嘴里。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从线的那一头传回来,我的八字轮在线的巨大拉力下“吱吱”作响,几乎要脱手。
这才是真正的搏鱼,一场没有任何缓冲的拔河。鱼在水下发力,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它每一次甩头、每一次扭身。它往左窜,我就顺着力道把线往右带;它往下猛钻,我就死死顶住,绝不让线,哪怕一秒钟。手指被PE线勒得生疼,即使戴着手套也像被钢丝割一样。但这疼,是痛快的!是生命与生命最直接的角力。
那家伙力气大得惊人,第一波冲刺我差点没顶住,线被拉出去了十几米。但我知道,不能慌。跟这种礁石区的霸主斗,你只有一次机会把它拉离它的老巢。一旦让它钻进洞里,神仙也救不了你,唯一的结局就是断线跑鱼。我弓着身子,双脚死死蹬住船舷,手臂和后背的肌肉全用上了,一寸一寸地,把线往回收。收几圈,它又要几圈,来来回回,像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大概僵持了三四分钟,我感觉水下的力道开始有点“软”了。它累了。机会来了!我不再跟它僵持,而是加快了收线的速度,左手飞快地一圈一圈往八字轮上收线,右手食指始终紧绷着感受它的动态。水下传来一阵阵不甘的摆动,但力道已经大不如前。又过了两分钟,一个巨大的、带着不规则花纹的棕褐色身影终于被我顽强地拖出了水面。是它!一条漂亮的芝麻斑,目测至少十五斤往上。它浮在水面,张着那张能吞下拳头的大嘴,大口地喘着气。
船老大笑着抄起搭钩,利落地把它弄上了船。鱼在甲板上“啪啪”地甩着尾巴,阳光照在它湿漉漉的鳞片上,闪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光。我瘫坐在船边,解开手套,食指上已经勒出了一道深深的红印,火辣辣地疼。但我心里,是无法言说的满足。
当然,手丝钓法不是万能的。它有它的局限性。
| 特点 | 手丝钓法 (Hand-lining) | 竿钓法 (Rod & Reel Fishing) |
|---|---|---|
| 传导性 | 极高,指尖直感鱼讯,人线一体 | 间接,通过竿梢传递,有一定延迟和损耗 |
| 操控性 | 绝对直接,细微的提逗、抽动都无比清晰 | 通过轮、竿机械传导,更适合精细的拟饵操控 |
| 抛投距离 | 近距离,垂直作钓为主,不适合远投 | 远、中、近皆可,泛用性强 |
| 搏鱼体验 | 原始、暴力、直接,是纯粹的力量对抗 | 讲究技巧,利用竿身腰力卸力,更具策略性 |
| 装备成本 | 极低,几百块钱就能配齐顶级装备 | 丰俭由人,从几百到几万,上限极高 |
| 适用场景 | 船钓、筏钓、码头、陡峭岸基的垂直钓 | 泛用性极强,沙滩、礁石、船钓几乎所有场景 |
所以,别问我没竿子怎么钓鱼。对我来说,我的手指、手臂、我的整个身体,就是那根最懂我的竿子。它也许不漂亮,不先进,甚至有点“土”。但它能带给我最真实、最直接、最触及灵魂的大海的回应。每一次中鱼,都是一场指尖上的舞蹈,是和大海深处的精灵,进行的一场最坦诚的对话。
我摸了摸指关节上常年累月留下的老茧,那是大海给我刻下的勋章。看着桶里那条仍在挣扎的石斑,我闻着海风里那股熟悉的咸腥味,觉得这趟,又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