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的鱼饵怎么挂

手里捏着条刚开背的虾,那腥味混着海水的气息,一下子就把人拉到海边了。你们以为海钓的鱼饵怎么挂?随便钩子穿进去不就行了?嘿,要是这么简单,哪来那么多空军、跑鱼?这里头的门道啊,跟海底那帮家伙一样,深着呢。不是我说,有时候一个细微的挂法不同,结果就天差地别。

别看就一个小小的饵,活的死的,虫子、虾、鱼肉、鱿鱼丁,各有各的脾气。你要真想请那水下的“贵客”上门,就得琢磨琢磨它们喜欢怎么“吃”。这不像在菜市场,摆好了它就来挑。在海里,饵得“活”起来,得“自然”,得让它们觉得这是送上门的美餐,没任何可疑。

先说活饵吧,像小虾、活泥鳅、小鱼仔这些。这活饵最讲究一个“活”字。你把它挂死了,跟块橡皮没两样,大鱼精着呢,看都不看。所以挂活饵,核心就是既要牢固不掉,又不能伤了它的元气,让它能在水里扑腾,引鱼过来。

最常见的活虾,钩子从虾枪下面穿进去,从虾头侧面出来,避开脑子,这样虾还能动很久。或者从背部靠近尾巴那里,轻轻穿过虾壳和一点点肉,钩尖露出来。这法子适合需要抛得远一点的时候,虾不容易飞掉。但要是钓点近、水流缓,我更喜欢从虾头侧面穿,让它头朝下,像在水底觅食,姿态更自然。用钩?对付一般黑鲷、鲈鱼什么的,我常用 伊势尼 或者 千又 钩,钩条不能太粗,免得把虾劈了。像 伽玛卡兹的チヌ (千又) 3号 或者 OWNER 的伊势尼 4-5号,配上合适的虾,那叫一个绝配。钩尖一定要锋利,轻轻一碰就能刺穿虾壳,中鱼的时候才能瞬间扬竿刺穿鱼嘴。

活泥鳅或者小鱼?通常是从背鳍下方,轻轻穿过一点肌肉,钩尖依然要露出来。这样它们能在水里保持一个比较自然的游动姿态,不容易翻肚皮。有些老钓手喜欢从嘴唇穿,或者鳃盖那里,但我觉得那样限制了活饵的活动,而且容易挂到水底杂物。从背部挂,既能保持游动性,又相对安全。对付大一点的鱼,比如海鲈石斑,钩子型号得上去, OWNER 管付チヌ 6号 这种带倒刺的、钩条粗壮的就比较靠谱,万一撞上大物,不至于钩子拉开。子线用 碳线 是必须的,抗磨,水下隐形效果也好,磅数根据目标鱼和钓点结构来,礁石多就粗点,比如 20磅 甚至 30磅

再来说死饵。这才是变化无穷的地方。死虾、鱼肉、鱿鱼、沙蚕、海蟑螂…… 每种饵都有它的“吃相”讲究。

拿鱿鱼丁来说,切成小方块或者长条。怎么挂?直接穿进去?那在水里就是块死肉,像面旗子似的打转,鱼看了掉头就走。讲究的是让它在水里像活物。切成长条的,用钩子从一端穿入,顺着穿个两三次,让鱿鱼条能在水里飘动,像小鱼的尾巴。或者只穿一头,另一头让它自由摆动。我有时候喜欢把鱿鱼切成小块,多块挂在一个钩上,用细线缠绕固定一下,增加体积和香味,对付群居性的鱼效果不错。关键是钩子要藏好,或者只露一点点钩尖,让鱼安心吞食。

鱼肉条呢?切成铅笔粗细、手指长的条状。挂法跟鱿鱼类似,但鱼肉容易烂,需要更小心。用钩子从肉的一头穿过,穿个一两厘米,钩尖藏在肉里或者微露。这种饵在水里会散发浓烈的鱼腥味,靠味道引鱼。对付黄鱼石斑这种,切一条新鲜的小鱼腹部肉,带点鳞片,挂上去效果贼好。肉条在水里一晃一晃的,加上鱼肉本身的气味,很多肉食性鱼类抵挡不住。

沙蚕、海蜈蚣这些虫饵,那更是精细活。它们体节多,柔软。挂法错了,一抛就烂,或者水里没形态。通常是从头部硬的地方穿入,顺着身体往里穿,钩子藏在虫子身体里,只露一点点钩尖。要是虫子很大,可以用多个钩子,或者一个大钩子穿过身体好几个节。挂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保持虫子的完整性和自然的弯曲度,让它在水里像真的一样蠕动。钓黑鲷黑毛这些,虫饵挂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中鱼率。有时候我甚至会用细橡皮筋把虫子和钩子绑一下,确保抛投的时候不会散掉,而且钩子能藏得更严实。

死虾,剥壳还是不剥?这看情况。目标鱼是黑鲷黄鱼这种用吸食方式或者喜欢咀嚼的,可以剥壳,只留最后一节尾巴带壳,或者完全剥掉,这样饵更软,鱼容易吸入,中鱼率高。钩子就直接从肉里穿过去,钩尖藏肉里。如果是钓鲈鱼这种追食的,带壳的虾更接近自然形态,挂法参考活虾。

不同的钓组,对饵的挂法也有影响。像 串钩,上面可能挂几片鱼肉,下面挂条虾或者鱿鱼,每种饵都要挂得稳定,防止在下沉或回收过程中打转。天平钓组讲究饵在水底的状态,可能是触底,也可能是微浮,饵的挂法就要配合这种状态。用 单钩钓组 追求的是自然飘落或者定点死守,饵的形态和钩子的隐藏就更为重要。

说到底,挂饵这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得看你面对的是什么目标鱼种,什么钓点特征(是礁石多?水流急?水底平坦?),当时的潮汐水流状况。水流急的时候,饵料不能太“飘”,得挂得扎实,甚至用点铅皮调整平衡,防止打转。水流缓或者死水,那饵料就得挂得越“活”越好,稍微一点点水流都能带动它摆动。

多年的海钓下来,我摸索出的“秘诀”,或者说心得,其实就四个字:因地制宜。别迷信某种固定的挂法,到钓点先观察水情,想想目标鱼可能在干嘛,然后手里拿着饵,脑子里模拟它在水下飘起来是个什么样子。钩子怎么穿,能让它最像活的,同时又最大化中鱼的可能性?

有一次,在个礁石边黑鲷,水不算深,但有暗流。一开始我按常规挂了条沙蚕,抛下去总觉得不对劲,线绷不直,饵不知道在哪打转。坐我旁边一老哥,看我折腾半天没动静,过来指点了一下:“这儿水底碎石多,又有点流水,你那虫子在下面缠死了。换个挂法,虫子穿一半,钩尖外露一点,再加个小咬铅,让它刚够到底,跟着水流慢慢蹭过去。” 我照着他的法子一改,嘿,没两竿,一个教科书式的顿口!扬竿,那种力量瞬间从竿尖传导到手臂的感觉,太上头了! 搏鱼过程刺激得很,控线控竿,生怕它往礁石缝里钻。最后上来条近两斤的大黑鲷,那成就感!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小看这挂饵的细节了。

所以你看,这海钓啊,装备固然重要,什么 SHIMANO远投竿DAIWA纺车轮VARIVASPE线 0.8号 拉力足感度高…… 这些都是基础。但真正决定你有没有渔获,有时候恰恰是这些最基础、最不起眼的小细节:你怎么选饵,怎么挂饵,怎么让这小小的饵,在读懂潮水看懂水色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欺骗到那狡猾的鱼嘴。

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学习。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闻着咸湿的海风,手里调整着鱼饵的形态,感觉自己像个厨师,在为那群水下刁嘴的食客准备一道道“美味”。有时候它们赏脸,一口吞下;有时候它们警惕,只是轻蹭线;更多时候,它们根本就不搭理你。但不打紧,每次尝试,每次调整,都是在积累经验。

别小看那个把鱼饵挂上去的瞬间。那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动作,那是你对这片海、对你要钓的鱼,甚至是对手里这块饵料,所有理解和判断的凝聚。每一次完美的挂饵抛投,都是对大海的一次致敬。海钓的魅力,就在这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变化的细节里。折腾,并快乐着。

海钓的鱼饵怎么挂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