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海前,把冰箱里那包冻得硬邦邦的南极虾拿出来,或者拎着一桶刚从渔具店打氧带回来的活虾,那股子混着咸腥和鲜甜的气味钻进鼻子里,我就知道,今天这趟活儿,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一半看天,一半就看你手上这几只饵,能不能骗过水底下那些成精的老家伙。
很多人问我,海钓饵怎么挂?这问题听着简单,就跟问厨子怎么切菜一样。但真要说出门道来,三天三夜也聊不完。对我来说,挂饵不是一个动作,它是一种“语言”,是你跟鱼沟通的唯一方式。你挂得敷衍,鱼就当你是个傻子,游过来看一眼,尾巴一甩,连个白眼都懒得给你。你挂得精细,挂得“活”,那在鱼眼里,就是一顿无法抗拒的、自己送上门来的美餐。
先说说我最偏爱的,也是最考验功夫的——活虾。尤其是在钓黑鲷(立鱼)或者鲈鱼的时候,一只活蹦乱跳的虾,比任何花里胡哨的拟饵都好使。别跟我提什么Shimano Silent Assassin,那玩意儿在某些场合确实牛,但在礁石边、蚝排下,活虾才是硬通货。挂法就有讲究了。新手最爱从虾尾直接戳进去,钩尖从腹部出来。省事,也牢固,但虾很快就死了,在水里就是一坨僵硬的蛋白质,最多骗骗傻乎乎的小鱼。
我的首选挂法,是钩虾枪。用一枚小号的Gamakatsu千又钩,比如2号或者3号,轻轻地、贴着虾头顶上那根硬刺(就是虾枪)的下方,浅浅地穿过去。注意,是“穿皮”,千万别伤到它黑色的脑部组织。这么挂,虾在水下能保持最自然的姿态,两条须子不停地探,小腿儿拼命地划,那动态,简直是在对路过的掠食者大喊:“来吃我呀!” 这种挂法的缺点是抛投不能太暴力,需要用软一点的矶钓竿,比如我那根用了快十年的Daiwa OLEGA 2号竿,配合3000型的Shimano Stella,用手腕的巧劲儿荡出去。线组也不能太粗,2.5号的Varivas主线配1.7号的Seaguar碳素子线,足够应对大部分近岸的怪物了。
还有一种挂法,是钩尾节。从虾尾的最后一节或者倒数第二节的侧面横穿过去。这种挂法能让虾在水里做出“弹射”的动作,对付那些警惕性高的老鱼有奇效。但同样,这种挂法不耐操,虾容易被甩掉,适合在流速不快的内湾或者码头下面“放流”钓法。
我记得有一次在珠海一个老蚝排下面,那天潮水走得特别慢,几乎是死流。旁边几个钓友用路亚抛了一上午,连个鱼信都没有。我就是用这种钩尾节的挂法,挂了一只小指头大的活虾,顺着微弱的暗流慢慢放下去。竿尖几乎没动静,但我凭着手感,感觉到底下有东西在“嗦”我的虾。不是那种“咣”一下的猛口,而是极其轻微、若有似无的触碰。这就是老黑鲷的吃口,狡猾得很。我没急着扬竿,屏住呼吸,稍微松了一点线,让它能更从容地把虾吞进去。等了大概五秒,感觉线被缓缓地、但是坚定地拉动了。就是现在!手腕一抖,OLEGA那根老竿瞬间弯成一个漂亮的满月,Stella的泄力“吱吱”地开始唱歌。那是一条快三斤的野生黑鲷,背鳍金黄,漂亮得像块艺术品。旁边的小伙子都看呆了,问我用的什么神饵。我把钩子从鱼嘴里摘出来给他看,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虾,关键在于,我让它在水下“演”了一出好戏。
再说说死饵。很多人觉得死饵嘛,随便一挂就行了。大错特错。死饵更需要你花心思去“盘活”它。比如用鱿鱼或者小墨鱼,这是钓底栖鱼类比如石斑、火点的利器。你不能把一大块鱿鱼肉疙瘩一样地挂在钩上。我会把它切成细长的条状,模仿小鱼的形状。挂钩的时候,从一头穿进去,在肉条中间反复缝个两三针,最后让钩尖一定要露出来,而且要露得“理直气壮”。这样切出来的鱿鱼条在水流的带动下会像裙带一样飘逸,比死肉块诱惑力大一百倍。
| 饵料类型 | 推荐挂法 | 目标鱼种 | 个人秘诀 (我的执念) |
|---|---|---|---|
| 活虾 | 钩虾枪 (穿头) | 黑鲷、鲈鱼、黄脚立 | 必须保证虾脑完整,钩子越小越好,这是对鱼的尊重。 |
| 钩尾节 (横穿) | 警惕性高的鲷类 | 适合缓流放流,抛投动作要像抚摸情人一样温柔。 | |
| 沙蚕/红虫 | 整条穿挂/分段挂 | 沙尖、泥猛、各类小型底栖鱼 | 用专门的沙蚕夹,保持虫体完整性,让它在钩上蠕动。 |
| 鱿鱼/墨鱼 | 切条、缝挂 | 石斑、火点、章红、各类底栖鱼 | 一定要切出“尾巴”,让它在水里能“浪”起来。 |
| 小鱼 (活/死) | 鼻挂/背挂 | 海鲈、鱤鱼、大型掠食鱼 | 活鱼背挂最自然,死鱼一定要保证新鲜,眼睛要亮。 |
用死饵,新鲜度就是生命。我宁愿空军,也绝不用那种在冰箱里冻了几个月,拿出来已经发白、发柴的饵。鱼的嗅觉比狗还灵敏,不新鲜的饵料散发出的氨味,对它们来说就是危险信号。最好的饵,是当天在码头鱼市买的,带着海洋本身的气息,鱼肉按下去还有弹性,黏液都还是透明的。挂这种饵,你心里才踏实。
有一回玩船钓放流,目标是深水的章红。我用的是一整只巴掌大的新鲜池鱼做饵。同船的钓友直接用大钩从鱼背中央狠狠穿过去。而我呢,用的是一套子母钩钓组。一枚Owner的Jigging Hook 5/0从池鱼的鼻孔软骨处穿过,保证它能在水下“领航”。另一枚小一点的3/0钩,则轻轻挂在鱼背鳍下方,藏在鱼鳞里。这样一来,整条饵鱼在水下几乎是水平的,随着船的移动和水流,就像在正常游泳一样。结果就是,那天全船就我一个人连着上了两条超过十斤的章红。搏鱼的过程就不提了,我的那支Graphiteleader Protone重型铁板竿被拉得咯吱作响,PE 5号的YGK主线绷得像琴弦。但每次把鱼拉上船,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的钓组还牢牢挂在鱼嘴里,那种成就感,比单纯的渔获要强烈得多。
说到底,挂饵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公式。你要读懂潮水,流大了,饵要挂得牢固一点;流小了,就要挂得灵动一些。你要了解你的目标鱼,它们是喜欢追逐活物,还是习惯在海底翻找死鱼烂虾?你甚至要考虑水色,水清的时候,饵的形态要更逼真;水浑的时候,气味就成了第一要素。
这门手艺,是在无数次的跑鱼、挂底、空军中磨练出来的。是在海风里吹着,在浪头上晃着,一次次地剪线、绑钩、挂饵中积累下来的。它藏在你粗糙的手指里,藏在你对每一枚鱼钩、每一段子线的信任里,更藏在你对那片未知深蓝的敬畏和期待里。下一次你拿起钓饵准备上钩时,不妨多想一秒:如果你是条鱼,你会爱上眼前这口吃的吗?想通了这个问题,你就离爆护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