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扯那些“过顶抛”、“侧抛”的教科书理论,那玩意儿是给新手看的,就像学开车先学怎么打方向盘一样,是基础,但离“人车合一”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海钓的抛投,说白了,是你的意念、你的竿子、还有那片变幻莫测的大海之间的一场对话。你得先学会听,才能说得漂亮。
我记得有一次在东海岸一个礁石群,秋末,东北风刮得跟鬼叫一样,浪头一个接一个砸在脚下的石头上,炸开一片白花。同行的几个小年轻,拿着他们崭新的G-Craft Seven-Sense,使出吃奶的劲儿往外扔,结果呢?那颗三十克的VIB被风一兜,画着一道诡异的弧线,“啪”一下就拍在离岸不到二十米的地方,激起一小撮浪花,然后就没了动静。他们在浪费体力,也在惊扰那片本该藏着大物的标点。
那时候我没说话,只是默默换上了我那支陪了我快十年的老伙计——一根已经停产的Daiwa Morethan Branzino 109ML,竿稍因为挂底修复过,有点不协调,但我懂它。我配的是一颗Shimano Stella 4000XG,轮子不大,但顺滑得像一块黄油。主线是YGK的1.5号PE线,前导接了一米半的Seaguar 30磅碳线。饵?我选了一颗更重的、风阻更小的细长型Minnow,DUO Tide Minnow Slim 175 Flyer,它肚子里那几个钨钢珠配重,就是我对抗侧风的秘密武器。
我不像他们那样铆足了劲往天上甩。我侧过身,竿子几乎与海面平行,压低,再压低。等一个浪头过去,在下一个浪头涌起前的短暂间歇,手腕猛地一抖,不是用胳膊抡,是靠腰腹的核心力量,瞬间把力量传递到竿梢。你能清晰地感觉到竿身被压弯,从手柄处传来一股强大的弹力,然后在竿梢释放到顶点的刹那,食指轻轻一松。“嗖”的一声,那颗红头白身的拟饵像一颗子弹,贴着海面飞了出去,风似乎没对它造成任何影响。它精准地落在了七八十米外,两股交汇的暗流旁边,那里泛着一小片泡沫,是鲈鱼最喜欢的伏击区。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件事:抛投,首先是读懂环境。风向、浪高、水流,这些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可以利用的工具。逆风就得用重饵,低弹道,快速出手;顺风则可以换上轻饵,打个高抛,让风把它带得更远。而最重要的,是读懂潮水。涨潮和落潮时,鱼会躲在哪里?哪个浪花下面可能藏着一条正在觅食的海鲈(Se-abass)?你的每一竿,都不该是盲目地扔出去,而应该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问候”,把饵送到你认为鱼在的地方。
再说说装备。很多人痴迷于顶级的竿子和轮子,觉得越贵就抛得越远。没错,好装备确实能提升你的上限,但前提是你得能驾驭它。我见过太多人用着几千块的竿子,却连竿子的调性都没摸透。你得花时间去感受。在你家楼下,在没人的公园,绑个铅坠,反复地抛。去感受竿子弯曲到什么程度时弹性最大,去听线飞出导环时那细微的摩擦声。你的身体要记住这种感觉,形成肌肉记忆。当你的竿子真正成为你手臂的延伸时,你就不再需要思考“该用多大力”,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
比如下面这几种常见的岸钓场景,抛投的哲学就完全不同:
| 钓法 | 目标鱼种 | 抛投核心要点 | 我个人偏爱的装备组合 |
|---|---|---|---|
| 重型岸抛铁板 (Shore Jigging) | 牛港(GT), 红甘(Amberjack), 烟仔(Bonito) | 全身协调用力,追求极限远投距离,用身体的旋转带动竿身,把60-80克的铁板像炮弹一样打出去。 | 竿: Yamaga Blanks BlueSniper 100MH; 轮: Daiwa Saltiga 6000H; 线: Varivas Avani Casting PE Max Power X8 4号 |
| 礁石区精细搜索 | 海鲈(Seabass), 黑鲷(Black Porgy) | 精准点控是王道。侧抛、下手抛是常用技巧,追求拟饵轻柔落水,不惊动藏在礁石缝里的狡猾家伙。 | 竿: Apia Foojin’AD Lapage 85MH; 轮: Shimano Twin Power XD 4000XG; 线: Sunline Career High 6 PE 1.2号 |
| 沙滩远投 (Surf Casting) | 午仔(Threadfin), 沙尖(Sillago), 鳐鱼(Ray) | 典型的钟摆式抛投(Pendulum Cast),利用长竿和铅坠的离心力,将挂着沙蚕或活虾的钓组送到百米开外的沙坎。 | 竿: Shimano Surf Lander 405DX; 轮: Shimano Surf Leader CI4+ 35; 线: 尼龙主线+PE冲击前导 |
看到没?没有一种抛投是万能的。你得像个老练的猎人,根据猎物和地形,选择最合适的武器和战术。在礁石上玩铁板,追求距离的同时,更要命的是控线。抛出去后,竿尖要立刻压低,收紧虚线,防止PE线被风吹成一个大肚子,挂到水下的礁石。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能让你省下无数个价值不菲的铁板和好几个小时的绑线时间。
说到这,我想起一件糗事。刚开始玩岸抛那会儿,有次跟几个老鸟去一个离岛,目标是牛港(GT)。我当时年轻气盛,觉得力气大就能抛得远。卯足了劲,一记标准的过顶抛,结果因为发力过猛,时机没掌握好,那颗一百克的波趴(Popper)没飞出去,反而因为瞬间的巨大拉力,主线在导环上炸成了一团鸟巢。当时那几个老鸟只是笑笑,没说话。我就在那顶着大太阳,解了半个多小时的线。等我弄好,人家已经上了两条十来斤的鱼了。
从那天起我才明白,抛投的精髓,在于“巧”,而不在于“力”。它是节奏和时机的完美结合。是你在把竿子向后扬起,感受到饵重把竿梢压弯,然后在竿子回弹到最有力的一瞬间,顺势把它“送”出去。这个过程,流畅、连贯,甚至带有一种美感。
所以,别再问“海钓竿怎么抛”这种问题了。你应该去海边,去感受风,去倾听浪。带上你最顺手的那套装备,哪怕它不贵,甚至有点旧。忘了那些条条框框,去尝试,去失败。去体验一次因为抛得太近而错失鱼讯的懊恼,去享受一次在狂风中把饵精准送到标点后的狂喜。当你不再刻意去想怎么抛,而是凭着直觉和肌肉记忆,就能把你的“问候”送到每一条你想要对话的鱼面前时,你就真正懂了。
那感觉,比钓上多大的鱼都更让人沉醉。那一道划破长空的线,连接的是你和深蓝色的未知,那才是海钓最迷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