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海钓,抛投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里头门道多了去了。不是光把饵甩出去就行,那只是皮毛。真正会抛,是把你的饵,或者你的拟饵,像瞄准一样,精准地送达到你心里那个标点。是跟风浪、跟潮水、跟鱼儿可能藏身的地方较劲儿,然后把你的“钩子”送到它们嘴边上。这玩意儿练的是手感,更是脑子。
你看那些新手,一上来就是卯足了劲儿往远了抡,恨不得甩到天边去。结果呢?炸线是家常便饭,轻则解半天,重则断线损饵。再不然就是准头差得离谱,想打礁石边上,结果打水里头了,或者直接挂礁上了。海钓,尤其是在礁石、码头、防波堤这些地方玩,很多时候标点就在你眼前不远处,可能就是一片水下突出部,或者一个回水湾。远当然好,但准和巧更要命。
我玩海钓这么些年,手里摸过的杆子也记不清多少了。从十几年前那根重得像铁棍一样的玻纤老杆,到现在这些轻巧得不像话的碳素路亚竿,像什么日系大牌的针对根钓的UL调,或者专门抽铁板的重型HR竿,都有自己独特的抛投手感。同样是抛,用8尺6的ML调直柄竿,配2500型纺车轮,抛个10克到20克的米诺或者亮片,那感觉是流畅、精准,像射箭一样,“嗖”一下就出去了。竿子从后往前一挥,你能感觉到竿身从弓起到释放,把饵的重量和线组的惯性完美地传递出去,那种“力”通过竿梢一点点炸开的感觉,舒服得不像话。可你要是用根9尺6的H调重磅海鲈竿,配4000甚至5000型轮子,抛个三四十克的铅头钩加软虫,那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它需要更大的力量去“压”竿子,让它充分蓄力,抛出去是带着一股劲风,饵落水的声音都更沉。所以说,抛投这事儿,首先得跟你的装备合拍。
具体怎么“抛”呢?我个人的习惯,用纺车轮,右手握竿,左手食指或者中指勾住主线。这个勾线的手指得有感觉,知道线的松紧、饵的重量。站姿很重要,尤其是在不平整的礁石上,双脚要站稳,与目标方向垂直或者稍微倾斜,身体重心放低一点,避免被风或者浪晃倒。
然后是引线,通常留个半米到一米的线头在竿梢外面晃荡,具体多长看竿子的长度和调性,以及你习惯的发力方式。太短了不容易充分加载竿身,太长了容易缠绕或者打到竿梢。
接着是后扬。不是随便往后一举。这是一个蓄力的过程。把竿子流畅地向身后或侧后方扬起,同时手腕和手臂要协调发力,利用竿身的弹性把饵的重量“拉”起来,让线绷紧,感觉到饵的重量把竿梢稍微往后下方拽。这个过程不能停顿,要一气呵成地转到前抛。
前抛,这是核心发力阶段。身体转向目标方向,核心收紧,手臂、手腕协同发力,像挥鞭子一样把竿子往前下方送出。重点是,发力的节奏和力量要配合饵的重量和竿子的调性。是匀加速的“推”,还是爆发式的“抽”,完全取决于你的装备和拟饵类型。比如抛铁板,有时候需要一个突然的、爆发力极强的抽送,把重心靠前的铁板弹射出去。而抛米诺或者铅笔,可能需要更顺畅、更有弧度的挥送。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放线。在竿子挥到你觉得最合适的角度(通常是向前上方大概45度左右,但これも人による,看习惯和竿子)时,你勾着线的手指要果断松开。这个时机是决定你抛投方向、高度和远度的关键。早了,饵会飞得太高,浪费力气,也容易受风影响。晚了,饵会砸向水面,近了不说,还容易“打水漂”,甚至回弹挂到自己身上。这个“放线”的瞬间,完全是靠手感和经验积累出来的,没法用尺子量,只能自己多练,去感受竿子加载到极致然后弹射出去的那一刻。
抛出去了还没完。线在空中飞的时候,你要用握着轮子的那只手(纺车轮通常是左手)轻轻搭在轮杯边缘或者线杯上,适当施加一点阻力。这叫控线,能避免线出来得太快造成“炒米粉”(炸线),也能帮你调节一下落点。特别是逆风抛的时候,风会兜住线,这时候更要控好,不然风一吹,线组就乱了。
饵落水瞬间,立刻要收紧虚线(抛出去后水面上的松弛的线)。为啥?第一时间建立和饵的连接感,准备感知水底情况、水流,以及最重要的——鱼讯。线绷直了,哪怕是个轻微的“啄”,你也能第一时间通过竿梢传递到手里。不及时收虚线,鱼咬了你都不知道,等你知道了,它可能都把饵吐了或者游远了。
说说风的影响。海上风是常态,有时候还不小。逆风抛,那真是考验功力,饵要重一点,抛投角度要压低,几乎是贴着水面“打”出去,减少风对线和饵的影响。顺风抛,线出得快,饵也飞得远,这时候反而要更注意控线,防止线出来过快炸线。侧风更麻烦,线会被吹出一个大弯,影响你的控线和对水底的感知,甚至可能把线吹到旁边的障碍物上。侧风抛,要考虑提前量,把饵往风吹来的方向稍微偏一点抛,让线被吹直了刚好到你的目标点。
潮水和水流也是抛投不得不考虑的。在有流速的地方,比如港口进出水口、礁石外侧,你要把饵抛到水流的上游,让饵随着水流自然地漂向下游的目标点。这需要你读懂潮水,判断水流的方向和速度,预估饵漂到目标点需要的时间和距离。这种时候,抛投的精准度比远度更重要。抛偏了,饵可能直接漂过去了,或者被水流压到水底挂住了。
我有个“土办法”练抛投,其实也不土,很多老手都这么干。找片空旷的草地,杆子上不挂钩子,就绑个铅皮座或者个10克的练习铅头,上面缠点红布条啥的,容易看。地上摆几个矿泉水瓶或者小圈,定点练。先练直线,再练准头。风大的时候也去练,感受不同风向下怎么调整。别小看这基础练习,比你盲目去海边乱甩强百倍。很多时候,抛投的稳定性就是在无数次的重复中找到肌肉记忆的。
还有个小细节,很多时候决定了你的抛投手感和顺滑度,那就是线结。主线和前导线的连接结,必须过导环顺畅。一个疙疙瘩瘩的线结,抛投时过导环会卡顿,轻则影响距离,重则直接把线拉断或者损坏导环。我个人偏爱FG结或者GT结,虽然打起来费点劲,但强度高、体积小,过环那个顺滑啊,听着都舒服。当然,前提是要打得漂亮。
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抛投这事儿,真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同样是抛,不同的装备、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钓点、不同的目标鱼(比如追逐系的鲈鱼需要远投覆盖大面积,而藏在结构里的石斑可能只需要精准的短距离pitching或者flipping),方法和发力都会有微调。它是一种动态的技巧,需要你不断地去感受、去适应、去调整。每次完美的抛投,饵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稳稳地落到你预想的位置,那种成就感,不亚于中条鱼。因为你知道,这漂亮的开局,是你用经验、用练习、用对这片海的理解换来的。这是海钓的乐趣之一,一种掌握并运用自然力量的快感。它告诉你,有时候,技巧本身,就足够让人着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