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边,风总带着一股子咸腥味儿,混着柴油和不知道什么海草的味道,吸进肺里,提神。太阳还没完全爬上来,金色的光线刚扫到远处的防波堤尖儿。这会儿人少,安静,就听见偶尔的海浪拍岸声和远处渔船马达的轰鸣。心里头那股痒痒劲儿又上来了,没错,是冲着那一道道银光去的——梭鱼。
这玩意儿,看着挺秀气,游起来快得跟箭似的,可真咬起钩来,那股子劲儿,那突然的爆发,跟个小马达似的,拉着你的线吱吱响,心里别提多痛快了。可它嘴硬啊,爱洗鳃,还喜欢往水下那些乱七八糟的桩子、礁石上钻,没套靠谱的线组,十回能跑你个八回,能把人郁闷死。这么多年跟它们较量,摸索来摸索去,我的梭鱼线组,也算是有点儿自己的“执念”在里头了。
首先是主线,我只认PE线。那高感度,没得说,水下哪怕是米诺扫过石头,或是vib蹭到底,通过线传递到指尖,清清楚楚。梭鱼有时候咬口特别轻,就那么一个微微的顿口,或者线像被什么东西拖了一下,PE线不骗你,让你第一时间感知到。磅数呢,我习惯用1.5号,拉力大概能到二十来斤吧。这个号数我觉得正好,抛投不会像细线那样容易炸线,强度也足够应付十斤往上的大梭鱼,万一兼着中条海鲈或者小金目鲈啥的,也不至于心慌。别看有些老哥们用更粗的,说实话,太粗影响抛投距离和水阻,除非你在那种底下全是刀割礁石的区域死磕,不然1.5号PE够用了。牌子嘛,我比较信赖日本进口PE,比如YGK或者Daiwa的一些中高端型号,顺滑度和拉力值确实稳定。
PE线直接连拟饵?那是找死。梭鱼那牙口,那爆发,还有它们常待的那些礁石、码头桩,随便一蹭就是切线。所以,前导线是绝对不能省的,而且必须讲究。我用的是氟碳线。这玩意儿比尼龙线耐磨太多,而且在水里有一定隐形效果,梭鱼这鬼精的玩意儿,少一点戒心总是好的。粗细上,我的标准是0.8mm,换算磅数大概20磅左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粗?没错,就是为了硬扛那些水下障碍。有人觉得这么粗会影响拟饵泳姿,但我的经验是,对于大多数米诺、vib或者铅笔来说,影响微乎其微,但换来的抗磨性,值回票价。长度也很关键,我一般留个一米半到两米。短了遇到突发情况不够缓冲,长了抛投又麻烦。这个长度,就算中鱼后它拼命往水下钻,你也能有足够的氟碳线去扛住可能的刮蹭。
主线PE和前导氟碳怎么连接?这是梭鱼线组的灵魂!我只用FG结。没别的,就是牢固、结节体积小、顺滑,过导环的时候不卡顿。FG结打不好,前导线拉力再高也没用。这玩意儿需要练,找个晚上回家,拿两根不同粗细的线,坐在沙发上慢慢练,练到闭着眼都能打出来,而且拉到断线都是子线断,那才算出师。我刚开始那会儿,没少因为打结不牢跑鱼,那种感觉,哎,现在想起来都肉疼。所以,FG结,这是我的秘诀,也是我的执念,必须练到位。
连接拟饵呢?看情况。大多数时候,我倾向于用小号的快速别针,比如BKK或者OWNER的,质量好的,不容易变形。好处是换饵方便,尤其是在炸水的时候,赶紧换个波扒或者铅笔上去,把握战机。而且有些拟饵,比如vib或者一些摇滚(Crankbait),用别针反而更能发挥它们的泳姿。但如果是钓一些特别精口或者环境特别复杂的地方,我会考虑直绑,用一个改良的结(有点像加大加固版的钓虾子那个结),直接把氟碳线绑到米诺的鼻环上。少一个连接点,就少一份风险,虽然换饵麻烦,但心里踏实。
搭配线组的装备,我也挺有讲究。竿子,我选的是2.9米的M调或MH调路亚竿。长一点,抛投才能远,覆盖范围广,尤其在防波堤或者礁石高处,也方便控鱼。M调或MH调,就是为了腰力足、竿稍硬挺。梭鱼嘴硬,瞬时扬竿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力量把钩刺穿。中鱼后,它的爆发力大,竿子的腰力能帮你弓角控鱼,吸收冲击,不至于被它拉得手忙脚乱。我手头现在用的这支Shimano Dialuna S96M,我觉得就挺适合,竿稍灵敏,腰力够,自重也控制得不错。
轮子嘛,我用的是4000型的纺车轮,比如Daiwa Certate LT4000-CXH。关键是泄力系统一定要平顺,而且要能微调。梭鱼中钩后第一波冲刺特别猛,如果泄力不顺,很容易断线或者拉伤竿子。靠的就是那平顺的泄力,让它有力使不出,慢慢消耗它的体力。高速比(比如6.2:1或更高)的轮子,收线快,遇到鱼冲过来或者需要快速回饵的时候很有用。
线组和装备只是基础,怎么用这套玩意儿,才是关键。抛投要准,尤其是在风大的时候,我喜欢用贴水飞行抛投,让饵尽可能贴着水面飞出去,减少风的影响。控线呢,我的习惯是永远保持绷线,用食指搭在PE线上,通过指尖去感受水底的状况和鱼的咬口。梭鱼的吃口有时候不像海鲈那么明朗的“咚”,可能是线突然松了,可能是竿尖一个轻微的抖动。这就需要你读口,多年的经验积累。
中鱼了!那一瞬间,感觉竿子就像被火车撞了一下!别愣着,瞬时扬竿!力量要足,角度要对,斜着往上,或者往侧后方猛地一下,务必把钩牢牢打进它嘴里。然后就是搏鱼。不是死拉硬拽,要弓角,利用竿子的弹性卸力。眼睛盯着竿子弯曲的弧度,耳朵听着轮子泄力“吱吱”的声音,心里估摸着鱼的力道。它往哪个方向冲,你的竿尖就往相反方向带,尽量让它远离那些危险的码头桩、暗礁。如果它洗鳃,竿尖要压低,甚至把竿子插进水里,破坏它的平衡。整个过程,就是你和它力量、技巧、意志的较量。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老港湾的入海口,正是涨潮涌进来的时候,水流急,水色有点浑。我用一支12cm的蓝色背白色肚的米诺,抛到回水湾和急流交界的地方。刚抽了没几下,一个强烈的顿口!接着线就开始往外疯跑,轮子泄力狂响。那股劲儿,比平时钓到的梭鱼都要大得多。足足拉了七八分钟,中间几次以为要切线了,好在前导线扛住了,最后拖上来一条近十斤的大梭鱼!那银光,在太阳底下耀眼得很。当时手都在抖,不是累的,是兴奋的!
也有失败的时候。上次在礁石区,太专注于抛投,没仔细检查前导线,估计是前面刮蹭到了没发现,中了一条大个的,刚冲出去,线就在石头上“啪”一下断了。看着线头嗖地弹回来,心里那个懊悔啊,简直比丢了钱还难受。所以说,每次出钓前,甚至换饵的时候,都要仔细检查前导线有没有毛糙的地方,有就果断剪掉重新绑。别心疼那点线,真跑条大鱼,心疼的是一整天甚至好几天。
钓梭鱼,不光是技术活,也是个看天吃饭的事情。潮汐、水流、风向、水色,甚至气压,都会影响鱼情。涨潮和落潮交换的那段时间,水流起来了,鱼比较活跃,往往是最佳时机。浑水里我喜欢用颜色鲜艳或者带响珠的饵,清澈水里就用自然色的,或者尺寸小一点的。夜钓有时候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有灯光的码头边,灯光会吸引小鱼,大鱼就在下面等着伏击。
这些年下来,海钓梭鱼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钓鱼这么简单了。它是和大海的对话,是理解潮水的脉搏,是感受鱼儿的野性和力量。每一次抛投,每一次控线,每一次中鱼,都是一次全身心的投入。看着那道银光跃出水面,那种成就感,是坐在办公室里体会不到的。
这套梭鱼线组,和搭配的装备,是我无数次实践、失败、摸索、改进的结果。不是什么独门秘籍,很多老钓友也都这么搭配,但其中的细节和使用心得,却是时间一点点磨出来的。每次出海,带着这套“老伙计”,心里就踏实。希望下回,又能遇到那些充满劲道的小家伙,再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