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鲈鱼怎么钓

想钓鲈鱼?得,这玩意儿可不是站那儿等它自己蹦上来那么简单的事儿。尤其要玩路亚,那更是一门学问,里头门道多着呢。我这一辈子,大半时间都在跟海打交道,鲈鱼这东西,从毛头小伙子追到现在白了头,算是有点心得了。

首先,装备这块儿,别听那些商家忽悠,非得一步到位上多贵的。但也不能太糙。关键是得合适,用起来得顺手。我手上现在主力用的,抛投竿是根 8尺6的ML调性竿,牌子就不说了,但这个长度和调性我觉得很趁手。够长,远投有点优势,尤其站礁石上,能避开脚下暗礁;ML调性,说是中轻,但腰力足,中鱼后能顶得住鱼头,又不至于太硬,丢小克重的饵也有感觉。轮子配的是个 西马诺的C3000纺车轮,追求的是顺滑出线和稳定的卸力。鲈鱼冲劲儿大,尤其是刚中鱼那会儿,卸力不给力或者不稳,跑鱼是分分钟的事。

线组?我常年用的是 PE 1.5号的编织线做主线,前导接个 25磅的碳素线。PE线的好处太多了,灵敏度高,水下哪怕饵料被水草碰一下,都能传到手里;抛投顺畅,同样的竿子能比尼龙线抛得远;关键是强度够,同等拉力值下线径细,破水性好。碳素线做前导,一来是耐磨,礁石、防波堤、甚至鱼牙,摩擦力大,碳素线比PE耐操;二来碳素线在水里隐形效果比尼龙好,鱼警惕性高,特别是水清的时候,有必要。主线前导连接,我信赖的还是 FG结,绑起来是麻烦点,但一旦绑好,强度和顺滑度没话说,过导环完全没压力。

饵料,鲈鱼吃口杂,但路亚钓法下,你得知道它在什么状态下会攻击什么。我的饵盒里,永远少不了几样东西。首先是 沉水米诺(Sinking Minnow),各种大小克重都备点。水流急、或者想搜索水下深一点的泳层,这玩意儿好使。通过抽停(twitch and pause)或者匀速带,能模仿受伤小鱼的泳姿,鲈鱼最爱追这种。再就是 软虫(Soft Plastic),特别是带桨状尾巴或者T尾的,配上汲钩头(Jig Head),绝对是万金油。贴着底部跳跃,或者慢速收,模仿底栖小鱼虾,或者自由泳姿。水底环境复杂、障碍物多的时候,软虫是首选,不容易挂底。还有,水面系有时候有奇效,铅笔(Pencil Bait)或者 波趴(Popper),早晚鱼活性高、追小鱼到水面炸水的时候用,那个视觉冲击和中鱼的快感,绝了!颜色嘛,我个人偏爱自然色系,比如银白色、青背、或者有些透光的颜色,模仿小鱼小虾。水浑的时候,可能会用点亮色或者带反光的。

钓点?鲈鱼喜欢有水流、有结构、有食物聚集的地方。最经典的比如 沿海的防波堤伸向海里的礁石群河口咸淡水交汇处,甚至 港口码头 的桩子底下、 海上养殖区 周边。这些地方流速、水深、障碍物、食物来源往往比较复杂,给鲈鱼提供了捕食和藏身的好地方。我的“秘密钓点”?呵,哪有什么秘密,无非就是多跑、多看、多试。观察当地渔民的活动,看潮水涨落,听风声水声。有时候一块看起来不起眼的乱石滩,退潮后露出水面,仔细看边上水下,可能会有暗流冲刷出来的沟坎,那底下可能就藏着大家伙。

说点操作技巧吧,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讲完的,但核心的几个点:

  1. 抛投(Casting): 精准是王道。鲈鱼很多时候就在结构的边缘或者某个你判断的标点底下等着,你得能把饵送到它嘴边上。反复练习吧,找到你竿子的最佳发力点和抛投角度。逆风顶风抛是考验,顺风也要控制好,别炸线。
  2. 控线(Line Control): 这是基本功。抛出去后,饵还没落水时就要用手指轻触线杯边缘或者打开线挡让线自然带出,控制饵的落点。饵入水后,立刻收紧虚线,让线绷直,保持和饵的联系。这步做得不好,饵的泳姿就出不来,吃口也感觉不到。
  3. 感知与扬竿(Feeling and Hookset): 鲈鱼吃口分很多种。有时候是暴力一顿,竿子直接被拉弯;有时候只是线上传来很轻微的“嗒”一下,甚至就是感觉线突然松了点。这时你得靠指尖和竿稍的灵敏度去分辨。一旦感觉不对劲,或者有明显的鱼讯, 扬竿! 记住,不是往天上使劲拽,而是向侧后方,用一个干脆利落、角度适中的力量去刺鱼。竿稍带着线,用巧力把钩子刺进鱼嘴。
  4. 搏鱼(Fighting): 中鱼后别慌。首先,靠竿子的弯曲和轮子的卸力去缓冲鱼的第一波冲刺。控竿,永远保持竿子朝向鱼,利用竿子的弹性去消耗它,而不是跟它硬拔河。如果鱼往障碍物里冲,得想办法拉住或者侧移身体调整角度。比如,如果鱼冲防波堤脚下,你得尽量侧身,把竿子指向外侧,利用竿子和线绷紧的力量引导它离开危险区域。慢慢遛,直到鱼筋疲力尽,露出水面,再找机会抄鱼或者飞鱼。

要说“秘诀”?我觉得最大的秘诀在于 读懂潮汐和水流。潮水是鱼的作息表和送餐带。涨潮,尤其是半涨到满潮前这段时间,很多近岸结构区会有新的水流带来食物,鲈鱼会比较活跃。落潮 也是一样,从满潮开始退,水流带着岸边的食物冲向外海,鲈鱼会在关键的汇聚点截食。死汛(小潮期) 水流弱,鱼可能没那么活跃,或者需要更精细的搜索;活汛(大潮期) 水流急,鱼往往躲在流的缓区或者障碍物后面,需要把饵送到它藏身的地方。光看潮汐表不够,得结合现场风向、地貌判断实际的水流方向和速度。有时候,风和流是反着的,形成更复杂的水况,鲈鱼可能就在那个你意想不到的交汇处。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潮水正处于死汛。按理说这样的日子鲈鱼应该不怎么开口。但我看水色特别好,清澈见底,能看到水下礁石的轮廓。我没用常用的米诺,而是换了一个很小的、只有 5克重的T尾软虫,配了个更轻的汲钩头,几乎是贴着水底的石头缝在慢速拖动。那种感觉,就好像用指尖在探水下的世界。突然,手上传来一个极轻微的“蹭”一下,我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碰到石头了,但线感告诉我不是,是活的!几乎是下意识地 扬竿!竿子瞬间弯成一张弓,轮子的卸力吱吱响,紧接着就是那种强烈的、活生生的震动通过线、通过竿柄一直传到我手里。那不是大鲈鱼那种蛮不讲理的冲刺,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有力量的挣扎。遛了好一会儿,一条体型漂亮的海鲈被我请了上来。那条鱼不大,也就两三斤,但中鱼的感觉,那种在最不可能的时间、用最轻柔的动作骗到鱼的成就感,比爆护还让人兴奋。那次经历让我更坚信,没有绝对的死期,只有你不了解的鱼情,和你不愿尝试的钓法。

钓鲈鱼,或者说钓海鱼,很多时候钓的不是鱼本身,是那种与大海博弈、与目标鱼斗智斗勇的过程。海风吹在脸上咸咸的,能闻到海的味道;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有时候温柔有时候汹涌;看着抛出去的饵划出一道弧线,精准落到预想的位置;感觉到线绷紧,饵在水下的每一点细微动作;直到那一个决定性的瞬间,手上传来清晰的鱼讯,心脏猛地一跳,肾上腺素飙升,然后是紧张而充满力量的 搏鱼。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即使空军了,站在礁石上看看海,吹吹风,想想下次怎么搞,也挺好。

对我来说,钓鲈鱼就是这样。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每一次都是新的尝试。得有那么点执拗,信自己对海的理解,信手里这套装备,信水下肯定有鱼在等着。然后,就是享受过程了。

海钓鲈鱼怎么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