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钓鱼 怎么

那股子咸腥味儿,混合着柴油的烟气,再加上远处码头上鱼贩子们吆喝的声音,这就是我每次出海前的“前奏”。你要问我“四海钓鱼 怎么”?呵,这问题大了去了。不是甩根竿子下去等着就行,里头门道多着呢。对我来说,这“怎么”,首先得是“怎么去理解这片海”。

你看这潮水,涨八分退两分,或是死汛活汛,看着是死的表格,实际上海面上的表现那可是千变万化。流急的地方,你用重铅都站不住底,钩子拖得飞快,那里的鱼可能就喜欢追着快速移动的饵;流缓的地方,甚至回流区,饵就能稳稳停在标点,精细的鱼口才吃得到。所以,第一件事永远是 读懂潮水和水流。不是看手机App上的预测,得亲眼看,看水面有没有暗流涌动,看船体或者岸边的参照物位移速度,甚至扔点东西下去看漂移轨迹。这点比啥都重要。

然后是装备。很多新手上来就问,啥竿子好?啥轮子牛?没标准答案。你得知道你要钓什么,在哪里钓,用什么方法钓。近岸玩轻矶,可能一根1号2号的 磯竿 搭配一颗2500或者3000型的 紡車輪 就够了,追求手感和灵敏度。要是出远海玩铁板,去追洄游性的大家伙,那家伙事儿就得完全不一样了。我常用的几套,比如追黄鳍金枪或者红甘,我偏爱我的 Shimano Stella 14000XG 搭配一根 PE8-10号线的 Smith Offshore Stick GTK 级别的竿子。这竿子腰力足,导环好,能顶住大鱼的第一波冲击。轮子就更不用说了,刹车稳定,泄力均匀,高齿比收线快,对付远距离的鱼太重要了。线?主线我只信赖 Varivas Avani Casting PE SMP,磅数要足,编制紧实,抗拉强度高,远投顺滑。子线根据鱼种和钓场情况,从80磅到150磅的 碳线 或者 尼龙线 都会用到,连接环和别针也得用好货,我可不想几千块的拟饵或者一条大鱼毁在几块钱的小配件上。

这装备的选择,往深了说,每一件都有它的“脾气”和适合的场景。比如 慢摇铁板竿(Slow Jigging Rod),它不是让你使劲抽的,而是利用竿子的弹性,配合轮子的收线节奏,让铁板在水下呈现一种慢速、不规则的落体和摆动姿态,去诱那些深水里、活性不是那么高的鱼。这和传统 快抽铁板(Speed Jigging) 完全是两码事。快抽更侧重于模拟逃窜的小鱼,通过快速、大幅度的 扬竿和收线 动作,刺激鱼的掠食本能。这两种钓法,用的铁板形状、重量、甚至晃饵手法都完全不同。我年轻那会儿,只会傻乎乎地快速抽,结果好多慢吞吞的鱼根本不理我。后来跟老船长学了点皮毛,才知道深水有深水的玩法。

说到鱼,它们不是呆子,也有喜怒哀乐(大概)。目标鱼种 的习性得研究透。拿鲈鱼来说,它们喜欢结构,礁石边、码头桩子、桥墩附近都是它们埋伏的好地方。潮水交换的时候,是它们活性最高的时候。用的拟饵,可能是米诺(Minnow),可能是软虫(Soft Plastic),也可能是铅笔(Pencil Bait),得根据当时鲈鱼捕食的对象鱼来选。水清用自然色,水浑用亮色或者对比色。晚上钓鲈鱼,发光的夜光饵或者带有响珠的饵有时效果奇好。我有个土办法,夜钓鲈鱼前,会先用强光手电照一下水面,看看有没有小鱼活动,有活饵的地方,大鱼肯定就在附近。

再说 抛投,这不止是把饵甩出去。得 抛得准,贴着障碍物边,抛到流线上,抛到炸水的地方。还得 抛得远,特别是岸钓,多一米可能就多一份机会。抛投姿势、发力点、泄力的时机,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找到手感。我刚学抛纺车轮的时候,炸线是家常便饭,一团乱麻理半天。后来练多了,竿子的调性、线的粗细、饵的重量,都能在手里找到那种协调的感觉,抛出去,那叫一个 舒展

中鱼瞬间,那感觉没法形容。线上传来的那一记 强烈的顿感,或者轻微得像蚊子叮一样的 细腻吃口,都得靠长年累月的 控线手感 去判断。有些鱼,比如章红(Amberjack)或者金枪,中钩后是直线 暴力冲刺,刹车不调好,线就给你拉光了。这时候不能硬顶,得 放线,但放的同时得控制速度,不能让它一头扎进礁石里。有些鱼,比如海鲈,喜欢 洗腮跳跃,这时候竿尖要压低,避免它把钩子甩掉。搏鱼 的过程,就是人跟鱼的较量,也是跟自己体力、耐力、心态的较量。竿子弓成满月,线在水里切出吱吱的声音,每收回来一米,都是胜利的果实。但千万不能急,保持压力,均匀收线,直到它精疲力竭浮出水面。

失败的经历?太多了!大鱼把竿子拉断过,轮子报废过,线组切过无数次。有次在舟山外海追金枪,一条目测超过百斤的大家伙咬钩了,搏了快一个小时,手都快摇断了,眼看鱼要翻肚皮了,结果一个浪打过来,船晃了一下,我重心没稳,泄力盘被手肘不小心蹭到松了点,那鱼瞬间一个发力,往水下深处去了,线杯瞬间清空,然后,“嘣!”的一声,线断了。当时整个人都傻了,坐在船上喘了半天粗气。这事儿告诉我,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细节决定成败。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的,是 钓点特征 的选择。开放性的沙滩可能适合远投钓鲈鱼或某些底栖鱼;复杂的礁石区是伏击鱼类的天堂,但也容易挂底;水深几十米上百米的深场,可能藏着体型更大的底层鱼类或洄游鱼类。得根据目标鱼的习性和你擅长的钓法去选择。有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海沟、一个水下突然隆起的平台,或者一片与其他地方水色不同的区域,都可能是绝佳的 标点。这些“秘密”点,往往是靠一次次的探索、失败、甚至跟当地渔民聊天才能发现的。

我这人有点怪癖,去一个陌生海域,我不喜欢一来就问别人哪里鱼多。我喜欢自己先转转,看看地形,听听海风,闻闻味道。有时候,坐在礁石上,不钓鱼,就看看海鸟捕食,看看潮水怎么涌动,浪花怎么拍打,水下可能有什么动静。这种观察和感受,能帮你找到很多钓鱼地图上没有的东西。我信奉一句话:最好的“秘诀”,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然后,坚持下去。

说到底,“四海钓鱼 怎么”,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套用在任何地方。它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跟大自然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理解的过程。每一次出海,即使空手而归,我也总能学到点什么。可能是风浪的影响,可能是鱼不开口的原因,可能是哪个装备在特定情况下的表现。钓鱼,对我来说,早就不是单纯为了鱼获,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行。那海风吹在脸上,带着湿润和咸味,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心里就特别平静。即使鱼不咬钩,那份自在,那份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也值回票价了。

海钓线组参考 适用钓法 主线 PE磅数 子线 材质/磅数 备注
轻型路亚/矶钓 岸钓鲈鱼、石斑、鲷类 PE 0.8-1.5 碳线/尼龙线 12-25磅 追求远投和感度,子线强度适中
重型岸抛/船抛 岸边或船上远投大物(GT、大鰆鱼) PE 4-8 尼龙线/碳线 80-150磅 需要远投性、高强度、抗磨性
轻型铁板 船钓底层石斑、小章红 PE 2-4 碳线 40-80磅 兼顾感度和强度,对应中小型铁板
重型铁板/大物 船钓金枪、红甘、大章红 PE 6-10+ 尼龙线/碳线 120-200+磅 极限强度需求,应对超大型鱼

记住,这表格也只是个大致的参考。具体怎么搭配,还得看你手里的竿子、轮子,以及你面对的具体鱼情和钓场环境。每次下场前,花点时间重新打好你的线结,检查你的装备状态,特别是连接主线和子线的 FG结 或者 PR结,以及子线连接拟饵或钩子的 速扣结,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一个漂亮的线结,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也能帮你降服一条梦幻之鱼。这都是无数次断线跑鱼交的学费换来的经验。

所以,问我“四海钓鱼 怎么”,我的回答是:怎么用心去感受,怎么用脑子去分析,怎么用时间去沉淀。去享受那个过程吧,比结果重要。

四海钓鱼 怎么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