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区海钓怎么连铅坠

这礁石区海钓,说白了,就是跟水下的“迷宫”和“陷阱”打交道,你想把饵送到鱼嘴边,还想把鱼拉出来,这铅坠的用法,那可真是个大学问。不是随便找个重家伙一绑就行,里头门道深着呢。

我这辈子,光是砸在礁石缝里的铅坠,估计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多少回,甩出去,“哐”一下,还没等沉到底,就感觉线那头跟焊死了一样,一拉,完了,又贡献了一个。刚开始那几年,气得我恨不得跳下去把那些礁石都给炸了。后来琢磨久了,跟那些老炮儿们喝茶聊天,加上自己无数次实战挨坑,才算是摸索出点儿门路。

礁石区这地方,底下地形复杂得要命,暗礁、窟窿、沟壑,还有那些不知道沉了多少年的渔网、垃圾,都是要命的障碍物。所以,你得明白,铅坠的任务,不光是提供下沉力,更关键的是要减少挂底的概率,同时还能把鱼讯清晰地传递回来。 这三点,才是礁石区连铅坠的精髓。

我常用的一套,是那种活坠钓组,也就是所谓的天平活坠。可别小看了这“活”字。我主力用的竿子,通常是根两米七到三米三的船钓竿,像我那根老伙计 禧玛诺(Shimano)的SURF LEADER FV 425DXT,调性偏硬,腰力足,能硬拔。轮子配的是纺车轮,6000型到8000型的,比如戴瓦(Daiwa)的Saltiga或者BG系列,要求就是个结实耐操,出线顺畅,最关键的是刹车力得够劲儿。主线我从来都用PE线,3号到5号,追求的就是高灵敏度和超低延展性。你得听得懂水下发生的一切,鱼儿哪怕只是轻轻碰一下饵,竿尖也得给我哆嗦一下。

说回铅坠。在礁石区,我几乎不会用那种带耳朵的固定坠,那种玩意儿,挂了就是死挂,挣不脱。我偏爱用水滴形或橄榄形的通心铅坠,它们的优点是阻力小,下沉快,而且在遇到障碍时,比起棱角分明的铅坠,更容易滑过。重量嘛,得根据当天的水流和深度来。我包里常备着从50克到120克的各种规格,风平浪静,水流不大,用轻点儿的;赶上大潮,水流跟小河似的,那就得上大号的,不然饵根本站不住底。

我的连接方式是这样的:主线PE线下来,先连接一个小号的连接环或八字环,这里我通常用FG结,这是个绝对牢靠,过线规顺滑的结。然后,就是关键了,不是直接把铅坠绑死在主线上! 我会从这个连接环上再引出一小段大概30到50厘米的子线,通常是20磅到30磅的碳线(Fluorocarbon),碳线比尼龙线耐磨得多,这是礁石区的生命线。这段子线,它的末端才是绑铅坠的。为啥这么搞?这就是“舍卒保车”的哲学。一旦铅坠挂底,你一使劲,断的往往就是这根细点的铅坠子线,主线和连接环以及鱼钩(如果钩子没挂)就保住了,不至于整个钓组都报销。想想看,大老远跑来钓鱼,一个死挂就损失一整套钓组,那心得多疼?

具体的连铅坠方式,我喜欢用子线穿过通心铅坠,然后在这段子线的末端用一个快速别针或者直接打一个强度高的结(比如双八字结),把铅坠固定住。 这样铅坠能在子线上自由滑动,不影响信号传递。在铅坠上方大概20到30厘米处,我还会绑一个小号的档珠(太空豆),再往上才是主线连接的连接环。鱼咬钩时,它拉动鱼饵,铅坠在子线上滑动,不会第一时间把重量传导给鱼,让鱼吃得更放心,不容易察觉异样。

鱼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我一般用丸世钩18号到22号,或者伽马卡兹(Gamakatsu)的管付千又12号到15号。钩尖锋利,钩条粗壮,这样才能在礁石区那帮“蛮牛”嘴里牢牢挂住,不至于开钩。钩子我也会绑一段碳线做子线,长度嘛,根据目标鱼和水深来定,一般是40到80厘米。这根子线连接到铅坠上方的连接环上,或者直接用双子线连接法,一段连接铅坠,一段连接鱼钩。

现在我给你描绘个场景。早晨,天蒙蒙亮,海风带着一股子咸腥味,往脸上扑。船长说,“老李,今儿这流不错,咱们去老地方那片儿礁石!” 船颠簸着到了钓点,远远望去,礁石犬牙交错,露出些许狰狞的背脊。我拎起竿子,检查线组,确认每个结都拉得死死的。我用手感受了一下水流,大概心里有数该上多重的铅坠了。

抛投,不是越远越好。礁石区要的是精准。我通常会选择那些礁石与沙底交界的地方,或者礁石群旁边略显平坦的区域。那儿是鱼儿觅食的必经之路。轻轻一抛,铅坠带着饵,稳稳地落在离礁石群不远的地方。 眼睛死死盯着竿尖,心里默数着铅坠下沉的时间。突然,“咚”的一声闷响,那是铅坠触底的信号。接着,我不会马上收紧线,会给它一点点余量,让饵自然地落在底部。

接下来就是“读线”和“读竿”的活儿了。礁石区的鱼,特别是石斑(Grouper)、黑鲷(Black Sea Bream)这些家伙,吃口可不是一回事。石斑咬钩常常是重重一顿,然后就想往洞里钻。黑鲷可能就是轻轻的点动,或者竿尖小幅度的下弯。你得分辨出来。一旦感觉竿尖出现异样,甭管是多小的动作,先迅速收紧虚线,然后猛地扬竿!扬竿要实,要狠,让钩子瞬间刺穿鱼嘴。这时候,要是中了一条大家伙,那感觉就像突然被卡车拖了一下,竿子瞬间弯成一张弓,线轮的泄力“吱吱”作响,你得死死顶住,不能给它任何往礁石缝里钻的机会。

搏鱼时,如果感觉鱼往礁石里扎,你就得绷紧线,强行把鱼拉出来。这时候,你的碳线子线就发挥作用了。那硬度、耐磨度,是普通尼龙线根本比不了的。多少次,就是靠着那段碳线,硬生生地把鱼从礁石缝里给拖拽出来。偶尔,鱼头朝下,使劲往深处扎,我都会迅速把竿子插进水里,或者把竿尖指向鱼逃跑的方向,利用水的阻力给鱼施加压力,不给它喘息之机。

我记得有一次,在东山岛那边的钓点,水下全是嶙峋的石头。我用一套100克的通心铅坠,挂着活虾,就等着那红友(Snapper)。突然,竿尖一个幅度不小的下挫,接着就是一股蛮横的力量从水下传来!我心里一紧,知道是个大家伙。那鱼,力气大得出奇,跟个推土机似的,一个劲儿往外冲,线轮刹车都快冒烟了。我死死控住竿子,不让它冲过头。搏了大概七八分钟,那股劲儿渐渐弱了,才慢慢悠悠地把一条近两斤的大红友给拖了上来。出水的时候,鱼身在阳光下闪耀着红宝石一样的光泽,鳞片在挣扎中散发出淡淡的腥味,那一刻,心里的成就感,什么烦恼都冲刷没了。

当然,也有跑鱼的时候。有一次,中了一条更大的,感觉至少三四斤。我拉得手都酸了,眼看着鱼就要浮头了,结果突然一个猛冲,往底下一扎,线直接就“嘣”地一声断了。收回来一看,子线前端磨得跟毛了边似的,白花花一片。后来才发现,铅坠子线跟主线连接的那个小连接环,没用那种高强度的,被石头磨损了。所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得严丝合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礁石海钓,这铅坠的连法,看似简单,实则牵扯到整个钓组的平衡、效率和抗损能力。它不是死的,是活的,需要你根据海况、鱼情、目标鱼种去调整。每次出海,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你得去观察潮汐的变化、海水的颜色、风向的影响。水清了,鱼可能就往深处躲;水浑了,它可能就敢往浅滩靠。这些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你铅坠的重量和子线的长度。

所以,别只盯着那些“怎么绑”的教学视频,得学会“为什么这么绑”,这才是老钓手真正的经验。那片蓝色的海,永远都有新的秘密等着你去发现,而你手中的那根线,那枚铅坠,就是你和海底世界连接的桥梁。去感受它,去理解它,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礁石区海钓的乐趣,以及征服那片“迷宫”的快感。

礁石区海钓怎么连铅坠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