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竿海钓怎么看潮汐

天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咸腥的海风已经带着凉意,吹得人一个激灵。我把车停在老地方,踩着还没完全退潮留下的湿滑礁石,走向那个熟悉的钓位。很多人玩抛竿,总喜欢问,用什么饵?什么线组?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那股驱动着整个海洋生命脉搏的力量——潮汐。看不懂潮,你就算拿着最顶级的 DAIWA Sky Caster 33-405,配上 Shimano Stella SW,也可能只是在给大海“喂鱼食”。

读懂潮水,不是让你去背诵手机APP上那些冰冷的数字,什么“初一十五大潮汛”。那是基础,是课本,而大海才是真正的考场。对我来说,潮汐就是一篇文章,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品。

刚到钓点,第一件事不是急着组装钓具,而是站着,看。看什么?看水。看那股无形的力量如何在这片海域里“写字”。远处的浮标是往左漂还是往右移?脚下礁石缝里的水是涌进来还是退出去?水面上有没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一边浑浊一边清澈?这些,就是潮水在对你说话。

新手总有个误区,以为满潮就是鱼最多的时候。错!大错特错。满潮和干潮,也就是我们说的“平流”或“死流”时刻,整个海水的流动几乎是停滞的。水不动,水底的泥沙、微生物就不动,小鱼小虾就趴窝不动,那些我们想钓的大鱼,比如 黑鲷鲈鱼,它们凭什么要费劲巴拉地出来找吃的?所以,平流前后那半小时,往往是咬口最稀疏的“垃圾时间”。我会利用这个时间,喝口热茶,或者干脆躺在礁石上眯一会儿,养精蓄锐。

真正的黄金时间,在于“动”起来的那几个小时。也就是 涨潮的七八分退潮的三四分。这才是整场大戏的高潮。

想象一下涨潮。海水带着外海丰富的养料和氧气,像一支浩浩荡荡的先头部队,开始向岸边推进。那些躲在深水区、饿了一宿的鱼,会本能地跟着这股“饭流”涌向岸边,在礁石区、沙坎下寻找被潮水搅动起来的小螃蟹、沙蚕和贝类。这时候,我的策略就是 迎着潮头打。我会用我那根 3.9米、H调的硬竿,挂上一个120克的铅坠,配上 天亚钩 挂一条鲜活的 沙蚕 或者一小块 南极虾砖,奋力 抛投 出去,落点要尽量远,打在鱼群进攻路线的前方。然后,控线 是关键,不能绷得太紧,也不能太松。线要带一点弧度,让钓组能被水流“推”着,微微滚动,模仿一只被潮水冲刷得身不由己的小生物。当竿尖出现那种“嗒、嗒、嗒”的轻微、有节奏的敲击感时,别急,那是小鱼在闹。真正的大家伙,吃口往往是一个沉稳的“闷”劲儿,竿尖会猛地往下一栽,或者线猛地一松——这就是回线口!这时候,毫不犹豫,扬竿!那种瞬间贯穿全身的巨大力量,从竿尖传到手心,再到心脏,就是抛竿海钓最让人上瘾的毒药。

而退潮,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剧本。当潮水开始回落,岸边浅滩的水位下降,之前在岸边觅食的鱼群会被迫向深水区撤退。它们会沿着固定的“水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流水沟 ——撤离。这些流水沟,就是退潮时的“高速公路”,也是我们的“伏击圈”。怎么找流水沟?干潮时你来海边走一圈就明白了,那些沙滩上明显凹陷下去的沟壑,涨潮后就是鱼的必经之路。退潮时,我的钓组就不需要打那么远了,就打在流水沟的边缘,或者两个流水沟的交汇处。鱼儿从浅滩被“赶”出来,路过这里,看到你挂着新鲜 小管15号丸世钩,几乎没有不咬的道理。

我记得有一次在防波堤上夜钓 黄鳍鲷,上半夜涨潮,口一直不错,但都是些巴掌大的小家伙。到了午夜十二点半,开始转流退潮。同行的几个钓友都说没口了,准备收竿。我没动,换上了更重的铅坠和更大号的鱼钩,饵也换成了半个手掌大的 活螃蟹,直接扔在堤坝下一个回流湾里。我知道,大物要开始行动了。果不其tar然,等了不到二十分钟,竿架上的竿子“哐”的一声,直接被拽成了个大弯弓,Shimano Ultegra 6000 的泄力“吱吱”地尖叫着出线!那是一场漫长的 搏鱼,我在堤坝上跟着它来回跑了七八趟,胳膊都酸了,才把它请上岸。一条接近四斤的野生 黑鲷,鳞片在头灯的照射下泛着幽蓝的光。那一刻,周围静悄悄的,只有我和那条鱼,还有大海的呼吸声。这就是 读懂潮水 给我的回报。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经验,不是金科玉律,但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潮汐阶段 水流特点 鱼群动向 核心战术 推荐钓组/饵料
初涨(2-4分) 流速渐快,开始涌向岸边 侦察兵小鱼开始活跃,大鱼在深水观望 试探性抛投,寻找主航道 轻铅,小钩,沙蚕赤(chì)虫
涨满(7-9分) 流速最快,水流强劲 大鱼随潮涌入,在礁石、沙坎后觅食 远投迎击,打提前量 重铅(100-150g),3号PE配6号碳南极虾
满潮平流 流速停滞或极缓 鱼群分散,就地休息,食欲低 休息、更换钓组,或尝试特殊钓点
初退(2-4分) 开始形成离岸流 鱼群被迫从浅滩撤离,寻找深水通道 伏击流水沟、洄流区 中等铅坠,挂活虾小螃蟹
退尽(7-9分) 流速再次加快,水体浑浊 鱼群聚集在深水区边缘,等待伏击 精准抛投至结构区边缘 20号千又钩,挂小管青占鱼块
干潮平流 水位最低,水流停滞 鱼群退至深水,不活跃 勘察地形,标记结构,为下次涨潮做准备

当然,潮汐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风向、气压、水色、季节……这些都是拼图的一部分。但潮汐,是这幅拼图的框架。先搭好框架,再往里填东西,你的海钓世界才会变得清晰而立体。

别再傻乎乎地只盯着竿尖了。抬起头,看看月亮,感受风,用你的脚去感觉礁石下水流的涌动,用你的皮肤去感受空气中湿度的变化。当你能闭上眼睛,仅凭海浪拍岸的声音就能大致判断出现在的潮水是涨是退,到了哪个阶段,那一刻,你才真正开始和大海对话,才算真正迈入了抛竿海钓的大门。这门,一旦推开,就是一辈子的事。

抛竿海钓怎么看潮汐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