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海钓中鱼的好坏

你问我怎么判断海里钓上来的鱼好不好?这个问题,可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坐我旁边的年轻人,每次上条鱼,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拍照,然后挂上控鱼器称重,数字大,他就乐得合不拢嘴。我看着就想笑,小子,你还嫩着呢。一条鱼的好坏,要是只看个头大小,那海钓的乐趣,你起码丢了一大半。

对我来说,判断一条鱼的“好”,是一场从竿尖到内心的完整体验。这体验,从鱼咬钩的那一瞬就开始了。

就说那个口吧,鱼传递给你的第一个信号。有些鱼,比如傻大憨粗的石斑,特别是那种饿疯了的,一口下来就是“咣”的一下,竿子直接一个大鞠躬,拽着你的PE线就往礁石缝里钻。这种口,我们叫“死口”,霸道,直接,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能瞬间点燃你的肾上腺素。可你要是玩精细点的,比如在防波堤上用轻型装备逗弄黑鲷,那感觉就完全不同了。黑鲷的口,是那种试探性的、神经质的“哒、哒哒”,一下一下,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在敲门。你得屏住呼吸,手腕稳住,感觉着竿尖传来的每一次轻微的震动。什么时候是它真的把饵吞进去了,什么时候只是在用嘴唇“品尝”,这全靠经验。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对峙中,当你抓准那个稍纵即逝的、更沉稳的“一顿”的瞬间,果断扬竿,那股刺穿鱼嘴的扎实感,比拉上一条二十斤的大家伙还要让人满足。这条黑鲷,哪怕只有一斤,但在我心里,它就是一条“好鱼”。

然后是搏鱼的过程。这才是跟鱼真正的“对话”,也是判断它品性的核心环节。一条好鱼,一定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它会用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跟你周旋。我永远忘不了有一年在南油,用我的老伙计 G-Craft Monster Surf MSS-1072-TR 配一颗 Shimano Stella SW 6000HG,挂着一枚120克的击投铁板,在晨光熹微的时候中了一条GT(牛港)。那不是咬口,是竿子被人从水下用卡车猛地一拽!轮子的泄力瞬间就唱起了高亢的歌,出线“吱——”地跟不要钱一样。那家伙的蛮力,就是纯粹的力量,拉着船跑,我顶着船舷,腰马合一,感觉整个后背的肌肉都在燃烧。它会不停地往下“打桩”,想钻进船底或者更深的暗礁,你得用竿子的腰力把它顶回来,控线的角度、收线的节奏,错一点,就是断线跑鱼的下场。整整十五分钟,我跟它就像两个拳击手,你一拳我一拳。最后把它拉到水面,看着它那身古铜色的皮肤和宽阔如斧的尾巴,我累得几乎虚脱,但心里是满满的敬意。这,就是顶级的好鱼,它的力量让你铭记。

但有些鱼,拼的是巧劲。比如海狼(Barracuda),它中钩后第一个反应不是往下钻,而是像离弦之箭一样,贴着水面疯狂冲刺,甚至会洗鳃,跃出水面,想靠甩头把钩子给荡出去。它的冲刺速度极快,如果你的泄力调得太紧,瞬间就爆线;调得太松,又容易脱钩。你必须跟上它的节奏,它冲,你适当送线,它停,你赶紧收线。这种搏斗,考验的不是你的蛮力,而是你的反应和对轮子性能的理解。

所以你看,一条鱼的“好”,在于它有没有“性格”。是沉稳的“力量型选手”,还是敏捷的“速度型刺客”,亦或是狡猾的“技巧型大师”。

当然,环境和时机也为一条鱼的“好”大大加分。在风平浪静、潮水平缓的“窗口期”,大家都爆钓的时候,你钓上一条不错的鱼,那很开心。但在那种风大浪高,水流乱得像锅粥,所有人都打龟(空军)的恶劣天气里,你靠着自己对读懂潮水的理解,找到一个别人都忽略的、小小的回流区或者礁石背后的“避风港”,用一枚小小的 Jackson Pintail 这样的沉水米诺,精准地抛投到标点,然后成功钓上一条体型可观的海鲈。我的天,那感觉,简直就是在一场必输的战役里打了个大胜仗!这条鱼,就算尺寸不是你钓获记录里最大的,但它的含金量,绝对是最高的。因为它证明了你的技术、你的判断、你的坚持,都超越了大多数人。

装备和钓法的匹配度,也决定了“好鱼”的定义。用重型铁板竿去抽一条一斤的小石狗公,那感觉就像用大炮打蚊子,毫无乐趣可言,鱼上来也显得“不好”。但如果你用的是一套UL(超软调)的根钓装备,比如月下美人系列的竿子,配上1000型的轮子,用着3磅的碳线和1.5克的铅头钩,去钓这些小家伙。那竿尖传递出的每一个信号,每一次鱼在水下的挣扎,都会被无限放大。你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它是在往左边的缝里钻,还是在往右边的沙地上跑。这种“以小博小”的精细玩法中钓上来的鱼,哪怕巴掌大,也是充满乐趣的“好鱼”。

我个人有个执念,就是岸投路亚。船钓固然渔获多,鱼也大,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站在礁石上,闻着海风里那股独特的咸腥和藻类的气息,听着海浪一遍遍冲刷脚下的石头,你面对的是整个未知的大海。你需要自己读懂潮水,自己判断哪里有暗流,哪里是深沟,哪里可能有大鱼埋伏。每一次抛投,都是一次希望的远征。在这种条件下,当你用尽心机,换了无数种泳姿和颜色的拟饵,终于骗到一条目标鱼,比如一条在浪花里突袭的金目鲈,或者一条从远方深处追着铁板而来的烟仔(Bonito),那种成就感,是船钓给不了的。

我把一些个人基于岸投路…不,岸钓的理解,做了个简单的对比,你可以看看,为什么我说 context is everything。

评判维度 傻大个(运气鱼) 技术型好鱼
中鱼时机 窗口期,别人也狂上鱼。 恶劣天气,潮水混乱,别人都打龟。
钓点选择 人山人海的“公厕”钓点。 自己摸索出的独特钓点,比如某个不起眼的礁石暗流区
咬口信号 沉闷的死口,直接拖走。 刁钻、轻微、需要精准判断的咬口。
搏斗过程 纯蛮力对拉,过程单调。 斗智斗勇,会洗鳃、打桩、高速冲刺,需要不断调整搏鱼策略。
装备匹配 重装备钓小鱼,或轻装备被秒切。 装备与鱼的大小、活性完美匹配,将搏斗乐趣最大化。
钓法体现 挂活虾、死饵的“等”字诀。 主动出击,用拟饵模仿饵鱼,通过控线、抽竿等手法骗鱼上钩。
个人感受 “哦,钓到了。” “哈!被我算计到了吧!” 的巨大成就感和满足感。

最后,当鱼拉出水面,那份“好”还在延续。看看它的体色,一条健康的、在自己地盘里称王称霸的鱼,它的颜色一定是鲜艳、充满光泽的。比如刚出水的七星鲈,身上的斑点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条状态巅峰的青物(泛指各种鲹科鱼类),背上那抹青蓝色在阳光下会流转出金属般的光泽。你把它捧在手里,能感觉到它肌肉的紧实和生命的张力。这时候,是选择把它放回大海,让这份精彩延续下去(放流),还是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这份来自大海的馈赠,都是对这条“好鱼”的最终致敬。

所以,别再只盯着那个磅数了。下次出海,多用心去感受。感受竿尖传来的密语,感受搏鱼时与对手的角力,感受你为了这一刻付出的所有思考和努力。当你能从这些过程中品出滋味时,你会发现,每一条让你心跳加速、让你绞尽脑汁、让你在回程路上还不断回味的鱼,无论大小,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好鱼。而大海,也总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送来这样一位可敬的对手。

怎么判断海钓中鱼的好坏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