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腥咸味儿,跟咖啡的苦香混在一起,这就是我出海的标配。码头上灯火零星,我的老伙计——那台雅马哈四冲程发动机,用低沉的轰鸣回应着我的钥匙。很多人问我,天不亮就走,图个啥?我说,你们不懂,太阳跃出海平线前的那一抹微光,是鱼最没戒心的时候,也是大海最温柔的时刻。
这趟的目标很明确,去那片离岸三十多海里、海图上都没有标注的秘密礁盘。那地方水深过百,流也够猛,是大家伙喜欢待的地方。玩深海,装备上不能有半点含糊,那不是开玩笑的,断线跑鱼都是小事,有时候装备不给力,人都会被拖得精疲力尽。今天我带的主力竿是 Temple Reef Gravitate 3.0,一支慢摇铁板竿里的老将,竿稍敏感到能清晰地传递每一次铁板的下沉姿态,腰身又足够强悍,能在关键时刻把鱼从礁石里“拔”出来。配的轮子是我的心头好,Shimano Ocea Jigger 2001NRHG,这颗轮子的顺滑和刹车力,在跟米级大物死磕的时候,给你的信心是其他轮子比不了的。线,我只信赖 Sunline PE Jigger ULT 8股 的 PE 3.0号,配上 80磅 的 Seaguar FXR碳素前导,这套组合在水下就是我的眼睛和手臂。
船行了一个多小时,天边开始泛白。关掉主机,只留辅机,船随着海流缓缓漂过标点。探鱼器上显示着清晰的结构,水深112米,底下是犬牙交错的礁石,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点,看得我心跳都快了几分。这就是战场。
我选了一块 350克 的 N.S. Black Hole KAI 长条形铁板,银光带镭射的涂装,在这种深场,反光效果是吸引注意力的第一步。抛投?不,深海慢摇讲究的是垂直作钓。打开线杯,拇指轻轻搭在线轮上,感受着铁板带着钓线飞速下坠。这个过程不是傻等,而是第一次控线和感知。通过线轮出线的速度,你能判断水下的流速和流向。突然,出线速度有了一丝不寻常的停顿,明明还没到底,线却松了。就是现在!我猛地关上线杯,同时手腕发力,扬竿!一股泰山压顶般的力量瞬间从竿尖传来,竿子被拉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满月弧度!
Ocea Jigger 的泄力发出尖锐而绵长的悲鸣,这是大海的战歌。中鱼了!而且绝对不是小角色。第一波的冲刺是最猛的,这时候你千万不能跟它硬顶,那叫“拔河”,是新手才干的蠢事。你要做的,是保持竿子的弯曲度,利用竿身的弹性消耗它的体力,同时稳住下盘,跟着它的冲势调整身体。我死死盯着线轮,看着PE线被疯狂地扯出,心里默数着出线米数。它在往下钻,想回到礁石区磨断我的前导线。这是最危险的阶段,一旦让它得逞,今天的故事就到此为止,只剩下吹牛的资本和一肚子懊恼。
我压低竿身,用大腿顶住竿柄末端,开始有节奏地搏鱼。左手一下一下地短促抽竿,右手在竿子下压的间隙里,飞快地收回半圈或一圈线。这叫“泵鱼”,是把鱼从深海拉上来的核心技巧。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又咸又涩,胳膊的肌肉已经开始发酸,但精神却高度集中。每一次它发力,我就顺势送出一点线,卸掉那股蛮力;每一次它稍有停歇,我就毫不犹豫地夺回主动权。这不仅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意志和经验的较量。
大概僵持了十五分钟,那股疯狂的拉力终于开始减弱,变成一阵阵沉重的顿挫。我知道,它的第一波体力已经耗尽。机会来了!我开始稳定地收线,竿尖能感觉到它在水下不甘地摇头摆尾。一百米,八十米,五十米……当水下那个巨大的银色身影第一次翻出水面时,我还是忍不住低吼了一声。是条大家伙,一条漂亮的大章红(Amberjack),目测至少三十斤往上。阳光照在它流线型的身体上,泛着金属般的光泽,那是一种野性的、充满力量的美。
把它拉到船边,用搭钩稳稳地钩住下颚,我和同船的钓友合力才把它拖上甲板。看着它在甲板上摆动着有力的尾巴,我摘下鱼钩,那枚 BKK 8090-HG 的 5/0 铁板钩牢牢地挂在它的嘴角,位置堪称完美。拍了几张照片,我抱着它,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海里。看着它摆了摆尾巴,迅速消失在深蓝色的海水中,没有丝毫的留恋。我从不追求冰箱里的渔获,我享受的是搏鱼的整个过程,是与这种强大生命在另一个维度的对话。放流,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为了让这片海能一直给我们惊喜。
当然,海钓不是每次都这么顺利。有时候一整天都在“打龟”,连个像样的咬口都没有。这时候,你需要读懂潮水。死流的时候,鱼不开口,再好的装备和技术都是白搭。涨潮和落潮的转流时段,才是黄金窗口期。风向、浪高、水色,这些都是大海给你的信号。水色浑浊,就用颜色鲜艳或者带夜光的铁板;水清流缓,就得用更自然的泳姿和更细的线组去“骗”那些成了精的老鱼。
下面是我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一些铁板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纯属经验之谈:
状况/目标鱼 | 铁板类型 | 克重范围(以80-150米水深为例) | 颜色推荐 | 操竿手法 |
---|---|---|---|---|
流大、快速探底 | 长条形、对称重心 | 300g – 500g | 全银、银蓝、粉银 | 快速一抽一收,高频率 |
流缓、鱼口轻 | 宽扁形、非对称重心 | 250g – 400g | 金色、橘红、全夜光 | 慢速大行程提拉,强调下落姿态 |
主攻底层石斑 | 短胖水滴形 | 280g – 450g | 红头白身、全红、天然鱼皮色 | 贴底小幅度跳动,模仿底栖生物 |
中上层洄游鱼 | 刀片形、重心偏后 | 200g – 350g | 镭射银、绿背银、秋刀鱼色 | 长抽后自由下落,制造闪烁和飘忽感 |
海钓这东西,玩到最后,玩的其实是一种认知。你对大海的认知,对鱼的认知,最终,是对自己的认知。它会教会你耐心,教会你敬畏,也教会你在一次次跑鱼的挫败中,磨平那些无所谓的棱角。站在摇晃的船上,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蓝色,你会发现,人其实很渺小,而那些关于工作、生活的烦恼,在海浪声和泄力声中,早就被稀释得无影无踪了。
收竿回港,晚霞把海面染成一片金红。我摸着那支陪我战斗过的 Temple Reef Gravitate,竿身上还残留着海水的咸味和鱼的黏液,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勋章。诺亚怎么海钓?就是这样,带着最好的装备,最大的虔诚,去赴一场和大海的约会。至于结果,有时候一条大章红就足以回味许久,有时候,空手而归,但带回一身夕阳和故事,也同样值得。